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事——徒步滇越铁路

社广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红河坝子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黄色的风铃花带着少女般的秀色开满路边,红似火焰的木棉树花激情孤傲,点燃了静静的山谷,随处可见的香蕉树,木瓜树果实累累,衬托出每一棵树的丰韵身姿,地里的甘蔗和菠萝已经成熟,空气中都迷漫着迷人的蜜香,参天的毛竹一簇簇遮天蔽日,威武霸气,野生疯长的亚蔴铺满山坡,一派东南亚风光。这次“云南驴友户外群”98名队员利用周末来屏边徒步滇越铁路,之所以选择春天来徒步,因为滇越铁路一百多年前通车也是在春天,那样更能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近距离触摸它真实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们就踏上了徒步人字桥至湾塘一段22公里,天空阴无风,气温14度, 是徒步的最佳良辰。急步走,多感受,看着眼前这单薄仄细,锈迹斑斑,满目疮痍的铁轨上,透着陈年的荣耀,只有季节不解风情的寒来暑往,陪伴着孤清冷冷的铁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让人感慨时空的凝重,它就象一位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安静的卧睡在那里慢慢衰落,一点不起眼,甚至还有些简陋,可云南人都知道,它血统不溅,高光时期,每一个配件都是纯法国进口配件,工程更是代表着当时建造时的世界上运输建造工业的最高水平,实属国家级项目名片,也可算是招商引资的最早雏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从这缓缓穿过通向河口进入越南,我们徒步在这里,寻找心中滇南富饶神韵的慰藉,用脚步丈量一百多年前弱国追赶世界的距离,任由想像在这里无限扩展,沉思着历史伤痛留下的泪痕,铭记着落后的无奈和礼赞,感悟着“殖民”的魔幻魔变。</p><p class="ql-block"> 脚步渐轻渐远,队员的背影越来越渺小,遐想无限,时光倒流,静静的铁轨在延伸,深色的枕木散发着残留的硫磺味,大桥班房有值班巡视人员,我们在隧道里还遇到了一些身穿橙色工作服的铁路工人在挑灯抢修,维护路基,更值得庆幸的是还遇到了一列拉满物资的小火车从隧道口缓缓迎了出来,开往河口方向,灯光凄厉刺眼,车轮滚动的声音慑人心魄,满满的透着历史的功力。</p> <p class="ql-block">  1910年3月31日开春,滇越铁路云南段全线贯通,这天昆明城池盛典庆贺,军政要员身着正装一脸荣耀,贫民百姓热闹喧嚣,争相涌到城南门外的“塘子巷”小火车南站看稀奇,先睹为快。一列由史蒂文森发明的如同巨兽般黑黝黝的火车头,拖着长长的巨蟒般身段,头顶喷着团团白气,两眼闪着火焰,不时嘶吼着,越田野,钻山洞,跨河流,飞天堑,所经之处地动山摇,从河口不知疲惫一路风尘,带着神秘,带着希望,带着繁华,带着明亮,带着文明,带着未来,风尘仆仆冲进了省城昆明城池,那一刻撞开了这座千百年来“自给自足”古城大东门厚重历史城墙,开启了昆明城经济生活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1899年4月,中法战争结束后十年,双方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商务专条》和《滇越铁路章程》,法国人取得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是忧!是喜!是逼迫!更是无奈!</p> <p class="ql-block">  1899年10月的昆明秋高气爽,一名叫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留着漂亮八字胡须的法国42岁中年人,历时11个月从法国辗转来到了晚清的云南府昆明老城,古风浓冽,破街窄巷,城楼燕绕,市井热闹。他的出现,引来人们一片好奇的眼光,在他卸载下的重多鼓郎郎行李中,除了书籍、咖啡、奶油、香烟、红酒、药片,服装外,还有许多新奇玩意,包括七支步枪、四支手枪、七部照相机、大量玻璃底片、三个秒表、一个晴雨表、四个温度计、五个指南针、一个照准仪、最大1.6米长的几架双筒望远镜等。法国政府给他的职务是:法国外交部派驻云南府的总领事兼任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简单的说就是项目总经理,为了方便与云南朋友共事,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方苏雅。</p><p class="ql-block"> 方苏雅工作尽责,为人亲和,精通文史地理,工作之外,他喜欢摄影,眼睛不放过云南这块土地上的方方面面,山川、湖泊、古道、驿站、城楼、乡村、衙门、市井、寺观、赶集、庙会、食物、滇戏、婚丧、农田、达官、贩夫、走卒、士兵、美女、乞丐、囚犯、頑童等等。在云南期间,共计拍摄了110幅玻璃底片和一千多张关于云南风土人情的影像资料,回国时带到乡下用紫檀木盒子珍藏。