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按照自己的规律毫无眷恋的就走向了2023年。但是2022年却不同以往地在时间的刻度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点。这一年,可能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变化”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各种层层加码的封控,和毫无准备的放开。但当我们再次翻开书本,那些历史的字里行间,也看到了更多以前没有看到的隐喻和启示;我们又看到了60年前的红袖章和不合法的封控书。所以说这又是“不变”的一年。</h1><h1> 有一首在网上唱得很火的歌:那是慌张无奈的一年,魂无定所的一年,哭笑不得的一年,猝不及防的一年,永远不再见让人刻骨铭心的心痛的这一年。告别2022,再也不见。</h1><h1> 这一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没有像往年那样四处闲逛,国外没有可能出去,国内也只去了四川、张家口,鄂尔多斯(另写),其它的我就罗列在下了。</h1> <h1> 1月8日,为了给外孙找遛冰场,走到了卢沟桥附近。随手拍下了建成于1192年的卢沟桥。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使这桥成为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h1> <h1> 1月22日,北京下雪,我和外孙坐飞机去杭州过春节。</h1> <h1> 老爸家附近的南门江。</h1> <h1> 南方的菜市场琳琅满目,我拍了几张发朋友圈,让北京的朋友羡慕一下。</h1> <h1> 萧山机器人博展中心。</h1> <h1> 小朋友让机器人画像。</h1> <h1> 萧山南江公园。</h1> <h1> 2022年的除夕,七岁的重外孙陪99岁的太外公过完了人生的最后一个年。(3月5日,老爸走完了人生。)</h1> <h1> 2月12日回北京。疫情控制下的北京,特别严格,高铁站里又围了一圈二次安检。</h1> <h1> 3月18日,北京又下起了雪。记忆中同期没遇到过的春雪。</h1> <h1> 跟着邻居清扫小区道路。</h1> <h1> 4月1日,北京故宫角楼。</h1> <h1> 春风拂煦。</h1> <h1> 4月2日,来到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心内陈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受赠和赠送的部分礼品,约670多件。</h1> <h1> 百年纪念体育场模型是乌拉圭总统送给习近平的礼物,这个体育场被国际足联宣布为“世界足球历史纪念碑”。</h1> <h1>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送给江泽民的婆罗浮屠塔模型。</h1> <h1> 5月1日,难得在北京过节,趁着疫情人少,在旺季来到故宫,我们从东华门进宫。</h1> <h1> 太和殿。</h1> <h1> 远处的中国尊和紫金城遥相呼应。</h1> <h1> 乾清门前的耷耳狮。这是很独特的铜狮子。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皇帝要通过这两座铜狮子的耳朵耷拉着,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议论的不议论。</h1> <h1> 故宫御花园。</h1> <h1> 5月3日,又去了航空博物馆。</h1> <h1> 5月21日端午节,照例没有出京。从北门进颐和园。</h1> <h1> 疫情防控升级,关闭北京饭店所有堂食,只好自带豆饭,席地而坐。</h1> <h1> 远眺中央军委驻地玉泉山。</h1> <h1> 万寿山佛香阁。</h1> <h1> 5月23日,疫情封控。所有对外服务业停止营业。打工者要吃饭,只能在路边悄悄干起了营生,20元剪个长发,也很划算。哈哈。</h1> <h1> 6月5日,去大兴野生动物园。在观赏区,开着汽车兜一圈。</h1> <h1> 动物们习惯了来来往往的汽车,非常淡定。</h1> <h1> 嫌不新鲜,还不吃呢。</h1> <h1> 6月19日去圆明园。这是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大水法“水法”是旧时的叫法,其实就是人工喷泉。大水法是圆明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大水法残存的建筑展示了典型的西方建筑艺术的华美。</h1> <h1> 观水法。是清帝观赏大水法喷泉之所。</h1> <h1> 圆明园展览馆。门前是12兽首的复制品。</h1> <h1> 海晏堂遗址。是一处欧式园林景观,以十二生肖铜雕喷水报时闻名世界。</h1> <h1> 万花阵,原名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是圆明园内一座中西结合的迷宫。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中式凉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也是当今孩子们喜欢的场所。</h1> <h1> 7月9日,中国工艺美术馆。</h1> <h1> 古琴琴谱,天书一样的,女儿认识。</h1> <h1> 和美术馆比邻而居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由于没有预约不能进去。</h1> <h1> 7月10日,北京国际饭店旋转餐厅满足一下环境带来的享受。</h1> <h1> 窗外的景色。</h1> <h1> 建国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站。</h1> <h1> 鳞次栉比的建筑。</h1> <h1> 国际饭店出来,又去了国家大剧院。</h1> <h1> 7月13日,给外孙去自然博物馆。</h1> <h1> 博物馆门口,还有一个投币电话亭,不知还有人在用吗?</h1> <h1> 自然博物馆以恐龙化石为主,这和后来去的自贡恐龙博物馆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了。</h1> <h1> 7月30日,去”遇见博物馆“。</h1> <h1> 博物馆在国贸,随拍一张。</h1> <h1> 凯斯哈林是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他的涂鸦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成为小朋友的最爱。</h1> <h1> 9月10日走进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h1> <h1> 模拟电视中的气象播报。</h1> <h1> 听课</h1> <h1> 9月11日,酷爱飞机的母子,走进长隆飞行体验中心。</h1> <h1> 登上模拟机,认认真真地上了一堂飞行课。</h1> <h1> 10月17日,秋高气爽,来到陶然亭。</h1> <h1> 10月22日又一次来到八大处。这是第一处。</h1> <h1> 10月29日,饰演曹雪琴妻子的演员送来票子,去北京天桥剧场观看北方昆剧院演出的昆剧”曹雪芹“</h1> <h1> 11月11日,朋友给了邀请证,去珠海看航展。</h1> <h1> 空军战斗机表演。</h1> <h1> 11月26日,临近太阳下山,突然想起去天坛公园。但是冬天的太阳落得早,到了公园,已经是日暮夕阳,祈年殿也来不及进去了。</h1> <h1> 圆丘。</h1> <h1> 12月17日,又来到颐和园,虽然疫情放开了,但是人气还没有恢复,像及了昆明湖的冰点。</h1> <h1> 原想着冬至日的金光穿洞今年能拍成,哪曾想公园管理人员观念跟不上疫情放开的脚步,还是以疫情为由关闭人们上桥。</h1> <h1> 这一天真冷,印象中是北京今年最冷的一天。出了颐和园,正逢餐饮堂食开放第一天,”海底捞“走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