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悠悠

蟋蟀

<p class="ql-block">古道悠悠</p><p class="ql-block">闽,八山一水一分田。曾巩在《道山亭记》一文记载到: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此段文章描述闽道艰险,就算是当地人也要谨慎通行。可谓:闽道难,更甚蜀道。</p><p class="ql-block">古时,福州出城的交通主要靠闽江水路,陆路主要是三大古驿道。南驿道从南门出城经万寿桥(解放大桥)到达峡北,渡江到方岭,转大田驿,接福清常思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为避峡江(乌龙江)之险改设官路,从万寿桥西折入阳岐,渡江至大田驿,接福清、经莆田、仙游、闽南入广东省。南驿道的遗迹现仅存万寿桥(元代)、阳岐午桥(盖山镇建于宋嘉祐三年)。</p><p class="ql-block">西驿道,从城内出北门,穿越小北岭,经闽侯县的柯岭、江洋、大湖及古田县水口驿抵南平;或由西门出发,经侯官芋原驿、古田水口驿到南平,经闽北进入浙江省。这条驿路系进京之路。西驿道在晋安区小北岭尚存遗迹,从新店正心堂(正心寺)右侧,经岭头、青石溪、下寮、上寮至摄头的石路面宽1.3米至2米左右,多用条石铺就。其中最完整的是赤桥至岭头(3公里)和上寮到摄头(5公里)的古驿道,该石路系宋崇宁初建造,驿路上的上寮百丈岩下的石拱桥保存完好,为福州少见的大型古石拱桥。(此驿道部分在森林公园内,保存甚好)</p><p class="ql-block">北驿道从城东北出井楼门,陟大北岭,经降虎寨、宦溪、板桥至连江,接罗源,经闽东进入浙江省。北驿道在晋安区尚存不少遗迹,其中有一条从崇福寺后山至连江县的古石路,石路宽约2米。该石路系宋嘉祐三年(1058年)由怀安知县樊纪募建。驿道上的宦溪石桥(建于宋元祐六年)、降虎石桥(建于宋绍兴四年)、杜溪桥(建于宋绍熙二年)均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春日天气亲民,久闻北驿道的汤岭古道以悠为美,咱就沿着当年陆游从宁德到福州履新的古道,越汤岭古道抵降虎寨。据说当年陆游当年从宁德的主簿平调到福州的决曹,从此驿道进城经北岭,早有朋友朱景参相约于道院迎接,时值晚秋,荔枝正艳,留有《北岭道院杂兴》诗曰:“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东楼谁记倾春碧,北岭空思擘晚红。冉冉流年霜鬓外,叠叠荒冢绿芜中。琳房何日金丹熟,老鹤犹堪万里风。”这时的陆游才35岁,正是而立之年,其忧国忧民,空有抱负不能沙场杀敌,不免遗憾。诗中言:何时服下猛丹药,老子仍能雄风再起,颇有英雄迟暮之感。</p> <p class="ql-block">而我踏上古道之时已是知天命之际,无意杀敌建功,只求岁月悠悠,健康长乐。此次徒步起点在贵安村的古道驿站,一早搭乘382路公交车抵达贵安村(车费一票制12元,新店出发约30分钟),一路沿着指示标记走到古道驿站,左边天台境就是古道起点。(自驾就直接导航古道驿站)这条古道作为福温古道的一部分从市区出发,穿越状元岭到宦溪镇,然后走板桥、降虎寨,经汤岭古道到贵安,或从潘渡古渡口坐船,或走丹阳到罗源,宁德,一路北上……俺们今天可是逆向而行,将自己扔在连江贵安爬回福州。</p> <p class="ql-block">进士碑 咸丰年</p> <p class="ql-block">红军伤病员临时救助点</p> <p class="ql-block">茶亭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汤岭古道起点古榕芭蕉相迎,若雨,雨打芭蕉春日长,也是别有风味。古道两边桉树林立,绿意盎然,脚下不规整略显光滑的石阶,古意绵绵。悠悠古道上进京赶考、商贾交流、红色记忆交织出席,伴随着山野的清风、潺潺水声,花香鸟鸣还有不可名状的牛羊残留物,情绪顿时活跃了起来,那就走吧……古道上有红军伤病员临时救助点遗址、红军泉、茶亭战斗遗址,记录着峥嵘岁月的红;间或可见的清代进士石碑、宋代古桥、明朝石寨,见证了多少历史。两宋时,作为福建首府的福州科名非常兴盛,走出了文武状元21位,成为中国古代出状元最多的城市之一。想当年坐在降虎村一边品茶一边看人来人往,岂不就是“闲来坐看状元过”吗?</p> <p class="ql-block">汤岭古道走到三颗古榕树处,这里约是贵安到降虎村的一半路程吧。最大那颗榕树是1934年茶亭战斗的遗址,见到纪念碑才知此山叫茶亭山,1934年8月北上抗日红军先遣部队在此与国民党部队发生遭遇战,600多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这里的榕树见证了当年的战争,如今它看到的是岁月静好,欢乐祥和。树皆是神,看过太多人间故事,悲欢离合,繁华落尽。稍作整顿,继续前行,路变得缓和起来,不时有牛羊出没,路边叫出名和未名的野花随春而来,鸟儿也活跃起来,空中飞行的白鹇,在溪涧追逐的红尾水鸲,各种鹎,还有深藏树林中鸣叫的让人猜不出名的鸟儿,让你不由想起了春天已经来了,一切都欣欣然的睁开了眼,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宋代杜溪桥</p> <p class="ql-block">思春之际在拐角处,一座宋代三墩两孔平梁石桥呈现眼前,这便就是保存尚好的杜溪桥(建于宋绍熙二年),顺小溪而上,穿过阻挡牛羊的木栅栏,上一段斜坡,降虎寨门就在前方,青砖苔藓,古意盎然。降虎寨又名“云漈关”,相传有一虎中箭,至岭上独觉庵,若有所诉。僧法诠为其去镞敷药。虎去,数日痊愈;复来,遂相随,因此得名“降虎”。降虎寨地势十分险要,处于隘口上端,宋始为福州北驿道重要门户,寨城建于明代,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降虎岭有寨置戍。”传为戚继光在此平定倭寇,现存两寨门及部分寨墙。闲逛在古朴村中,悠然自得,体会大汗淋漓后的放松,体会登顶后的快乐,体会着古代遗韵和现代文明交织。</p> <p class="ql-block">回望慢慢古道,有种延伸历史深处的错觉,古道悠悠,千年光阴熙熙攘攘,文人墨客,佳子才人,潮起潮落,隐没在荒草苍茫之中。百年如此,千年如此,芸芸众生皆是过客。古榕说:惟愿岁月静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