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炎黄五帝的传说和遗迹,到夏商周三代的都邑,都在以洛阳为中心,由黄河、洛河哺育的河洛地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 除了安阳、登封、洛阳、开封等古都城邑,在河南,也有诸多的特色小镇,这些小镇也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有着生动的历史传说与记载,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与痕迹,神垕镇和朱仙镇就是其中两个。 去神垕镇,是行程的第二天,驱车由郑州前往登封的途中,到朱仙镇,是行程的最后一天,从开封去到郑州飞机场的途中,游河南,是转一个圈,虽然游览两个小镇是在行程首尾,小镇的特色也不一样,归到一篇,因为,都是历史名镇。 <b>一、禹州,神垕古镇</b><br>位于禹州市西南部,地处伏牛山余脉,禹州是钧瓷之都,宋代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区)钧台附近设置官窑,烧造贡瓷,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转变,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br> 五大名瓷定名宋代,分别是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前二者都出之河南,而神垕镇是禹州钧窑的核心产地,早在唐代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 古镇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因钧瓷而繁荣驰名,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之句,现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历史文化名镇。 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唐宋以来陶瓷业兴盛,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四周五个村落逐渐连成一片,形成颇具规模的神垕镇,镇上老街两侧多为瓷器商铺,亦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 现作为景观遗存的古街不长,东西横向,仅约近2公里,停车场在古街北侧,由小街的中点位置大炮楼进入,见下图。 曾经的神垕古镇也是一座古寨,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四周寨墙上建有炮楼,大炮楼就是古寨的遗存,下图为进入老街的大炮楼北侧,后图为南侧。 现游览的老街属于东寨,望嵩寨,是当时的核心,有行政街,保存完好,最有特色的是大炮楼西边一段。 老街是随着神垕瓷业的发展形成的,特点是狭窄,街面店铺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铺就,道路两侧店铺林立,有许多是前店后宅或前铺后窑,纵深很大。 现在后窑已经不是生产基地,实际上是一种展示或是小规模的艺术创作瓷器烧制。 西边有兴义公商号、义泰昌商号东院、西院,都是砖石老建筑,都在老街南侧,保存完好,现都成为钧瓷工作室。 北侧有中共禹郏县委旧址,原是义泰昌北院,抗战后期,皮定钧任司令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曾在此活动,一个红色景点。 最出彩的是紧邻的两座庙,关帝庙和伯灵翁庙,外门独立,内院相同,关帝庙门外观比较朴实,西侧的伯灵翁庙极其精美。 伯灵翁庙山门双檐重叠,上歇山,下硬山,飞檐翘角,十分别致,门前石狮、石柱,石雕古朴、细腻,引人入胜。 相通的内院,关帝庙有个别院,一道牌楼作院门,两侧是钟鼓楼,小巧,更精致。 就一座正殿,关帝塑像旁一联:<br>赤面赤心扶赤帝,<br>青灯青史映青天。<br> 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供奉的第一位是孙伯灵,即战国孙膑,因其随师鬼谷子学艺,曾烧过炭,是烧炭的祖师,也是瓷业的窑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舜帝,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 花戏楼,伯灵翁庙的另一特色是外山门,内戏楼,建筑合用,山门过道是花戏楼台下,这是木结构为主的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雕梁画栋,当时,由当地瓷业帮会供养一个“一把泥”梆子戏团,现禹州豫剧团前身,长年在花戏楼演出。 同样,关帝庙山门背面也同样有一座花戏楼,为东戏楼,与伯灵翁庙花戏楼并排,相对小了一些。 两座庙的西侧,是人民影院,虽为近代,也留下了年代的痕迹。 再往西,就是老街的末端,原东寨的西寨门,寨前桥名驺虞桥,桥的前端是西寨天宝寨,没作为景点开放,应有一些古迹,有空也可一转。 