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遥远的雪域高原

曙光-LIU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写西藏的《美篇》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我也想写一个西藏的《美篇》,因为这是一次旅行的亲历,更是一次梦想的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藏,位于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之间,青藏高原西南部。东接四川,北临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藏,是个高到极致,美到极致,神圣到极致,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很多人都把去西藏作为自己的梦想,因为那里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珠穆朗玛、冈仁波齐、南迦巴瓦、唐古拉和冈底斯山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纳木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班公措、拉昂措和当惹雍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孜珠寺、白居寺和桑耶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世界从来都不缺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人文,但西藏却是一个踏遍万水千山后仍然令人心念的地方,它美的纯净自然无需软件过滤。有人说,旅行是不想老了以后有遗憾和后悔,风景会一直存在,但年少轻狂的心境与身手如意的体力终会消失。趁着年少轻狂心还在,趁着风烛残年尚未到,去西藏吧,老了以后可以滔滔不绝慢慢回味。嗨,正确,这个《美篇》就是最好的例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揭开记忆的空间,对西藏最初的认知当属中印之战和《农奴》,在年少的心灵中西藏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子承父业骑马挎枪走天下成了梦想,在那特殊的年代,眼见着年长些的兄长各显神通消失了,有去青岛当了海军,有去青海当了骑兵,眼馋啊。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父亲很晚才到家,带着一身寒气他径直来到我的床前:“当兵去不去?”“去,”毫不犹豫,“什么兵?上哪儿?”好激动啊,随口打探一下军情。感觉父亲似乎比较满意,“去上海站大岗,明早去学校请个假,到我办公室来。”简单几句对话就决定了我的人生,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三天后穿上军装,五天后踏进十里洋场,一星期后尚在束发的年纪就开始了成年的担当。有人说后门啊,的确,穿军装是那个年代的骄傲。您千万别以为当兵是福,3人一个哨位,24小时轮流转,累得站着就能睡着。唉,人老话多扯远了,刹车。简单说吧,西藏,就是个一直想去而没去过的地方,太遥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如梦,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2006年上海至拉萨开通了Z164列车,进藏的念头又蹦了出来。无奈,手头的事没完没了,除此,每年又会被相关机构以工作为由拽去不近不远不同的地方放松几回,再也不好意思休年假了,西藏依旧是个梦。2013年下半年了,跨过年外孙就要出生,夫人已在准备签证,再不进藏真不知有没有机会了。走,顾不了那么多,地球少了谁都转。做功课、联系旅行社、订票,匆忙中开启了自己的圆梦之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1月初,终于在南京踏上了Z164次列车,刚安置停当便熄灯了,躺在铺位上感觉彻底放松了。醒来,列车早已过郑州正在中原大地上向西奔驰,列车正在跨越一条浑黄的河流,黄河,有人似问非问,渭河,Z164不过黄河。说实话这趟车不错,从离开郑州后一上午都不停,中午到西安,下车伸伸腿顺便买点吃的,西安也算美食之都哦。月台上排满了饭车,来份“三秦套餐”中夫人最爱的凉皮,俩肉夹馍,冰峰汽水?免了。其实鄙人挺喜欢坐火车卧铺,这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和氛围,高兴了可以和不相识的人闲扯,不想开口就摆个舒服的姿势发呆,充分休息。晚饭时列车停兰州,下车,兰州美食当属拉面,可那玩意儿现吃现拽才有滋味,况且月台上没啥热食,得,自带的吃食还没动哩。晚上9点多停靠祁连山下的青海省会西宁,除硬座车厢有几个人上下车月台更是冷冷清清,感觉到大西北的清凉了。按理过了西宁就是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可窗外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熄灯了,睡觉,好事不能全沾上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运气啊,进藏一张铺躺到底,没想到两年后在西宁会换乘,折腾。良心话,高原车型无论设计及舒适性都非常棒,是否太奢侈所以才有了换乘。青藏铁路起于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咣叽、咣叽……”,车轮碾过轨道犹如催眠曲,凌晨4点多车停了,格尔木”有人低语,欠身撩起窗帘,没人上下车,海拔2826米,月台上只有接发车的站务人员,不想起身了。从格尔木开始Z164全车供氧,等着享受吧。不一会头顶上氧气口传出“咝…咝…”声,哈哈,被吸氧。记得08年在玉龙雪山,背了几罐氧气根本没用上,嘿嘿,临了让丽江机场给缴了。离天亮还早继续睡,其实从上车开始没少睡。俗话说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天蒙蒙亮索性起来挂在走道的小櫈上,沿途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和藏北草原都是驴友的最爱。青海湖没见着剩下的千万不能丢,机会难得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昆仑山垭口在哪儿呢?着急想揭开这片平均海拔5千米中国第一神山的面纱,理论上距格尔木100+公里,Z164次大约在6点多经过,兴许是这里?积雪的山崖耸入云霄,车上要有提示该多好,毕竟昆仑山是大名鼎鼎的嚒。不怕您笑话,我还是从电影《昆仑山上一颗草》知道昆仑山的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路桥下不时有沟沟岔岔闪过,依然没有提示,也许列车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和三江源了,打小生活在江南,如此苍凉的景物基本就没接触过,长见识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亮了,整个列车开始苏醒了。