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p><p class="ql-block"> 这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经典台词,电影里主人公的原型是革命者周文雍、陈铁军夫妇。</p><p class="ql-block">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正式上映。男女主人公——周文雍、陈铁军两位年轻革命者的爱情故事开始被大众熟知。</p> <p class="ql-block">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生于1905年8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p> <p class="ql-block">△广州坤维女子中学毕业时的陈铁军</p><p class="ql-block">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广东佛山人,生于1904年3月。陈铁军比周文雍年长一岁,1904年出生于佛山一个华侨商人家庭。1924年秋,她考入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改名铁军。1926年4月,陈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陈铁军手写“个人自述”</p><p class="ql-block"> 陈铁军的父母很早就把她许配给佛山当地“盲公饼”何家,何家在佛山也是有名的富商,但陈铁军坚持反抗婚约、不惜离家出走。她曾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省港罢工劳动妇女学校教务主任。</p> <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进行逮捕和屠杀。</p><p class="ql-block"> 1927年,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这年8月,陈铁军受党组织指派,作为周文雍的助手,假扮夫妻,帮助周文雍做好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2月11日,周文雍和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聂荣臻、陈郁等人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宣告成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但是,因反动势力迅速反扑,敌我力量悬殊,广州苏维埃政府在激烈的战火中只坚持了三天。</p><p class="ql-block"> 作为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文雍随后率领部分起义武装,和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在广州的大街上短兵相接,浴血奋战,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成功,撤离广州。</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广州起义,是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的第三次武装起义,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武装起义,用实际行动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其斗争之英勇、声势之浩大、规模之壮观,堪称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 1928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东省委常委,与陈铁军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p><p class="ql-block"> 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2月2日,周文雍、陈铁军同时被捕。广州卫戍司令邓世增亲自审讯,以高官厚禄诱惑,周、陈不为所动;被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仍坚贞不屈。周文雍还在监狱的墙上写下了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以诗明志。</p> <p class="ql-block"> 监狱的铁窗前,23岁的周文雍和24岁的陈铁军留下了两人最后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影。两人并肩而立,表情淡定从容,没有一点对生命倒计时的惶恐。陈铁军头戴绒线帽,身体很自然地向一侧倾斜着,表情中带着些许的高傲甚至不屑;周文雍此时已被要求脱下满是鲜血的囚服,换上西装,但不自然下垂的右手,可以看出被严刑拷打后变得扭曲的手指和手腕。</p> <p class="ql-block"> 从入狱到牺牲,周文雍曾三次向敌人为陈铁军提出请求。在国民党当局走过场式的出庭审讯时,周文雍打断了法官的陈述,希望法官更正妻子的名字,陈铁军,而非陈燕萍(化名)。审讯结束时,周文雍又主动提出,要和陈铁军拍一张合影。2月6日押赴刑场时,周文雍再次向敌人提出,可以捆绑自己,但不要捆绑陈铁军。</p> <p class="ql-block"> 被捕四天后的1928年2月6日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手拉着手、肩并肩走向刑场。枪响了,两位革命者倒下来。周文雍用尽最后的一口气说,“同志们,革命到底。”</p> <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6日、7日《广州民国日报》</p><p class="ql-block"> 他们牺牲的第二天,1928年2月7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共党首要周文雍夫妇就戮详情”。</p> <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15日《申报》</p><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15日《申报》的报道记录得比较详细:“是日下午,军法处下令将周夫妇两人摄影存档。是时,周夫妇尚无惧容。两人拍照毕,法官宣布判决罪状。”</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广东省交通员李沛群在西关看见了这张合照,回香港后向军委负责人聂荣臻汇报。聂荣臻十分感动,说了一句“那是刑场上的婚礼啊!”此话不胫而走。</p> <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元帅1978年7月31日在家中接见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创作人员时回忆:“广州起义失败后,李立三坚持派周文雍回广州,我是不同意的。周文雍在广州名气很大,他是公开身份的,谁都认识他。但周文雍态度很好,他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当天晚上,在香港的机关石阶上,我与周文雍坐在一起畅谈到天亮,我要他多加小心,没想到这次长谈成了我们最后的诀别。”</p> <p class="ql-block"> 聂荣臻说: “广州起义失败后,我在香港报纸上看到他们两人被杀的事情,报纸上还有他们俩赴刑前的合影照片。我把照片剪下来,藏在身上,一直到长征路上,因为天天打仗到处奔走,最后才丢失,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1978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扮演陈铁军的女演员宋晓英当年与影片中的陈铁军同龄,都是24岁。</p><p class="ql-block"> 聂荣臻说 “你们的剧本提纲我看了,剧本名字我想过还是叫《刑场上的婚礼》比较好,观众一看就明白了。”(1978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1962年2月17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话剧、歌剧和儿童剧作家时曾特别谈到,当年他在上海得知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牺牲的消息时很受感动,当时即想把它写成戏而一直没能如愿。他说周文雍、陈铁军的这张合影,“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的革命征程中,有许多类似周文雍和陈铁军这样的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便是那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周文雍、陈铁军夫妇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