老街炮楼东边店铺较少,沿街都是一些住家门面,但也挂了招牌,门前设一些小摊。 最有亮点的是陶瓷官署,明清两朝专职从神垕官窑窑口中甄选宫廷御用钧瓷的机构,官居六品,级别比县令还大。 陶瓷官署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两院相连,西院为官衙,东院为府邸,后有库房等,是一座有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建筑。 进入大门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门,过屋、上房及厢房均为廊柱式砖木结构,屋门、窗棂木雕精美,檐檩施龙首随雀替,天花板、木隔扇做工精细、彩绘优美。 东院后端,鉴宝厅,也是处理陶瓷事宜纠纷的地方。 鉴宝厅东侧五层碉楼,名钢叉楼,全镇最高建筑,是库房,也是一座堡垒。 藏钧阁,估计建筑原是家眷院,现藏钧阁是一家商号或工作室的名号。 温家大院,清神垕名门温官生家族住宅,其曾在光绪年间任黄河巡道之职。大院由五进四合院与后花园组成,门口一望,破败不堪,不辨原貌。 老街东边迎风阁两侧,不知是东寨东门,还是街中过道门阁,疑是新造。<br>但神垕诸多的古建筑群,共同见证了神垕的陶瓷业发展历史。<br> <b>二、开封,朱仙镇</b><br>位于开封西南20多公里,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就是民聚居点,明清时期,因贾鲁河开通,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走向鼎盛,当时,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br> 提到朱仙镇,脑中出现两个概念,一是岳传中八大锤大闹朱仙镇,二就是木版年画,后者在二、三十年前就看到天津作家冯骥才著文介绍,印象深刻。 朱仙镇已了无古意,就镇北口一座贾鲁河上的大石桥,又名聚仙桥,留下历史痕迹,虽不知具体建造年份,但《岳飞与朱仙镇》上有记载。 <b>1. 木版年画</b><br>朱仙镇木版年画仍有特色,有年画一条街,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大部分门庭关闭,尚有几家老作坊门店还在运作。<br>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四大木板年画,朱仙镇是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木版年画鼻祖,诞于唐,兴于宋,盛于明,主要分布于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别于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其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古朴,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极富于装饰效果,是老百姓的艺术。 年画制作采用梨木线条雕版和色块套版,几种色就要几块版,以矿物、植物作原料,磨制颜料,水印套色,色彩明快鲜艳,久不褪色。 振兴德,最大的一家作坊店,名传承馆,似乎层面高了。 草制圆锥形色刷,采用当地野生植物顶端之茸毛和棕,用绳子捆扎而成,右上倒放的红色雕版以及以竹杆为轴的一叠纸,就是印刷的装置了,古老简朴,一幅年画得之不易。 老艺人在展示印刷过程。 天成老店,店主夫妇枯坐,店内十分冷寂,店主是第五代传人尹国全,虽然名录上写有第六代传人,他的两个儿子,不知还会承继衣钵吗? <b>2. 岳飞庙</b><br>位于朱仙镇西北隅,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9年,明、清、民国屡经修建,原称岳王庙,明万历四十五年进士张溥过朱仙镇凭吊岳庙,题名岳飞庙,沿用至今。<br> 全国有四大岳庙,据朱仙镇所属《祥符县志》引明成化碑记:“岳庙始建于鄂(武昌),再建杭,三建于汤阴,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 朱仙镇岳庙源之朱仙镇大捷,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家军以五百精骑,即背嵬军,大破金人十万兵马。 金兀术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叹,《岳传》中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分别是金锤严成方、银锤岳云、铜锤狄雷、铁锤何元庆。 现岳飞庙在1987年整修,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岳飞庙的主体院落,三进院,中轴依次建有山门、拜殿、大殿、寝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五子祠、五将祠等建筑群组成。 正门上方所悬匠额上,书精忠岳庙四字,为河南省著名书法家陈天然先生题写。 