“到哪儿啦?”一起混了30多小时的同路人醒来熟络地发问。“估计…大概…可能…”全是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青藏铁路是擦着可可西里的边走的,可这边也是老长了。哇,藏羚羊,三三两两的,想见到成群的野生动物看来也得凭运气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成群的牦牛,不知是野的还是放养的,不过据说藏民养牦牛从不没往家赶或圈起来,就放在野地里,一星期撒一次盐巴,与野牦牛也差不太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远的山坡上有动物,用长焦使劲吊,喔嗬,野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挂在走道小凳上尽管不是十分舒服但饱眼福,铁路一个大转弯,嗨,不仅看到了前方还看到了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车窗外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雪山,该不是进入唐古拉山脉了吧?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代表,是青海与西藏的分界,号称是地球第三极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众多山峰组成的唐古拉山脉看上去山势平缓,并没有惊人的奇峰峻岭。列车翻越的唐古拉山是整个山脉中的一个,海拔6099米,公路与铁路翻越的山口分别是5231与5072米,不管咋说海拔5千以上就属于生命禁区啰。呀,山凹凹里有两座平房,前面似乎还有不少车,没错,可以断定那是个兵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古拉山脉连绵起伏,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列车行进在山峦上时,窗外瞬间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是空中漂浮的云?是大风卷起的雪?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据说大多数时间青藏公路会如影随形,在翻越唐古拉山前铁路扎进无人区与公路分离,两者在安多短暂汇合后会再次分开。再次汇合就是那曲了。铁路与公路为什么一路相伴?因公里选址、勘探、线路都是最佳的,相互依托无疑是最好的组合。至于两次分开则是基于冻土和融层的考虑,到此该明白青藏线的秘密了吧。哈哈,看见公路和车就意味着已经翻过了唐古拉山,留下这个瞬间做个纪念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曲,自打上了青藏线绝大多数人至少17个小时脚没沾地(Z164当年不停“德令哈”与“安多”),累不?反正我没觉着。车厢空了,常年受pm2.5照顾的人在通透的阳光下格外兴奋,哈哈,镜头中根本无法辨别谁是主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车咯,离拉萨越来越近咯。看见人咯,加入聊天的人也越来越多,话题几乎都是一个主题:高反。有人说身体强壮会高反,因为肺活量大缺氧就不行,别看平时病歪歪的给点氧就够,没事。歪理邪说啊,难不成病床上吸氧的都够强壮?有人说提前喝红景天不会有高反。荒唐,给高原的人都喝红景天就没高反啦?有人说刚进藏起码两天后才能洗热水澡。算,笑笑而已不值得理论。说归说笑归笑可还是被带进沟里了,平日里365天从没头疼脑热不正常,自知不归歪歪倒倒之列,又没喝红景天,小发怵,得,自己吓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7点多列车抵达拉萨,从南京出发不到两昼夜跑了4千+公里,值不值?答案是肯定的,与自驾的担惊受怕和飞机的高空飞越相比,在舒适的火车上饱览高原景色绝对是个美好的体验,关键是火车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慢慢地过渡,给了你一个适应的过程,极好。中旅接站小哥举着牌子候在出口,还有俩客人一起走。等候的功夫和小哥聊几句,“我们住哪儿?”“拉萨河大酒店”。“远吗?”“5公里,离布达拉宫1公里”。“拉萨治安如何?”初来乍到多了解些信息总是有益的。“挺好,没啥需要特别注意的”。“您哪儿人?”“云南”。“在拉萨几年啦?”三年”。“云南旅游资源多丰富干嘛上西藏?”“做这行的太多,挣钱不容易”。“来西藏习惯吗?还行吧”。唉,到底是年轻啊。酒店到了,四星标准三星价格,办完入住小哥告辞:“晚上旅行社来签约”。“OK”。拉萨天黑的晚,进房间把带的吃食解决了,热水不错,火车上滚了两天怎么也得洗个澡唦,烦不了了。哈哈,一身轻。天擦黑电话响了,下楼签约。因选择在拉萨参团的半自由行,细节已在网上敲定,签约只是履行程序,简单。明天适应一下自行安排吧,晚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住店含早,餐后决定先去罗布林卡,那地方不用旅行社带。打车15元足以,时间充裕坐公交晃过去,嗨,没开门哩。西藏博物馆的大门开了,楼上楼下转一圈也说不明白看了些啥,藏文化知识贫乏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出博物馆天上落着牛毛细雨,好在有冲锋衣和防水鞋也就无所顾忌了。也许是时间尚早,罗布林卡里的游客寥寥无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罗布林卡是西藏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一座人造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的达赖七世,早年为历代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罗布林卡内树木高大绿荫环绕,不仅有拉萨常见的花木和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从内地和国外引入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等被围墙分别包裹着的宫殿深藏其中,颇有神秘莫测之感。差不多了,出门时一下就把好心情给破坏了,为啥?与所有的景区几乎一样,躲不掉的商品铺。难怪有人调侃罗布林卡是:一座水塔两排店,动物园边几座殿。呵呵,身价全贬没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罗布林卡直奔八廓街,公交穿过布达拉宫广场后下车,八廓街上售卖藏饰藏服的商铺为多,其中也夹杂些买干酪和牛油的店家,没啥想买的仅是闲逛,与大多数城市的商业街雷同,逛着逛着新鲜劲就没了。冈拉梅朵餐厅就在北京东路上,径直过去,推门,下台阶,一个面积不大的半地下餐厅,靠街临窗摆了三张卡座,靠墙书架上摆放了不少书籍杂志,挺有文艺范。也许是过了饭点餐厅里没有客人,小老板从后场出来,“可以吃饭嘛”?“当然,随便坐,想吃什么”?简单客套几句后点了咖喱牛肉饭和意大利面各一份。