24节气知识+古诗+祝福图

大杜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后文简称斗指)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乃万物起始、万象更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p><p class="ql-block">(唐)罗隐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p><p class="ql-block">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p><p class="ql-block">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p> <p class="ql-block">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p><p class="ql-block">(唐)杜甫 《春夜喜雨》</p><p class="ql-block">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p><p class="ql-block">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p><p class="ql-block">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p> <p class="ql-block">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唐)韦应物 《观田家》</p><p class="ql-block">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p><p class="ql-block">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p> <p class="ql-block">  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春分日处于立春到立夏两个节气之正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宋)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p><p class="ql-block">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p><p class="ql-block">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p><p class="ql-block">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p><p class="ql-block">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p><p class="ql-block">(唐)杜牧 《清明》</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谷雨”这一节气名称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p><p class="ql-block">(宋)范成大 《晚春田园杂兴》</p><p class="ql-block">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p><p class="ql-block">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p> <p class="ql-block">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季生长。</p><p class="ql-block">(宋)李光 《立夏日纳凉》</p><p class="ql-block">茅庵西畔小池东,乌鹊藏身柳影中。</p><p class="ql-block">沙岸山坡无野店,不知此处有清风。</p> <p class="ql-block">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第二,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p><p class="ql-block">(宋)欧阳修 《小满》</p><p class="ql-block">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p><p class="ql-block">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p> <p class="ql-block">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p><p class="ql-block">(宋)陆游 《时雨》</p><p class="ql-block">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p><p class="ql-block">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p><p class="ql-block">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p><p class="ql-block">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p> <p class="ql-block">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p><p class="ql-block">(唐)刘禹锡 《竹枝词》</p><p class="ql-block">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p> <p class="ql-block">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p><p class="ql-block">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p><p class="ql-block">(宋)刘克庄 《久雨六言四首其一》</p><p class="ql-block">平陆莽为巨浸, 晴空变作漏天。 </p><p class="ql-block">明朝是小暑节, 重霉必大有年。</p> <p class="ql-block">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p><p class="ql-block">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p><p class="ql-block">(宋 )曾几 《大暑》</p><p class="ql-block">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p><p class="ql-block">经书聊枕籍, 瓜李漫浮沉。</p><p class="ql-block">兰若静复静, 茅茨深又深。 </p><p class="ql-block">炎蒸乃如许, 那更惜分阴。</p> <p class="ql-block">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 《立秋日登乐游园》</p><p class="ql-block">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p><p class="ql-block">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p> <p class="ql-block">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p><p class="ql-block">(宋)吕本中 《处暑》</p><p class="ql-block">平时遇处暑,庭户有余凉。</p><p class="ql-block">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p><p class="ql-block">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p><p class="ql-block">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p> <p class="ql-block">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p><p class="ql-block">《诗经.秦风.蒹葭》</p><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p class="ql-block">所谓伊人,在水一方。</p><p class="ql-block">溯洄从之,道阻且长。</p><p class="ql-block">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p><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p><p class="ql-block">(唐)杜甫 《晚晴》</p><p class="ql-block">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p><p class="ql-block">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p><p class="ql-block">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p><p class="ql-block">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p> <p class="ql-block">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p><p class="ql-block">(唐)元稹</p><p class="ql-block">《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p><p class="ql-block">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p><p class="ql-block">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p><p class="ql-block">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p><p class="ql-block">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p> <p class="ql-block">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p><p class="ql-block">(唐)温庭筠 《商山早行》</p><p class="ql-block">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p><p class="ql-block">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p><p class="ql-block">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p><p class="ql-block">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p> <p class="ql-block">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p><p class="ql-block">(唐)李白 《立冬》</p><p class="ql-block">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p><p class="ql-block">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p> <p class="ql-block">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会逐渐增大。</p><p class="ql-block">毛泽东 《七律·冬云》</p><p class="ql-block">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p><p class="ql-block">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p><p class="ql-block">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p class="ql-block">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p> <p class="ql-block">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p><p class="ql-block">毛泽东 《沁园春·雪》</p><p class="ql-block">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p><p class="ql-block">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p><p class="ql-block">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p><p class="ql-block">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p><p class="ql-block"> 欲与天公试比高。</p><p class="ql-block">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p><p class="ql-block">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p><p class="ql-block">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p><p class="ql-block">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p><p class="ql-block">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p><p class="ql-block">只识弯弓射大雕。</p><p class="ql-block">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 《问刘十九》</p><p class="ql-block">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p><p class="ql-block">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p> <p class="ql-block">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p><p class="ql-block">(宋)朱淑真 《小寒》</p><p class="ql-block">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p><p class="ql-block">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p><p class="ql-block">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p><p class="ql-block">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p> <p class="ql-block">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p><p class="ql-block">(宋)曾巩 《元沙院》</p><p class="ql-block">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p><p class="ql-block">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p><p class="ql-block">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p><p class="ql-block">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