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春节期间闲遐时想去哪看看呢,北京大多数景点都去过多次了而且节日人还多,选来选去去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又一次的感悟了孔子在历代帝王中“圣人”地位和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了解了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教学环境,目睹了“榜上有名” 题名碑,且为榜有名人尊敬和骄傲,深感历代王朝对高端教育的重视。拍照了几张照片供网友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孔 庙</b></p> <p class="ql-block"><b>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孔庙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大成殿外悬挂的“大成殿”殿名是由乾隆御题的。殿名下方悬挂着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匾,意思是孔子为万世教师的楷模。</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殿内悬挂着清代九位皇帝御笔题写的匾额,内容均为颂扬孔子之词。</b></p><p class="ql-block"><b> 黎元洪“道洽大同”匾额。意思是赞颂孔子的政治理想与大同思想融洽为。</b></p><p class="ql-block"><b> 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意思是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b></p><p class="ql-block"><b> 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说的是与天和地共同参拜孔子,可以说是对孔子尊敬到了高于天的地步。</b></p><p class="ql-block"><b> 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治世之道,其意为要达到无事不通的最高境界,靠的是集成。</b></p><p class="ql-block"><b> 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此为道光皇帝在道光元年(1821年)的御笔题书。“圣协时中”出自《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b></p><p class="ql-block"><b> 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即歌颂孔子的思想和道德以及他的思想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b> 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意在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b></p><p class="ql-block"><b> 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b></p><p class="ql-block"><b> 宣统帝“中和位育”匾额。意思是赞颂圣人孔子所言所行皆能符合中和之道,能够使天地各得其位,万物生长发育。</b></p> <p class="ql-block"><b> 孔庙内的进士题名碑林:元明清三代进士的题名碑,历史明星无数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烨烨生辉。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可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材料。清代有刘墉、纪昀、林则徐、康有为、曾国藩、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名字均刻在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国 子 监</b></p> <p class="ql-block"><b>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 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国子监整体建筑北向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是集贤门(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碧雍殿、仪论殿和净仪阁。古时候,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建生”。国子监不仅接收全国各族学生,还接收外国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国子监辟雍殿:皇帝讲课的地方 </b></p><p class="ql-block"><b> 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b></p><p class="ql-block"><b> 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北京“六宫”之一。古代的皮庸体系称为“天子之学”。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太学堂,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府”,皇帝讲学的地方。其建筑风格独特,是一座重檐黄色琉璃瓦的方形庙宇。外圈为方形,内圈为园池碧水环绕。四座石桥可到达碧涌四门。它构成了“碧涌盘水”的体系,象征着天地的循环,传递着教育的意义。大殿内有彩绘天花、龙椅、龙屏风等御用器物,供皇帝讲学使用。</b></p><p class="ql-block"><b> 辟雍殿与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坛祈年殿,颐和园仁寿殿并列为北京六大宫殿。</b></p> <p class="ql-block"><b> 大殿里一共有三方匾额,分别是:乾隆皇帝的“雅涵於乐”(再次奏想大雅之乐)、道光皇帝的“涵泳圣涯”(对儒家的思想要沉浸到里面,反复的琢磨),咸丰皇帝的“万流仰镜”(万人仰之以为鉴镜),三方匾额。</b></p> <p class="ql-block"><b> 乾隆皇帝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首次“辟雍讲学”典礼的场景图。</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当时没有传声扩音设备,只能靠人工传输,由学识渊博的六品大员做同声传递员,皇帝在辟雍里面发一声,他们就传一声,他们传一声,国子监太学门那里的传声官,再传一声到国子监院落,就这样把皇帝的声音传给在场的所有听讲者。</b></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大门,比大学多了一点“太学”,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是七品官。</p> <p class="ql-block"><b> 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