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井山位于即墨城东十里处,是一座名山,其山形端容,林木蓊葱,曲径清幽,溪水涓涌。山顶有一天然石潭,深十五米,其水汩汩,清澈甘润,因而得名“天井”,此山因名“天井山”。相传此天井是没尾巴老李——黑龙王的水下洞府,故又曰“龙池”,天井山也因名“小龙山”。龙池边有龙王庙,始建于南宋,庙内供奉着黑龙王的神像。数百年来,庙中常年香烟缭绕,钟声悠长。</p><p class="ql-block">文字摘自网络并编辑</p> <p class="ql-block"> 天井山有美丽的“龙诞”传说。相传南宋年间,这座山脚下有一个村叫“大村”,村中有个农民叫李太,临溪而居,其为人善良厚道,孝敬父母,娶邻村王氏为妻,婚后十年未育,眼看已过不孕之年,夫妇烧香拜佛,求子心切。</p> <p class="ql-block"> 一年夏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王氏到村前小河洗衣服,突然水波晃动,水藻向王氏聚拢来,一时间王氏感受异常,有特别的惬意。过了一个多月后,王氏便发现自己怀孕。来年六月十三日,王氏感到有临产的反应,到了晚上夜黑风高,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半夜时分,王氏觉得胎儿产下,丈夫大喜,急端灯观看,只见一怪物脱怀破窗而出,夫妻二人惊得几乎昏倒,随即雷雨也就停了,到了第三日,王氏朦胧中觉得孩子在吸奶,醒来时却什么也没有。第六日傍晚,孩子又回来吃奶,李太下田回家时已很晚,一进门看见一条龙,龙尾搭在梁上,龙身伏在炕上,吓得李太挥起手中镰刀砍去,只将小龙尾巴砍去,痛得小龙破门飞去。</p> <p class="ql-block"> 几年之后,小龙逐渐长大,思念父母的心情很深,决定回家看看。至家中不见了父亲,母亲躺在炕上呻吟,小龙哭着扑到母亲面前一问,才知道近年大旱,庄稼颗粒不收,父亲已被饿死,母亲也几天未进食物。安慰罢母亲,小龙便走出家门,变成龙形,腾云驾雾飞到玉泉山,带回山泉水、桃子及供品,小龙母亲吃后精神好些了,小龙决定挖个深井让母亲和乡亲们吃水方便,于是又走出家门变成龙形,随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p> <p class="ql-block"> 小龙在南山上一爪抓了一个大深坑,可是未出水,又飞到西面小山上用力一抓,抓出一口很大很深的石井,水从井中“哗哗”流出,流经家门口,流向东海,小龙一时高兴飞回家中,忘了变回人形,王氏一见,一头巨龙在门口张牙舞爪,惊恐异常,等小龙想过来,母亲已被吓死了。小龙哭着将母亲葬在东海千里岛,在坟上栽上耐冬花。自此天井中的水不再向外流了。后来人们把小龙称为“没尾巴老李”,村南小山称“干池山”,西南小山称“天井山”,石井称为“龙池”。</p> <p class="ql-block"> 天井山“没尾巴老李”行雨灵验传说已久,在即墨境内是人人皆知。</p> <p class="ql-block"> 清朝山东省境内被誉为求雨灵验的庙坛有七处,其中以即墨天井山龙王神行雨最灵。龙王庙前的龙池内有自明朝以来僧人、道士以及大小官吏敬制的“龙牌”多面,上面刻有“即墨县天井山行雨灵应龙牌”的字样。每遇天旱、只要取出其中任意一面,设坛求雨,必然灵验。</p> <p class="ql-block">即墨天井山龙池内有龙牌,求雨最灵,人们纷纷赞扬天井山龙牌的灵验。清朝皇帝因为“老李”行雨有功,敕封天井山龙王—“没尾巴老李”为“九江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