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胖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阳明祠</p> <p class="ql-block">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是三组古建筑的总称,它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三组古建筑共同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p> <p class="ql-block">阳明祠是后人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救封新建伯,后追赠新建侯、谥文成。</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少年时,即将“读书做圣贤”作为人生第一等事,不论处境顺逆,始终追求圣人之道,创立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将儒家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立德、立功、立言”兼三不朽的一代大儒。</p> <p class="ql-block">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圣皆过影 良知乃吾师</p> <p class="ql-block">明正德元年(1506),宦官把持朝政,王阳明为蒙冤入狱的戴铣等人仗义上疏,遭到宦官刘瑾迫害,被贬滴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1508)春,王阳明到达龙场(今修文县龙场镇),于逆境中不忘初心,苦苦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通过默坐澄心,终于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正式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学说,为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阳明心学的大旗首先树立在贵州高原之上。</p> <p class="ql-block">“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随即在贵州开始传道,于修文龙冈书院、贵阳文明书院授徒讲学,改变了贵州的学风、民风,对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贵州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也影响了贵州。</p> <p class="ql-block">祠内林木葱茏,根雕、盆景千姿百态,桂树浓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径回廊,清幽宜人。祠内现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线刻大像。祠内左右两壁还嵌有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木刻。建祠以来,文人墨客吟唱题赞,佳作不乏。</p> <p class="ql-block">扶风寺</p><p class="ql-block">扶风寺是三组建筑中最早修建的。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冬,贵筑知县王湛恩偕郡人何泌、翟翔时,在何鹤川清淑阁的基础上扩建。</p> <p class="ql-block">扶风寺位于贵阳市扶风山上阳明祠之左,尹道真祠之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寺内游廊四通,饶有园韵味。凭栏远眺,则“三面之山,青接眉睫,城中烟树万家,历历可数”。</p> <p class="ql-block">尹道真祠位于扶风寺北侧,旧址原为雹神祠,1916于雹神祠废址上修建尹道真祠。祠门为月宫式门,门上原挂康有为楷书“尹道真先生祠”石刻祠额,后被损毁,现刻之行书是根据康有为墨迹集所制。祠内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横匾、嘉庆二十年(1815)贵州巡抚曾燠所撰“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柱联等,为建祠时从贵山书院内尹公祠移来。[1]</p> <p class="ql-block">尹道真祠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享堂、游廊、厢室、戏楼形成为两级一整体的四合院。原享堂内设尹道真牌位,入口为月宫式门,上嵌石刻“尹道真先生祠”。</p> <p class="ql-block">伊道真祠在扶风山寺北侧,为祀东汉学者尹珍的专祠。该祠建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前为戏楼,后为享堂,其间以回廊相连,自成院落。大门为圆洞门,门上所嵌“尹道真先生祠”石刻祠额,为集康有为先生字所刻。享堂前廊柱上的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贵州巡抚曾焕所撰"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联语,亦为国内著名书画家方小石先生所书。享堂门楣悬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贵州学政洪亮吉所题"德兼教养"横匾,该匾已收录《中华名匾》一书。原有楹联、匾额及院中石碑,的建祠时从贵山书院内尹公祠移来。可知最晚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一1795年),贵阳已建有尹珍祠堂。</p> <p class="ql-block">尹道真,字道真,生卒年月不详,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东汉桓帝年间,作为古滇国出入湘荆最便捷干道上的平夷县四大豪门(龙、傅、尹、董)中的尹氏后裔尹珍。</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尹珍,自以居于荒裔,不知礼义,心怀高远,涉途千里至汝南(今河南),拜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又向应奉学习经书图纬、文字,精通“三才”之学。学成后,返乡开学教授,足迹遍及夜郎、毋敛、珍州、南平军、鄨等县,于是南域始有学焉。为南中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办者之一,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被本邑及其所到之地称为“先师”。尹珍因通晓文字和经术,且德学俱优而被察举。仕至尚书郎、尚书丞、荆州刺史。民国32年(公元1943年)当时的贵州省政府“特呈准中央政府,将正安县划出一部份,另设一个新县,称为道真县”,后道真县一直延续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胖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阳明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