显得无事扫描街上的路人,哈哈,如此低的角度看世界挺稀罕的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冈拉梅朵藏语的意思是雪莲花,起这个名字足见其超凡脱俗。等餐时从身后狭窄的楼梯上下来一只波斯猫,哟,两只瞳孔颜色还不一样唻,想必是店家的宠物。店里没客餐上的快。这可是几天来最正式的一顿午餐哟,咋样?不错。编这个美篇时又查了一下这个当年的网红,嗨,她依旧在那里,依旧与喜欢她的人静静地共享时光,不容易啊,祝好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冈拉梅朵直奔大昭寺,大昭寺在藏民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八廓街就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形成的,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嘛。大昭寺与布达拉宫有区别吗?当然。布达拉宫是宫,是高原上的紫禁城;大昭寺是寺,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是所有朝拜者最终的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大昭寺必须从释迦牟尼说起,传说佛祖在世时反对个人崇拜,不立寺供像。临终只同意以自己8岁、12岁、25岁模样分别造像,并亲自塑像绘图。佛像铸成后佛祖又亲自为三尊佛像开光。三尊佛像中以12岁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释迦牟尼涅盘900年(公元四世纪)即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为感谢北朝后秦皇帝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便将佛祖12岁等身像送给中国皇帝供养。后佛祖8岁等身像流入尼泊尔。公元633年17岁的臧王松赞干布征服雪域高原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政权,臧王便与尼泊尔和大唐联姻,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了佛祖8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从长安带了佛祖12岁等身像,为此分别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两尊佛像。大昭寺虽说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但长途跋涉一路等身磕长头壮观的场面近十年不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松赞干布建的大昭寺早期供奉的是8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奠基的小昭寺供奉的是12岁等身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因其子早逝,13岁孙芒松芒赞即位。芒松芒赞执政闻唐高宗派兵进藏疑夺佛祖像,逐将小昭寺12岁佛像藏于大昭寺。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答应吐蕃王求亲,将养女李奴奴封为金城公主远嫁高原承担和亲使命。金城公主嫁吐蕃王赤德祖赞并查询到70多年前进藏的12岁等身像后,便将12岁佛像供奉在大昭寺,8岁佛像移往小昭寺,自此两尊佛像易寺而居。然,小昭寺8岁佛像在WG中遭严重毁坏,直到80年代重新修复后在小昭寺供奉。值此还需交待一下,留着印度的25岁佛像早已流失,故世间留下的两尊佛像均在大、小昭寺。走到大昭寺门前,哇,挤满了磕长头的信徒,卷着的铺盖、整暖瓶酥油茶,那架势足有数日之后多,磕满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唉,千万不可用愚昧来比喻他们,这是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长头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昭寺自建成至今1300多年了,寺内檀木门框及释迦牟尼殿前的8根木柱经历了近1400年,如今变的如铁一般坚硬,敲击之下会发出金属的声音,除此,寺内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了不得啊,建于公元七世纪及之前尚存的建筑真是屈指可数。寺内禁止拍照,在门厅盲拍一张该不算违规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昭寺主殿高四层,两侧为配殿,据说寺庙在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呵呵,汗颜啊,又是空白点,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昭寺整体建筑外墙以明亮的红、白、黄为主色调,饰以金色的屋顶。上得大昭寺金顶,可以清晰地看见右边远山上的布达拉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大昭寺金顶上可以就整个广场尽收眼底,近处的柳树名曰“公主柳”,相传为文成公主所栽。原打算看完大昭寺再去小昭寺走走,可小昭寺不开放,只得作罢。小昭寺离大昭寺也就500米,但整个建筑没有大昭寺那么幸运,历史上几经火焚,现在的建筑大都是重修的。有人感叹,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两尊佛祖等身像邂逅相遇的本身就是一个神奇,假如没有这两尊佛像或许就没有大、小昭寺,没有大、小昭寺或许就没有拉萨城,没有拉萨城或许就没有雪域高原的神圣与荣光。是不是有点懵圈?呵呵,佛教自有解释“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萨城不大,从大昭寺出来逛到布达拉宫后门,顺着围墙先观赏这座依山而建价值连城的宫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社已经安排次日参观布达拉宫,事后发现自己转一圈很有必要,一上团再想随处溜达可就由不得你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建筑自下而上分雪城、白宫和红宫三部分。呵呵,50元背面照片与我的差不多,只是机位偏左偏高些罢了。据说拍布达拉宫最佳机位有13个,上不上药王山无所谓啦,估计全去过的不多。随缘吧,自己满意就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跨过布达拉宫前的北京中路就是布达拉宫广场,广场顶端是2001年落成的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碑。嘿嘿,拉萨原点地标就在广场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给拉萨中轴线留个位置吧,诺大的广场几乎没有人。也不奇怪哈,不年不节的当地人没事谁上广场待着。