正门后一道影壁,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影壁后,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奸党铁跪像,是岳庙的标配。 拜殿,实际上是拜亭,遥对大殿,即正殿。 正殿,两侧撰联:志报国家功垂竹帛,才兼文武气壮山河。横额:忠昭日月。 武穆王岳飞像。 大殿前方立有岳飞手迹碑《满江红》和《送紫崖张先生北伐》。前者耳熟能详,录一下后者:<br>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br>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br>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br>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br> 大殿后,寝殿。 岳母刺字。 寝殿中,有价值的是铸于清康熙36年的岳飞夫妇青铜鎏金像,珍贵文物,网上借用一张没有披风的图,更见铸像神韵。 五子祠,岳飞五子的塑像。 东院为岳飞庙碑林,亦称别院。 岳飞庙东侧毗邻的是<b>关帝庙</b>,原是明嘉靖六年晋商所建的会馆,后毁于水患战火,于康熙四十七年重建,两年后改为关帝庙。 关帝庙主要就是一座大殿,春秋宝殿。 两庙又合称关岳庙,许多地方,如泉州、北京、重庆等,都有将两庙并建并祈的习俗,源出道教,或许是两位都是武将,成为护法神。 <b>3. 启封故园</b><br>启封故园是一个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河南省、开封市的重大项目,有休闲度假、生态农家、高端养生等八个不同的区域,这里叙述的是其一期工程的古镇风情区,也是其核心景区。<br> 启封两字有些来历,春秋时期,朱仙镇属郑国的东北边陲,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朱仙镇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取名启封,后避汉景帝刘启讳,更名为开封,另一层意义,即朱仙镇是开封的启源,启封。 启封故园位于朱仙镇北侧,朱仙镇北运粮河侧,占地5千多亩,投资120亿打造,一般很反感仿古建筑和景区,不伦不类,但这个景区真不错,大手笔,值得一游。 景区整体环境和谐大气,局部细节精致秀美,该用木的就用木,该取石的取石,不是水泥仿建糊弄,建造精湛,传统工艺在这里有很好的传承。 <b>启封楼</b>,启封故园门口的大牌楼,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起首不凡,宽36米,高16.83米,进深11米,七门八柱结构, 通体采用南非水胶木和太平洋地区的铁木,木色厚重,榫卯搭建而成,是有迹可查的中国最大的牌楼,中国第一大牌楼。 景区如下图,很大,为便于叙述,自行将其分为五个区域,以一个小湖,聚仙湖为中心,大的角度,游玩动线是绕湖一周。 进入景区门,第一个区域,湖边,一个广场,广场中一座宽10.8米,高11.43米,进深10.8米,极有特色的的<b>四面石牌坊</b>。 牌坊四面的匾额与背额概括了朱仙镇的历史特征,东南西北以及前后匾额上的文字是:漕运码头,商埠重镇;豫剧之源,中州音韵;年画鼻祖,迎祥纳福;朱仙大捷,精忠报国。 广场两侧,有两块影壁,其中一块,刻有浮雕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顺时针,由广场左侧进入第二区域,这是一个有小街小巷以及各类宅院组成的类似小镇的区域。 年画广场中的悬鉴楼,一座戏台,楼额雕刻精美。 区域中间横贯一条小河,由此也带来了江南古镇风景,水榭楼阁,枕水人家。 河上有信义、聚仙两座桥,焦点远处是聚仙桥。 与第三区域相隔一条比较大的河流,河边长廊,遥望对岸。 第三区域似是商埠与商街区域,下图是对岸一个优雅的传统小码头。 从码头看对岸,左侧长廊,码头前的一艘小游船和左侧的圆木亭,构成了优美的景致。 第二与第三区域由通济桥相连接。 最有特色的是码头前的牌楼天缘坊,一条中轴线上的三座牌楼组合,远观重檐翘角,高低错落,相互衬托,构成了别致的建筑轮廓。 后牌楼的视角。 前后两座牌楼仅仅是单体牌楼。 而中间的牌楼下是一座桥台,栏杆上朱府招亲四字,说明有时会有民俗表演,或许,天缘坊的名称就说明其意义。 组合的牌楼给摄影提供了各种极佳的角度选择。 牌楼两侧的对称小亭与建筑,也十分和谐相称。 笔者认为,这个景点是景区最大的亮点,纳闷,在景区介绍中或其他宣传中,都无视或忽略了天缘坊。 码头与天缘坊后面,是大型的商街,吉庆街。 街道上都是大型的单座建筑。 建筑样式各异,但又有一个和谐的组合。 这些预设中的商店都没有开门,可能是在开发中,也可能是疫情的缘故。 第二、三区域是在聚仙湖的西面,由这座桥,状元桥,通往湖的东面,第四区域。据说,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匿名高考,取得头名,虽避嫌退出,获老父赠黄金千两,以此赈灾造桥,名状元桥。 这是及第阁,由状元桥就可知,第四区域是读书会考的区域,状元桥北面有状元街等,没过去,似乎也没有完全建好,环湖向南,走去第五区域。 两区域的分界是潜龙桥,乾隆的谐音,据说,乾隆五十年,黄淮下游旱情严重,年事已高的乾隆最后一次南巡考察,途径朱仙镇,令造此桥。 