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主性”一词的心理学含义,是指个体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有时排除他人的干预),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邹晓燕和曲可佳博士倾向于将自主性界定为“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自主性是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有机统一。自我依靠,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经常寻求别人的帮助,与此相反的是依赖;自我控制,是指能够主动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调节自己的行为,与此相反的是任性;自我主张,是指能够相对地自己做主,不受他人影响和支配,与此相反的是从众。</p><p class="ql-block"> 现代教育倡导“以儿童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奔向未来的个体;所以,应该追求儿童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必然会成为一个人颇为重要的精神特质,并影响其一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p> <p class="ql-block"> 自主性发展能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拥有积极主动的为人处世态度;</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具有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对人和事有自己的独立认识,并敢于表达观点;</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独立做出选择,不盲目,不迎合;</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能会求助,但更多的时候会坚持不懈、专注且投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在游戏、学习、探究与交流中将慢慢地学会质疑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任性、不妄为;</p><p class="ql-block">※ 自主的幼儿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结果负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