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皇后和王子(“话说孙权,品人生”系列随笔)

由心品

<div><br></div><div>孙权当皇帝后,长久未立皇后和未封子为王。在他即位第十三年,百官上奏请立皇后和以四位儿子为王。</div><div><br> 孙权下诏书作答说:“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民众劳累困苦,况且有功的人有的还未录用,饥寒交迫的人民还没有抚恤,却要滥割土地使自己的子弟富裕,提高爵位来宠幸自己的妃妾,我很不赞同。请你们放弃这种建议。”他拒绝了百官的奏请。</div><div><br> 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和“家天下”是联系在一起的。通常当皇帝的是把这个国家看成他个人私有的和他一家世袭所有的东西,由他分配给家里的众人。但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至少对孙权这个皇帝来说,并非如此。</div><div><br>在孙权看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并非他一个人或一家人的天下。他是靠劳苦老百姓、辛勤众臣下才取得天下,他必须对天下的百姓有所还报,必须对众臣下有所封赏。<br></div> <div><br></div><div>他首先要安定天下,弭平战乱,使百姓免于流离失所之苦,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对老百姓拥戴他为皇帝的起码报答。</div><div><br> 其次要对有功之臣给予适当的位置和安排,封给他们爵号和土地,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荣誉。这是对臣下为他效命的还报。</div><div><br> 在这之后,他才应该考虑自己家里的事情,如立皇后和王子,给他们以封号和土地等等。</div><div><br> 这种主次之分,体现了他的“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的思想。如果要说凡帝王者都有家天下的思想的话,那么,在孙权这里,显然有一个大“家”的观念。国家国家,他是以整个国家为家。在这个家中,所有的臣民都是他的子弟。而他自己的那个小家,在其中的分量就不是特别重。他如果以小家而害大“家”,那就是没有尽到他这个当家长的责任。这样他这个家长也当不长。</div><div><br>孙权非刘姓宗室,不能以天生龙种自命;又非江东土著大族,在当地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势力,如果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他就什么凭藉都没有了。所以他特别重视自己的举措是否得民心。<br></div> <div><br></div><div>不论是什么原因,孙权能够不以天下为一己之私,在考虑事情作决断时,先为天下臣民着想,这是江东老百姓的运气,也是江东能够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div><div><br> 即使是封建时代的帝王,他如果想有所作为,获得百姓的拥戴,也不能只顾自己的个人小家的私利,而得首先顾及这个大“家”,更何况现代的人呢?</div><div><br> 但确有一些“现代人”,其精神境界还抵不上孙权这样的封建帝王。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管辖的地盘就成了自己私人的东西。他们想千方设百计,利用权柄为自己、为自己的一家捞好处。正所谓是“一人当官,鸡犬升天”。面对着孙权当皇帝十三年不立皇后和王子这一史实,不知他们是否有一丝愧意?<br> 不立皇后和王子的孙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div><div><br>【本文摘自《孙权的人生哲学》一书,黄忠晶(即由心品)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再版】<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