再,外来客大都来去匆匆难有闲暇在此逗留。布达拉宫正对面的广场边上绿树掩映,街对面的大院像是政府机关及家属区,绿树下几个上年纪的人陪着娃边玩边聊,一个藏人则自顾自地磕着长头,一派祥和的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正在胡乱思忖着的时候身边走过几个喇嘛,搭一眼便看出来他们不是布达拉宫里的,凭么?神态。虔诚中充满敬意,人往高处走,没准喇嘛心里也想着有朝一日住进布达拉宫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色暗下来了,打道回店,顺便解决一下晚饭。在拐上滨江路口时看见路边有家山东饺子店,进去,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在饭点上,吃饺子的人还挺多,老板是个山东小伙,山东哪人?菏泽。嗨,微山湖边上,在拉萨开店挺辛苦吧?也就是挣口饭吃。哈哈,开水饺馆可不怕没饭吃。闲聊几句便问小伙藏餐如何?开餐馆的一定比普通人明白。“吃藏餐”?小伙问。“是,到西藏总该知道藏餐是啥滋味”。“吃藏餐你会后悔”。被小伙的话惊到了,“为嘛”?“那味道你受不了”。“啥味道”?“说不上来,反正藏民身上啥味道藏餐就啥味道”。经小伙这一说吃藏餐的念头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现在也没品过藏餐的味道。没去玛吉阿米?遗憾。当时仓央嘉措的故事鄙人尚孤陋寡闻,以致漏过了如今许多人在拉萨打卡的小酒馆。嘿嘿,漏就漏了吧,小酒馆玛吉阿米经运作已经完全商业化了,仅北京城就开了倆分店,相信其风格早已改良,要不咋有人说它有点贵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按天算这是踏上高原的第三天,这一天重点就是布达拉宫,早餐后便在大堂等候旅行社。一般来说在西藏跟团比较省劲,譬如参观布达拉宫自行购票就很麻烦,受当日人数限制,不是您想进就能进的。大中巴到了,导游在门口喊了一嗓子,大厅里五六个人齐刷刷地立刻站起来,上车,车上已经坐了七八个人,还有游客住别的酒店要接,散客团耽误功夫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事。车在城里转着圈,车上的人也前后左右的开聊,“哪来的”?“几天啦”?“有高反吗”?“我们酒店昨晚有人被送去医院啦,说是坐飞机来的”。“拉萨的医院治高反的本身可大了,打一针就好”。吹吧。不过昨晚咱确实见证了啥叫高反,带来的咖啡条像充了气一般全都膨胀起来,嘻嘻,假如带的咖啡条不变胖,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漏气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在玛布日山上创建布达拉宫。1645年五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1933年十三世喇嘛圆寂后才成就了今天的宫堡式布达拉宫建筑群。藏式风格的布达拉宫主楼高一百多米,外观看有13层,但实际只有9层。东部的白宫为达赖喇嘛居住,中部红宫为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红宫前面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墙,在佛教节日时悬挂佛像挂毯。由于整个建筑位于山腰,大面积屹立的石壁如同削壁与山岗融为一体,显得气势格外雄伟。在参观通道门口排队,检票,顺序进入便来到必经之路的之字形台阶,台阶很宽由粗粝的条石铺成,每5个台阶之间有一段斜坡,走完三个之字才能到达布达拉宫红宫东侧入口广场。这是分散人流的一个路段,有人走一小段便依墙来坐大喘气了,多少级台阶?一千多,咱还行,没觉得费力便上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完台阶在最后一个墙垛旁按下快门,这墙垛上的草被称为白玛草。布达拉宫很多地方都用这种材料筑墙,没钱吗?有人说世上黄金一半在布达拉宫,此话虽显夸张,但黄金在布达拉宫最不值钱却是公认。明白了吧?存在即合理,不是布达拉宫没钱,而是这种材料一定是上乘。顺便说一句,布达拉宫年年都用羊八井的白灰兑入牛奶,白糖、冰糖、蜂蜜及藏红花等调制的涂料泼洒墙面,这种黏稠度高、耐腐性强的涂料中诸多添加物都是百姓自发捐赠的,所以布达拉宫的墙是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布达拉宫高处可以将“雪城”及广场尽收眼底,南边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眼皮下面是“雪城”。“雪城”有三大功能,噶厦政府设立的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办公地;为权贵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僧俗贵族官员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住所。如今“雪城”主要用于展览,但受时间约束常常被参观者忽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布达拉宫有两层意思,一曰见识布达拉宫和西藏的历史及宫内珍藏;二曰感受布达拉宫的建筑魅力。实话说用一小时把布达拉宫里的见闻都装进记忆不太容易,好在如今有网络支持也就不用劳心费神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了。走完石阶便是挂着黑色幔帐的白宫东大门,东大门是过道,墙上绘着色彩浓烈的护法四大金刚巨幅壁画,门顶上排列着象征七政宝的七只小狮子,门框周围装饰着吉祥八宝的木雕。按下快门,进入布达拉宫是不许拍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跨入东大门便是“德阳厦”广场,参观者须沿广场边的喇嘛僧房和僧官学校绕过去才能踏进布达拉宫白宫的主楼。此处有看点嘛?当然。东大门对面的僧官学校可了不得,门槛极高,只有僧侣中的佼佼者才能在此学习,不过参观者免入;再者就是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闻名遐迩的旱厕了,呵呵,随便参观,不过无法体验蹲上去双腿打颤的感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阳厦广场亦称为东欢乐广场,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间观赏跳神和藏戏表演的场所,也是布达拉宫最后一个可以拍照的地方。这个面积1600平米广场的地面是用西藏特有的阿嘎土打成的,非石非土的阿嘎土在西藏并非稀缺,但能用它做地面的绝对是非富即贵,布达拉宫里的地面几乎全是阿嘎土夯成的。德阳厦正西的门洞并排有三列木梯,木梯虽不高但很陡,中间是专供达赖喇嘛使用的,其余的人只能在两边上下。这是进入布达拉宫各宫殿的必经之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三座主楼群有999间房。