第五区域是官署区域,沿湖面西仿造了千总署、粮仓等,也包括前面的状元桥、潜龙桥等,景区都是依传说和考证的些许文字仿造。 粮仓。 漕运码头。 千总署。 从第五区域回到面湖广场,完成环湖一周的动线游览。 <b>三、汤阴,岳飞庙</b><br>汤阴县隶属于安阳市,汤阴岳飞庙原不在行程计划中,是临时起意,驱车从安阳到林州红旗渠的途中稍加一转,<br> 全国四大岳庙,各有其纪念的重心,朱仙镇与武昌岳庙纪念的是岳飞的战或战功,所以称为为武岳庙。 绍兴四年,岳家军打到鄂州,即湖北,收复了襄阳、鄞州、随州等地,屯兵驻扎鄂州,多次在此出兵北伐,十万岳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受民众爱戴,鄂州百姓得知岳飞冤案昭雪后,首先请求为岳飞建庙,所以武昌是第一座岳庙。 晚于武昌岳王庙51年所建的杭州岳庙,纪念的是岳飞的逝,岳飞的墓就在那里,故民间常用岳坟谓之,而汤阴的岳庙纪念的是岳飞的生,汤阴是岳飞的出生地,故乡,二者都属文岳庙。 几张一百多年前的杭州岳庙旧照,可看出当时供奉的岳飞塑像,是一个文臣的形象,旧照也可感受年代的氛围。 汤阴岳飞庙位于县城内西南岳庙街,周围建造了许多仿古建筑,岳庙一条街。 岳庙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 岳庙坐北朝南,外廓呈长方形,布局严谨,现存大多为明代建筑,共有六进院落,殿宇建筑120余间。 特殊的是临街的庙门,非南面正面,坐东朝西,为明制式榫卯木结构牌楼,精忠坊,又名棂星门,顶覆斗拱,九踩四昂重翘,正中阳镌明孝宗朱佑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镶嵌的青石碣上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 进门后左侧山门,右侧施全祠。 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明柱上悬挂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一对石狮分踞左右,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 山门对面为宋义烈将军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对祠前五奸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施全原为殿司小军官,愤于秦桧诬忠误国,行刺秦桧,未成被捕,被磔刑处死,后人建祠纪念。 朱仙镇与汤阴岳庙,都是秦桧、王氏、万俟 、张俊、王俊五奸跪像,而杭州岳飞墓阙前仅前四奸,据说,杭州曾有第5人,罗汝楫,曾作过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阿附秦桧制造岳飞谋反的伪证,清雍正年间,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来前来祭拜,觉得罗连跪也不配,令人撤掉了。 五奸千夫所指,万人唾沫,汤阴岳庙被损坏的原跪像,可见人们恨之入骨,杭州岳飞墓前一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道之恰切。 山门后,仪门。 仪门前后两侧,都是碑碣,岳庙中碑碣林立,有历代诗词歌赋刻石近200方,此是一处。 仪门后,御碑亭。 御碑亭内,上挂一匾,祖德永光。是岳飞家族后人,台北岳氏宗亲会所奉。 原这里竖乾隆御碑,居神道正中,不合礼制,皇上面子,只能如此,辛亥革命后移除了。 现御碑立于山门与施全祠东侧。 乾隆御碑刻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南巡,从嵩山返京,路过汤阴,拜祭岳庙时所作七言律诗,中有一句: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御碑亭后是正殿,殿门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 殿内正面岳飞佩剑端坐的彩塑,两侧壁面是反映岳飞文武忠孝精神的大型珐琅彩壁画,都是现代的。 曾经正殿的塑像,岳飞的形象是文装,文臣或忠武王,确实是面目全非。 大殿后,二殿,即寝殿,殿门上亦悬有五块巨匾,光昭日月、天地正气、壮怀激烈等。 寝殿后,有岳云祠、孝娥祠、三代祠等。 三代祠中供奉着岳飞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的牌位,岳飞祖籍山东聊城,自曾祖一代迁居汤阴,是汤阴岳氏的先祖。 孝娥祠,祭岳飞小女岳银瓶,其性刚烈,闻父遇害,欲赴朝廷申辩,受阻未果,遂抱银瓶投井而死,年仅13岁,故殿前一联:虎女甘随亲入地,娥眉不与贼同天。 作为历史遗存的岳飞庙主要在左侧一进,前图位置清晰,但本图是现岳庙全景,其中右侧是新造的岳飞纪念馆,其左侧是一座花园,而再左侧是新造的配院。 配院后端一个小院,里面是贤母祠,殿中有岳母刺字塑像。 而小院四周墙上,嵌有历代碑碣,约70余方。 贤母祠前方,配院中,有碑廊,这些碑碣大都是现代名人要人所题,在等待着成为历史。 在汤阴,虽然仅游了汤阴的岳飞庙,而本篇的主题是历史名镇,但是与朱仙镇岳飞庙同文叙述,确有意义,岳庙不也是生动的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