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父亲

老树

<p class="ql-block">  春天是思念的季节,清明是想念的节日。在父亲逝去三十三年后的今天,他的音容,他的身影,依然无法遏制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蓝色的思念》一诗中写道:“父亲,依然苦难中探路/头顶沉重的雾霾/他一如当初,紧牵我的手/用信念,把恶浪劈开”。这些句子,不仅有诗的意象 ,更是刻在我心底深处的真实情感。</p><p class="ql-block"> 1970年的夏天,17岁的我和弟弟随父母走五七道路到北票山区插队,已经有了大半年。这时,家乡传来噩耗,奶奶病重,生命垂危。父亲急了,带上正放暑假的我,勿勿赶回老家沈阳。</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养家、照顾老人的责任。从我记事起,爷爷奶奶一直与父母及我们五兄妹一起生活。我六岁时爷爷去世,奶奶自然还是由父亲赡养。</p><p class="ql-block"> 去农村插队前,父亲依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做足了回不来的打算。因此对年过古稀的奶奶,是否和全家人一起去偏远的山区,一直犹豫不决。奶奶舍不得离开父亲,但又不想去农村生活,唯一的办法是在父亲走后和叔叔一家在一起。这对于孝顺的父亲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他思来想去,考虑到老人年迈体衰,实在不宜于颠簸流离的动荡生活,还是决定把奶奶留在沈阳,安置在了叔叔家。</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奶奶思儿心切,日日寝食难安,本来衰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不长时间就一病不起。</p><p class="ql-block"> 当病中的奶奶见到日思夜想的父亲,精神突然好了许多,能吃饭了,也能起床了,病情似乎有了回转。我和父亲陪了奶奶近一个月,由于学校开学,父亲也有工作,不得不离开依依不舍的老人,赶回乡村。</p><p class="ql-block"> 北票县位于朝阳市的东北部,是十年九旱的山区。每到伏天雨季,山上的稀疏植被存不住雨水,便积蓄成洪,裹挟沙石顺流而下,冲毁田地,封锁河道。然而这些情况,刚到此地的父亲,是不得而知的。当他带着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物品,走下火车,便傻眼了。</p><p class="ql-block"> 从火车站到我家插队的山村,足有四十多里山路。唯一的出处,已经被滚滚洪水横腰拦住。有许多人在水边徘徊,试图找到水浅之处涉水而过。父亲也想这样试一试,他不愿在这儿干等着洪水退去,决定水中探路。父亲叮嘱我等在岸边,一定不要动,他把裤腿高高挽起,毅然向洪水深处走去。我很担心父亲的安全,在心中默默祈祷。父亲终于发现有一段水路,还不算太深,于是原路返回,把重重的物品扛在肩上,然后一只手扶着包裹,另一只手紧紧拉住我,一前一后向滔滔洪水中走去。</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非常害怕,虽然小时候学过游泳,但终因胆子太小没有学成。置身于洪水之中,我想若是水没过头顶,会不会被淹死呢!可我看到同样不会水的父亲淡定的神态,坚定的步履,心中的胆怯便消失殆尽。是啊,有父亲在前面探路,我还怕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父亲牵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躲过脚下的石块,一步一步地穿水前行。前面的水越来越深,渐渐没过我的下颚。岸边的人看出了危险,便大声呼叫,别往前走了!别往前走了!父亲马上意识到险情将会发生,立即拉着我迅速转身返回,这才得以脱离险境。</p><p class="ql-block"> 后来,父亲在当地一位有经验的农民的指点下,找到了一条被马车多次碾过、早已压出坚实车辙的近道。当父亲带着我穿过滚滚洪流的时候,太阳已落,天色已晚。四十多里的山路,无论如何当天是走不到家的。于是在附近一所小学吃了饭,留了宿,次日返回家中,自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胆小的我不再怕水,也不再为一个人上学往返二十里路而畏怯。记得第二年的汛期,我从十里以外的学校放学回家,走到距家还有三里路的村庄时,洪水已经横在面前。我和一起回家的邻村同学,从没胸的湍急水流中穿过,已经没有了犹豫和恐惧。</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漫长时光,我无数次迎着生活的洪涛浊浪,不曾退缩。我清楚,这是因为父亲一直在前方坎坷的路上,用生命为儿女探险开路。他瘦削却高大的身影,一直给予我力量,激励我勇敢前行。</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以后,年过四十的我,学会了游泳;五十八岁那年,我考取了驾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背景歌曲演唱:老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