白宫是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及地方政府机构的场所;红宫是安放五~十三世(六世仓央嘉措除外)历代喇嘛法体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七座灵塔殿及主供佛殿则全部是耀眼的鎏金屋顶。嘿嘿,瞧瞧这巨大条石凿成的泄水槽,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透着一种粗旷的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布达拉宫东大殿就不让拍照了,看了什么真记不住。网上说自白宫东大殿进去参观的路线是:东大殿(主殿)—东日光殿(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殊胜宫、寝宫)—西日光殿(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护法神殿)—(出白宫(经白宫与红宫连接平台)进红宫)—弥勒佛殿、坛城殿、殊胜三界殿、长寿乐集殿、灵塔殿、上师殿、七世灵塔殿、圣观音殿、八世灵塔殿、九世灵塔殿、时轮殿、释迦䏻仁殿、无量寿佛殿、法王洞、普贤追随殿、响铜殿、红宫二回廓、西有寂圆满大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五世灵塔殿、观世音本生殿。这么多殿名能一次记住绝非凡人,有人说看了2次还懵懵懂懂,呵呵,自嘲咱也俗人。好在网络上有详细的图片及介绍,只是缺少身临其境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了布达拉宫是什么感觉?嘿嘿,“压抑”。也许是宫里气场太强,也许是穷命承受不起富贵,反正感觉不舒服。参观结束,在阳光里心气立马通透了,蓝天白云极目远眺,群山环抱中的拉萨城充满了烟火气。哈哈,连仓央嘉措都想逃离的地方看过了,各回各家。其实从参观开始就与旅行社失联咯,没啥不满意,不就是确保成功订票嘛,该去哪去哪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按行程从到拉萨的第四天开始走林芝线,早餐后大巴到了,车照例在城里兜兜转转。出城后年轻的女导游开始自我介绍,嗨,上海宁,援藏两年了,这是最后一趟行程,希望和大家一起愉快地度过。小姑娘不简单呀,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历练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导游也有援藏?别不信,这是真的。大巴在318上跑的很顺畅,米拉山口到了,下车。5013米的大石头上留着诸多“书法家”的墨宝,唉,大煞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米拉山口停留时天气挺糟糕,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三只泛着古铜色的牦牛雕塑标志性地立在巨石上,身上缠着的哈达怎么看都显得牦牛很受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5013米的另一块巨石上两只藏獒被铁链拴着,猜想是供人拍照的,也许是风雪寒冷,也许是早没了脾气,畏畏缩缩的一副悲催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环顾四周,山坡上五颜六色的经幡杂乱无章,哪哪儿都没有一幅好景致。米拉山口的印象糟糕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米拉山口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拉萨河在此向东,尼洋河则向西,当然最终都会汇入雅鲁藏布江。发源于米拉山的尼洋河清澈湍急,与318一路相伴风光十分秀美。在林芝八一镇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后会逆流而上形成一大奇观。尼洋河上另一处景点是刻着中流砥柱的巨石,凡路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过想找个靠近巨石位置停车就不是易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松措是拉萨至林芝途中一处不可不去的景点,“天使留下的一滴眼泪”便是这个红教圣湖的美誉。大巴离开318拐进一条不宽的小路,跟团的优势是司机很棒,熟门熟路,遗憾,下雨了。车到巴松措导游立马招呼午餐,餐后上船在雨中划开绿色的水面驶向湖上的小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松措号称“户外天堂”,湖中“扎西岛”传说是空心的,嘛意思?漂浮在湖面与湖底不相连,神奇吧。岛上的“措宗贡巴寺”建于唐末为红教宁玛派寺庙,距今1500多年,寺内供奉莲花生大师、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上岛雨停了可四野雾气茫茫,看不见“谋杀”胶卷的美景,嘿嘿,意思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早从拉萨出来马不停蹄,看完巴松措又直奔南伊沟。南伊沟属西藏米林南伊珞巴民族乡,居住着藏、珞巴、门巴等民族,距中印麦克马洪线近在咫尺,在沟口武警将每个人的身份证收去抵押(出沟时取)。南伊沟有“藏地药王谷”之称,沟内景色绮丽,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和草甸植被,南伊河自南向北流入雅鲁藏布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巴进沟直奔天边牧场,这是边境线允许到达的最远端,再往前就是禁区了。迈出车门空气中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深呼吸洗肺哦。可惜雾气重的看不见树梢,山林边有几个卖山货菌菇的小屋,嘻嘻,看的多买的少,不是抠门是真不识货。导游召唤上车咯,大巴往回跑了一段路后停车,路边是深入草甸子的木栈道,想走栈道的下车,车在前面等着。呼啦啦,全车人都进了草甸子。美啊,景致不说了,形容词不够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南伊沟大巴径直驶向林芝市中心八一镇,今夜将在这个平均海拔3100米,素有“人间净地、醉美林芝”之美誉的地方度过,想想都高兴。八一镇到了,进酒店撂下行装便去晚餐,团餐不错,藏香猪、石锅鸡都上了,不过瘾咋办?加钱再上一份呗,味道咋样?嘿嘿,现在忘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林芝,当地产的水果是必须吃的,为么?甜。餐后在街边小摊上买点果子,不是一般的甜,太迷人了。噢,家里有条毛毯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林芝毛毯厂的产品哩,冬天全羊毛毯压在身上密不透风。这得感谢夫人的姨父,他援藏时买了几条毛毯,当年买毛毯需指标(不是想买就买的),因夫人在娘家倍受宠爱,所以姨妈特地送了一条,好贵重的礼物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跟团一般也挺辛苦,早出晚归的说走就走。天刚亮酒店就叫早了,离开林芝时太阳还没起来哩,在车上随意拍一张照片也是美的不行不行的。