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

旭日朝阳

<p class="ql-block">  生活越来越好,年却越过越淡,是当下人们的普遍感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思来想去,觉得与现在过年细节简化有关。生活乐趣藏于过程,有情节的故事才吸引人。过去除了物品准备,还有众多仪式预热,就像秘密被一层层揭开。现在一切直白,连吃饭都进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  对比现在的索然寡味,总会想起过去。那时每年进入腊月,农村就开始热闹起来。大人们捉鸡逮猪、捕鱼挖藕,蒸包子、磨豆腐、开油锅,忙着准备过年食材,孩子们到处凑热闹,抢着拉网、推磨、捏包子,给大人们帮倒忙。豆腐脑出锅、舀碗尝尝;包子熟了、揣上两个,民间艺人锣鼓一响,又呼啸飞奔而去。大人们忙的高兴,孩子们玩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最喜欢拜年,亲戚不管远近,每家少不了我的身影。没有交通工具的年代,全凭两条腿走,累了就休息会儿,乐此不彼。原因有些羞于启齿,为了攒压岁钱。过去农村家庭支出,鮮有孩子零用项目,想买点吃的玩的,要靠自己想办法。过年是难得的机会,多跑能多攒一点。缺钱的日子大人不好过,小孩子也一样。记得一次憋的实在没辙,盯上了家里的牙膏皮,为让牙膏尽快变成皮,频繁刷牙,挨过父母的训斥。现在的孩子不缺钱,没有了我们曾经的煎熬,也少了一份过年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曾经的袅袅炊烟、遍地觅食的鸡鸭、追咬行人的老鹅、跳橡皮筋的女孩、水中嬉戏的顽童,都湮灭在了岁月的时光里。现在的农村与城里一样,不再养猪养鸡养鸭,孩子们放学不用割猪草、捡肥、赶鹅,田也承包给了种植大户。没有了鸡鸭鹅叫、没有了屎尿粪臭;农民不耕田、节日不忙碌,孩子们不疯野不归,年味自然没了。</p> <p class="ql-block">  父母离开之后,兄弟们散居各地、聚少离多,农村老屋也常年大门紧闭。但它对我们的引力、我们对它的感情一直都在。里面珍藏着我们的童年故事,见证过我们的成长;有父母生活的痕迹、往日谆谆的教诲。屋里的家具、物品还放在原来位置,墙上挂钟依然滴嗒作响。一切没有改变,又似乎少了什么,原来是父母的等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