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4月中旬,我去了一趟汶川映秀。我对映秀的了解,是从三年前山崩地裂的那一幕开始的。那时的映秀残垣断壁,砖瓦遍地,满目疮痍,数年过去,如今的映秀还“秀”吗?</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成都出发,经汶川到映秀,一路全是高速路。虽然公路两旁山崖崩塌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但山下的民房却焕然一新,白墙红柱,鲜明的羌式建筑风格,十分抢眼。汽车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飞驰,窗外发出呼呼的风声。驾驶员说,现在的路况比地震前要好,我们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十多分钟到达映秀。</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车在一家路边餐馆停下,旁边有一个免费供应茶水的小屋,我们以为是餐馆招揽生意的配套服务,于是便拿着壶去加水。供应茶水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羌族大娘,穿着整洁的民族服装,她一边为我们灌开水,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歇一会。当得知我们是泸州人时,正在灌开水的大娘突然停了下来,她提高声音说道:“你们是泸州的呀?我要感谢你们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12”地震发生后,泸州市气象局挑选了数名业务精湛的预报和观测人员,组成气象应急小分队支援灾区,莫非大娘知道他们的事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娘一边用抹布擦拭水壶,一边缓缓地向我们讲述了原因。在地震中,她失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小孙子,二儿子日渥不基是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当时,他右小腿骨折,大腿挫伤,失血很多,被送到绵阳市医院救治。由于绵阳的伤员太多,几天后,他又被转到泸州,住泸医附院。在那里,他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在2008年12月中旬,他就康复出院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娘说,她的二儿子是汽车驾驶员,如果没有了腿,他这辈子就废了,多亏了泸州医生的精湛医术,把他的腿接好了,恢复得也很好,和受伤前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他在一家旅行社开车,月收入六七千元,日子过得很幸福。”说到这,大娘有些激动。我告诉大娘,泸医附院是川南地区最好的医院,灾区的伤员到来时,政府领导还到医院看望了他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娘走进里屋,特意端出瓜子、花生等食品招待我们。由于还要再等一会儿才吃饭,我们又和大娘闲聊起来。地震发生时,大娘正在成都的大女儿家,灾区的道路抢通后,她马上回到映秀,含泪处理完家里的事情,她就在废墟上搭起灶台,为救援人员烧茶送水。在救援人员撤走后,各地的援建人员又陆续赶来,大娘将锅灶搬到临时住所旁,继续为援建人员烧茶送水。如今,大娘住进了漂亮的新居,她又在公路边搭建了一个茶水小屋,为参观旅游和途经映秀的客人免费供应茶水。大娘说:“政府给我们修了新房,每月又有生活费,吃不愁,穿不愁,这么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感谢政府和各兄弟民族的援助啊。我岁数大了,干不了啥活,想来想去还是烧开水吧。这里冷,进来的人喝杯热茶,身子也暖和些。我最盼望的是那些曾来映秀救灾和援建的人又回到这里,再喝一碗我煮的羌茶。”大娘说着,眼角有些湿润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时,大娘挥动着被茶水浸染成黑黄色的手说:“你们回来时,再加水啊!”我们不住地点头:“要得,要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充满谢意的一声汽车长鸣中,我们出发了。回首映秀,整洁的街道,特色的建筑,幸福的笑脸,重建后的映秀更美了。</b></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