随着大巴的奔驰思绪开始放飞,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疑问,好风景咋都在沟里呀?九寨沟、海螺沟、毕棚沟、长坪沟、双桥沟,除了四川,还有吐鲁番的葡萄沟、铜仁的亚木沟、融水的龙女沟、乌兰察布的黄花沟,嘿,不信去百度一下,名沟多了去了。思来想去得出一个结论:沟通水,水具有灵气,乃万物之源。哈哈,这个解释合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出林芝不远便是秀巴古堡,中国科学院曾对秀巴古堡进行考证,证实古堡建于唐后期,至今1600多年,是西藏历史最悠久、结构最完整的古堡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秀巴现存的5个高低不同古堡间距约三五十米,互为犄角。尽管感觉古堡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坍塌,但好奇心驱使冒着危险钻进去做个见证。古堡由片石和木板砌成,墙厚约2米,堡内是空的且很狭小,踏着嵌入石缝中的木板可以攀爬至堡顶。呵呵,这个古堡群在当时也算极其伟大的防御工事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有不测风云,看古堡时阳光明媚,可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居然下起了雨,路况也不敢恭维,大巴晃晃悠悠走过一座桥,回头一看“格嘎大桥”。这桥也算大?嘿嘿,不懂了吧,这是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必经之路,称其“大”可以接受了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格嘎大桥本身没啥看点,过桥是停车场,从这里下到雅鲁藏布江边可以触碰到滚滚的江水。天上下着雨,通往江边的小路不长,但路上挤满了卖货的小铺,简陋的小铺为遮挡雨水支起高高低低的塑料布,呵呵,与乡村赶集差不多,乱哄哄的,当然这种多年前的状况想必早已改善。据说现在这里建了南迦巴瓦观景台,但又说在这里看南迦巴瓦得运气满满地爆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峡谷,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在太阳系最大的峡谷是火星赤道上的水手号峡谷,地球上最大最深的则算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数据显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起海拔3千米的米林大渡卡村,经排龙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海拔115米的墨脱巴普卡,峡谷全长近500多公里,最深处达6009米。可面对雅鲁藏布江时怎么也找不到峡谷的感觉,这分明是条江嘛。哈哈,也许错觉就在于山高水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船游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另一种体验方式,江边有个很大的沙丘,稀奇。拍这张片子时直觉这个沙丘有些特别,事后方知此处沙丘名为“佛掌”,意外啊,这竟是一处特殊地貌,可惜江水滚滚“佛掌”双手合十的倒影难以显现。“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强风口地段,此处从秋末到春末劲风如飓,年复一年地将枯水期裸露在河床上的河沙搬过来,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据说“佛掌沙丘”的规模仅次于卧龙大沙丘哎。卧龙大沙丘?呵呵,见的人少传的人多,咱也归于后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去西藏,无法感受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带给你的震撼,江水滔滔白云悠悠,皑皑白雪覆盖在黛蓝色山顶上,大自然的深邃油然而生。雅鲁藏布江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横贯藏南,在南迦巴瓦峰东侧折向南出国境。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行原想去波密,虽不是看桃花的时节,但有米堆冰川。与旅行社商洽被告知通麦大桥垮塌无法成行。嗨,去趟西藏挺不容易,咋就那么忖哩。坐大巴闲得慌,旅途的遗憾就在脑子里转悠,也许是天意,让人留着一份眷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它处在山坳坳里,前有色季拉山,后有通麦天险,繁茂的植被与怡人的气候赢得了“美的让人不想家”的美誉。行程中没有逗留鲁朗的安排,善解人意的导游在路过时特意让车在山顶停下,居高临下看一眼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哈哈,网红打卡地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色季拉山口到了,海拔4720米,停车半小时。这里是观赏中国十大名山之首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之一。不过能不能看见南迦巴瓦也需要运气,据说一年只有60来天能看见其全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色季拉山口冰天雪地可观景台很棒,标识简洁清晰一目了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南迦巴瓦峰是首选,急切地冲到观景台,心凉了半截,云层将南迦巴瓦峰的上半身严严实实遮挡住起来,拍张片子吧,时运不济咱好歹算来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见不到南迦巴瓦峰难免有些惆怅,转身折向观景台的另一端去看鲁朗林海。林海顾名思义就是广阔的森林,眼见为实啊,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上覆盖着密密的森林,树梢上、沟豁里的积雪将山林勾勒的层次分明。突然,身边有人将彩色的经幡纸片抛向天空,微风下经幡纸片忽忽悠悠地飘向远方。哇,感觉不错,眼疾手快按下快门,有点意思哈,得来全不费功夫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半小时很快到了上车。其实鄙人挺容易满足,拍张自认为不错的片子就高兴的不行,上车坐定,开始翻看刚拍的片子。“呀,南迦巴瓦露头啦,快下车,”站在车门口的小导游突然大叫起来。想不到吧,因车头正对着南迦巴瓦,所以这个机会没漏掉。蹦下车冲到观景台,对着南迦巴瓦就是一阵狂拍,揿快门的时候只听见自己的心脏“噗通、噗通”地跳,不是高反,就是激动的。前后不到5分钟南迦巴瓦又躲进了云层。太高兴了,第一次来就见到南迦巴瓦。“人品好啊,”小导游也开心地调侃起来,她说自己每个月总要来看几次,看到的机会真的屈指可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林线走完回拉萨河大酒店住了一晚,早起上大巴开启了后藏之旅。