百年后的1997年方苏雅的后人将这些照片公诸于世,让云南人有幸看到了这部珍贵的“黑白史书”,看到了云南局部农耕时代最本质、最真实、最完整、最直观、最清晰,最亲切史诗一般的影像,一个城市追寻百多年场景定格在光影之中,那一年轰动了昆明,市民纷纷涌进展览馆目睹先祖和家园,无比真诚的感谢那个像迷一样的友人。</p> <p class="ql-block">  1901年春,由方苏雅参与勘测、设计、论证和评审的米轨(间距1米,又称窄轨,为1.435米)的滇越铁路项目,在红河地区的崇山峻岭中艰难地拉开了动工序幕,那年的春天天气异常热。</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云南境内466公里(越南境内384公里),横跨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穿越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干湿分明高原季风气候。途经彝、瑶、哈尼、苗、壮、傣、回、拉祜、布依、布朗、汉族等民族聚居地区,飘有着:哈尼、海菜腔、烟盒舞、阿细跳月、乐作舞优美的民族旋律时时回荡的红河谷,海拔从89米攀升到2030米,地形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气候炎热,时常云雾迷漫,共架设和开凿的桥梁、涵洞和山洞3628座,其中:桥面长20米以上的107座,石块桥面最长的70米,其中:钢架桥22座,桥面最长136米。山洞共计172个,累计长度达20公里,单个山洞最长657米。</p><p class="ql-block"> 从1898年开始勘测到1910年3月竣工,历时13年整,七万多中国劳工和法国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献出了生命,其中法国有八十多人,至今铁路还依稀可见“洋人坟”。</p>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的代表杰作“人字桥”,尤为拔萃出群,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丁设计,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公司现场承建,于1907年3月10动工,1908年12月6日竣工,共用2万余个金属件铆合,总重量180吨,时隔一百多年,铆钉无一锈迹,现在看仍然那样雄伟震撼,以“人”字力学原理,横空飞架在两座山相距71.7米的绝壁腰间,桥面距谷底102米,当时法国记者曾目睹了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的一个个施工场面,并记录下来。1907年4月的一天,一百多名体型肌瘦,衣着破烂的中国劳工走上工地,其中十六个精挑选出来的年轻力壮劳工,用绳索系住腰间,从悬崖上放下去,在坚硬光滑的石壁上,艰难的凿洞放炮,突遇暴雨无法爬升回来,最后摔下深谷而亡。1908年开春,当桥的南面遂道即将打通,突发渗水,因无安全保障逃离,洞内作业的二百多劳工无一生还。零星死伤劳工更是常态。</p><p class="ql-block"> 另外,河口大桥、白寨大桥、玉林山七孔桥、木花果大桥、小龙潭大桥、糯租大桥、绿丰村大桥、狗街大桥、五家寨铁桥,一座比一座壮观,壮观的背后是工程的艰巨,哪一座不是用劳工的生命堆积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一根枕木一条命,一颗道钉一滴血”,滇越铁路的悲壮,换取了代表二十世纪初,人类工程在山区河谷地带修筑铁路的最高水平的荣誉,在法国技术人员指导和中国工匠人员精心建造下,百年至今,一座桥礅,一架桥梁,一个山洞,一组桥面,风雨百年,百万次运营,还是那样规整、精致、稳健,处处体现着古典精湛艺术传承的遗风,曾与1859年的苏伊士运河和1903年的巴拿马运河并称“世界三大奇迹”的人类工程。</p>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像达摩克利斯的双刃剑,让中国人和法国人爱恨交加,欲说还休,对于中国它是一条被动的“屈辱之路”,而对法国殖民者来说则是一条“梦断之路”,法国人在滇越铁路云南段总投资是1.58亿法郎,再加上付给清政府的200万法郎的征地费,总金额达1.6亿法郎,而由法国人经营此路权30年,总收益约1.3亿法郎,收支没有持平,终归断了法国人“滇蜀铁路”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的核心功能就是连通了越南海防国防港口——河口——昆明。人们看着一列列火车拉走了本地廉价的铜矿、锡矿、煤矿、木材、皮毛、药材、粮食,心里恨恨的,看着一列列火车拉来了眼花缭乱,从长眼睫毛都没有见过的希奇洋货,满眼是羡慕和惊喜。</p> <p class="ql-block">  随着滇越铁路功能的释放,云南的“工业时代”悄然而至,滇南地区原先对外交流的几条古驿栈道和红河航道被取代,过去靠马帮,木船无法运进来的大型先进设备,随着火车车轮来回滚滚都成了可能。在昆明周边欣然创建起了机床业、水电业、纺织业、化工业、矿冶业、军工业、印刷业、烟草业、制革业、五金业、服装业、面粉加工业、食品加工业、运输业等等新型产业。铁路沿线一个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城镇,魔幻般成为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的重要门户,小火车带动贸易速猛不可阻挡,贸易激活地方经济,经济转变成了产业,产业孕育了工人的出现,最早体验和享受到了“开放”的实惠。