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日“国际民防日”是国际民防组织统一确定的。设立世界民防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为增强全体师幼防灾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能力,合肥创和文一锦门学府里幼儿园开展了“国际民防日”系列教育宣传活动。</p> 国际民防日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一战期间,英国为防御德军轰炸,保护平民,于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防组织。1931年,“日内瓦区国际协会”成立,在此基础上国际民防逐步发展起来。1949年,协会制定了《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第四公约》。1958年,协会改名为“国际民防组织”。1976年,“国际民防组织”制定了组织章程。1977年,制定了《第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p> 什么是国际民防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际民防组织标志</p>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公众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的意识,国际民防组织(ICDO)根据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九届会员大会决议,指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民防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什么是民防?</p> <p class="ql-block"> 民防,即“公民防护”“公民防御”,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动员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p> 开展国际民防日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幼儿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幼儿关注人防民防、了解人防民防、参与人防民防,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老师们带着幼儿学习了关于国际民防日的知识,并且认识了国际民防组织的标志。</p> 民防宣传保安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防控安全贴士</span></p> 预报警 <p class="ql-block"> 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规定信号为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时间3分钟,其特点是“长间隔”。</p><p class="ql-block"> 家中大人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带领孩子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p> 空袭警报 <p class="ql-block"> 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本市,空袭即将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信号为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时间3分钟,其特点是“短间隔”。</p><p class="ql-block">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当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p> 解除警报 <p class="ql-block"> 表明敌空袭已结束,且没有其他威胁的敌空袭兵器出现。规定信号为长鸣3分钟,其特点是“无间隔”。</p><p class="ql-block"> 解除警报后,群众有序离开防空避难所,恢复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人防专业队伍进行消防空袭后的工作。</p> 火灾安全贴士 暴雨洪涝灾害安全贴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甄小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审:张璐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审:王文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审:张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合肥创和文一锦门学府里幼儿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