散客团就这样,换个行程换拨人,上车没见着一个脸熟的,导游也换成了男的。游客齐了,导游介绍说自己是藏族,名叫“罗波顿珠”,“罗波”是汉语,“顿珠”是藏语,18军的后代,随父姓起名“罗波”,母亲是藏族,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名字。将自己归入藏族自然是为了享受民族待遇,考大学加分哩。他建议叫他“萝卜炖猪”,好记。嗨,太有个性了,这么多年过去“萝卜炖猪”也没忘,相信读完这个故事您也能记住。一路上“萝卜”似乎没停过嘴,天路,眼前这条就是翻越5030米岗巴拉山口的天路,美,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一种情思,一种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羊卓雍错,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大圣湖是纳木错与玛旁雍错湖。羊卓雍错湖地处山南,属于咸水湖,湖区汊口很多形同珊瑚枝一般,故藏语又称其为“上面的珊瑚湖”,总面积约为杭州西湖的70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巴行进在羊卓雍错湖边,一幅极具乡土气息画面出现了,一群藏民正在湖边劳作,太美了,感觉这画面颇有列宾作品的滋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车在一个山冈上停下,“萝卜”让大家下车透透气。漂亮啊,这景色美的简直令人窒息。“《画皮2》杀青的外景就是在这儿拍的”,说这话时“萝卜”脸上充满了自豪,就像电影场景是由他挑选的一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多余的时间到湖边亲水,上车继续前行。羊卓雍错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多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花一个多月绕湖一圈,以期佛祖保佑他一年中吉祥如意。羊卓雍错湖面平静,一片翠兰,有人赞叹它犹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坐在车上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哪一段湖景,但感觉以这种方式游湖太过瘾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羊卓雍错湖不久便见到了乃钦康桑雪山,注意,准确地说乃钦康桑雪山是群山,海拔超过6千米的山峰就有6座,最高峰达7191米。很多网站将乃钦康桑雪山与色季拉山、库拉岗日雪山和冈仁波齐山并称为西藏四大神山,但此说法似乎没有定论,天知道,不争论,姑且算是吧。当大巴路过一个山垭口时拍下了这幅照片,乃钦康桑雪山由于高寒,山顶突兀,整体上显得格外美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乃钦康桑雪山常年白雪覆盖,日积月累形成了厚达20~100米的冰层,冰层受自身重力影响,缓慢移动发育成上百条冰川,卡若拉冰川便是离公路最近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卡诺拉冰川与曾在玉龙雪山和海螺沟见过的灰黑色冰川相比要洁净许多,电影《红河谷》更让它一炮而红,尽管当时卡若拉冰川还没收门票,但不得不说藏民对钱的意识已非常强烈。在冰川下拍片时,两个藏族小孩主动挤进镜头并摆了个pose,呵呵,别以为占了便宜,按下快门后身边立即出现了几个藏人,接下来小孩就伸手要钱,不多,5块一个。这算哪门子事哟,不是钱的问题,问题是不能这样厄人的,罢,吃亏是福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拉萨到日喀则不算远,有说260+,有说270,还有说280的,显然是起止点不同而已。从卡若拉冰川到江孜县城70+公里,大巴没进县城直接擦着边来到距县城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村口已经停了很多大巴,游客熙熙攘攘,环顾四周,远处的山腰上有个壮观的城堡。想问导游,已不知去向。过一小会“萝卜”露面了,哈哈,抢先去买团票了。“嗨,萝卜,山上的城堡是咋回事?”“噢,先参观回头说。”哟,卖关子呢。游览结束,萝卜上车指点着古堡讲述江孜宗山抗英古堡的故事。技巧啊,好饭得一口口吃,古堡只能看外表,早讲就分散注意力嘛。此乃后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班觉伦布村的名气在某种程度上比县城要大很多,到这里都是冲着一个目标帕拉庄园来的。导游都抢着买票去了,游客如同放鸭子一般乱哄哄的,很多人被村口一个貌似庆典的仪式吸引过去,用“围观”来形容再准确不过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语言不通,不知身着盛装的藏民在举办什么仪式。他们围着一个泥垒的香炉式的东西,似跳非跳地慢慢转着圈,似唱非唱地念念有词。唉,怎么就像安东尼奥来中国拍的片子一样,眼下这陌生的场景难以用流畅的语言来描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这是过“望果节”,祈求在即将到来的丰收。随着仪式的进程,藏民开始往香炉里和同伴身上抛洒面粉(或许是青稞面粉,西藏面粉应该比青稞粉金贵),场面十分欢快。呵呵,估计没几个汉人能看明白,跟着一起傻乐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庄园”是国家级文保重点,也是现今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贵族庄园。帕拉家族是个有400+年历史的古老家族,家族中先后有5人当过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总管西藏行政事物,作为旧西藏3大领主及12大贵族之一的帕拉家族主庄园,其庄园主在西藏民主改革前身份已不能与前辈相比但地位依旧显赫,1959年庄园主参与叛乱并逃往国外。考虑到这个庄园的特殊性,此后政府一直加以保护修缮,使整座庄园保持着完好的原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家族19世纪末已有很大的势力范围,拥有37座庄园、1.5万多亩土地、3千多名农奴。作为主庄园的帕拉庄园更是装修考究配套完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主楼高三层有房屋近60间。在庄园内的展室中,陈列着贵族使用的各式金银玉器和名贵物品,LV等奢侈品也夹杂其中,甚至还包括人头骨制成的酒具。墙上挂着一张主人与一同流亡海外最高喇嘛的合影,照片下方注明不得拍照。帕拉庄园的参观让人不很舒服,以至想尽快逃离这个鬼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巴离开帕拉庄园直奔日喀则,也许是此时的心情并不愉悦,耳朵听着“萝卜”的宗山古堡抗英故事,脑子却昏昏然地浮现着“偷吃功果,罚他做哑巴”画面。