昆明也逐步成为云南产品集散和商品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省城昆明,在铁路的震颤中觉醒,迅速发展起来,新学校、新邮政、新西医院、无声影院、电报局、海关、西餐厅、公园、照相馆逐步开办,新市民,新知识,新文明,新科技、新生活,让内地羡慕不已,国外大量洋物资,还有上海、广州、香港等沿海发达城市的摩登服饰、香水、香皂、胭脂、口红、雪花膏、高跟鞋、时装、首饰、高级糖果、高级点心、饼干、咖啡、面包、牛奶、奶油、雪茄、自行车、西式乐器、钟表、眼镜、玻璃器皿、窗玻璃、西药、电话、钢笔、铅笔、粉笔等高级日用品和机印书籍,通过海防港口,转滇越铁路源源不断进入昆明城,大大推进了传统市场结构的转变,市民习惯把这些泊来品加“洋”字好区分,如:洋纱、洋枧(肥皂),夷脂(香皂)、洋发烛(火柴),洋灰(水泥)、洋油(煤油)、洋枪、洋铁皮、洋铁桶、洋钉(元钉)、洋瓷盆、洋瓷碗、洋毡帽、洋娃娃、洋婆娘、洋画、西洋镜、洋服、洋袜子、洋牙水、洋酒,洋烟、洋糖、洋马、洋猪、洋鸡、洋鸽、洋芋(土豆)、洋花菜、洋葱、洋辣子(西红柿)、洋丝瓜、洋蜡(蜡烛)、洋草果树(桉树)等等。</p><p class="ql-block"> 云南的青年学子们,通过滇越铁路换乘海轮走向国外和内地大城市求学成器,由昆明乘小火车直达海防港只需23小时,一星期可由昆明经海防到香港,9天可到达上海,内地的商人、知识分子和法国传教士也大量涌入云南,一时商号林立,贸易往来,人口流动,文化传播,市井琳琅繁荣。光绪龙元,袁大头,蒋介石银元,鹰银币,坐洋银币,站洋银币、铜钱、纸币等多种货币通用。城区南屏街、宝善街、同仁街、巡津街、武成路,金碧路,翠湖、小火车南站出现大量法式建筑、别墅和茂密的法国梧桐树。昆明延用至今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公斤制”以内地不同,就是对接当时法式计量方便贸易。特别是昆明人熟悉的百年品牌“玫瑰老卤酒”,就是那个时代先进的法国蒸馏技术与昆明盛产娇艳蜜香的玫瑰花相结合的产物。石龙坝发电厂的建立,点亮了昆明的夜晚,酸涩平衡的葡萄酒配硬壳奶油面包与鲜美的过桥米线配烧豆腐满足了市民的胃口,又摩登了市井风情。</p> <p class="ql-block">  法国人历来以生活风格潇洒浪漫著称,走到哪里都少不了这一传统,特别是沧桑百年滇越铁路沿线的61个透着中国意境自然美的车站名,被滇越米轨串了起来,中西合璧,从现在保留下来的16车站,水晶坡站、乡会桥站、团山车站、碧色寨站、西扯邑站、南溪站、腊哈地站、芷村站等,虽经时间的沧桑打磨,多次维修翻建,仍然可以看到法兰西洋气的痕迹,基本保留着法式设计的外貌,别致稳重,黄色的墙面,澄红平扳瓦顶配圆木柱子,圆弧形的木质百页窗,青石砌成的房屋墙角,只要一走进屋子,已经消失的岁月立即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室内拼花地面,木质转阁楼梯,明亮的大吊灯,哥胪士酒吧台,房屋周围栽有花草和梧桐树,处处彰显着异国风情,虽经百多年风雨侵蚀,仍透着工业时代的怀旧气息和西方美学欣赏的摩灭之美。</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它是西南后方的重要运输通道,一改夜间不行驶的规定,昼夜通开,史料记载,1939年全年客运量达到4542万人次,货运量524326吨。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坏,云南军民奋力抢修,确保铁路畅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很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3年8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与法国维琪政府断交,接管滇越铁路滇段管理处。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与法国驻华大使在重庆签订《中法新约》,废止《滇越铁路章程》,由中国政府赎回滇越铁路所有权。</p><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改名为“昆河铁路”,人民当家做主,运营更是发挥到极致。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隐退,逐渐转为旅游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 。</p><p class="ql-block"> 而今滇越铁路虽然很低调,则像充满传奇故事的老人,隐入江湖,静静的享受宁静和落寞,只有挂在屋檐下的那面白色的法国制大钟,张显着昔日的繁忙和荣耀。尽管冰冷的铁轨不会言辞,但不会影响它光辉的业绩,流逝的岁月带不走尘封的隐痛和代价,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中法两国大工匠精神的融合,国家的发展更不会忘记它曾经的丰功,历史的魅力就珍藏在这些细节里,只要有心,遥远的记事捧在手里一样鲜活烁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