车到了拉布伦布寺门口,咋一点感觉也没有,唉,神经受刺激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六大黄教寺院之一,是历代班禅驻锡寺,也是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距珠峰大本营300+公里。扎什伦布寺背依尼色日山,金顶红墙的主体建筑相当宏伟,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寺内建有班禅寝宫、堪布会议厅、经学院、灵塔殿和晒佛台,殿堂内四周墙上有许多古老的壁画和雕刻,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技法让人痴迷,殿内主供的强巴佛铜像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室内铜佛像,由黄金和黄铜铸成,并镶嵌了无数珍珠钻石、琥珀绿松石。黄教另外五大寺庙分别是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格鲁派这六大寺庙名气的确了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扎什伦布寺各大殿走马观花转一圈不用很长时间,接下来去其它地方转转。呵呵,瞧这几个僧人的架势,也许并不欢迎游客来此哟,换我也这样,天天面对好奇的人和各式各样的镜头,烦不烦。对不太了解佛教的人来说,懂点皮毛也是多点聊天的资本,与汉传佛教相同,藏传佛教也分教派。汉传佛教有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八大派,藏传佛教则在8世纪晚期创建的最古老的宁玛派(红教),至11世纪又有了格鲁派(黄教)、萨迦派(花派)、噶举派(白派)等共四大教派。当然,早期教派远不止这些,其间分歧冲突和阴谋纠葛也是存在的。识别藏传佛教派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僧帽的颜色。想弄清僧帽的款式?那学问就深了去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喜欢拍片的人而言,扎什伦布寺的僧舍区倒是个能出片的地方,随手拍两张似乎也蛮有味道,假如讲究一点视角和光线,没准出大片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日喀则离珠峰很近应该去看看,也是,理论上讲没问题,但究竟去不去鄙人纠结很久,最后选择放弃。理由?假如仅仅是看看珠峰真容,拍几张片子,似乎有点不值。大本营条件就不说了,一旦天公不作美岂不白忙乎,概率极高哦。夜宿日喀则早起返程,在车上抓拍到山坡上的牦牛,以此告别后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程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旅行社又不好意思早早地把人送回去,于是走走停停直到日近西山才结束旅程。也好,看看拉萨郊外的秋天机会也是难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江南也不乏山地,与之相比,感觉江南的山形要圆润许多,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酒店放下行装见天大亮着,决定去布达拉宫广场,一是寻点吃的,二是看看夜景。走到广场东边见一家店门口的大锅上摞着好几层竹笼屉,边上立着的牌子上写着“杭州小笼包”,哈哈,这个可以有。虽说杭州小笼包的名气不比上海南翔,但毕竟也是江南货,“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胃的记忆唤醒了饥饿感。操着江浙口音的老板端上两屉小笼,掀开笼盖立马傻眼了,胖胖的小笼包没有一点薄皮透明感。“老板,发面的”?“是哦,一直想做小笼汤包,可在拉萨90度水就开锅了,总做不出来,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只能做发面的小笼包”。也对噢,高原地区普遍使用高压锅,汤包总不能用高压锅做唦。得,有吃就不错啦。小店面对广场,告别老板时广场也快到开灯时间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灯啰,拉萨一般晚上9点前后天才黑,此时的布达拉宫在宝蓝色天空和璀璨灯光的映衬下,简直美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华灯初上,广场上的喷泉也随之射出高高的水花,夜幕下,广场上有人起舞,人越来越多,当地人、外地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融在一起手拉着手围成了一层套着一层圆圈,人们跳着、笑着,快乐洒满了广场的每个角落。该回去歇了,犹豫是徒步还是坐公交的时候,面前停下了一辆三轮,“坐车吧?去哪?”刚说完地点,蹬车的汉人就说“2个人10块”。开价不高啊,况且是个体力活。坐上车与蹬车人闲聊几句,“哪儿人?”“安徽”。”在拉萨踩三轮能多挣点吧?”“不好挣啊,干不了别的只能出力气。”在高原上干出力气的活,这话题聊不下去了。三轮到拉萨河桥前蹬车人下了车,因为过河的桥有坡度,他下车就熟练地扯着后座边的皮带开始拉车,看来身板并不壮实的蹬车人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将三轮踩过桥的。“等等,我们下车”。下车后我们拿出10块钱给他,“不用拉了,我们自己走回去啦”。说老实话这车坐得令人心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团唯一不太情愿去做的事就是购物,但这仿佛是约定俗成,在拉萨的最后一天无奈地上了去购物的大巴。呵呵,一天时间坐车还真跑了不少地方,八廓街、珍宝展览馆、藏医院、食品厂、唐卡藏香作坊。掉坑里没?哈哈,车上没有一个人是不湿鞋的。天珠、藏红花、藏药、牦牛肉干、小饰品都装进了随身背包里。算了,看完高原的壮丽景色总得为高原做点贡献吧。第二天上午,旅行社送站,依旧是火车回家。呀,候车室还有人带着自行车,强驴啊,佩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Z166离开拉萨后窗外美景连连,尤其是过安多在措那湖附近更是碧草连天。海拔4800的措那湖是世界最高淡水湖。唐古拉山脉南部河溪汇入措那湖后流入怒江,因此它也是怒江的源头。列车进入雨区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朦胧乃是最美的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程依旧挂在过道边的小櫈上,上趟高原不容易,除偶尔按下快门外,基本上都是用眼睛做记录,美景丢了怪可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是回家,没心事了,夜里睡的特别踏实。天蒙蒙亮,趁着盥洗间没人抓紧洗漱,完事沏杯热茶开始看风景,大地竟是如此宁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哇,大西北的清晨好美啊,没有喧嚣,没有拥挤。呵呵,明天下火车又要去面对没完没了的忙碌了。唉,伸个懒腰,深呼吸,咱从来就没碰上对付不了的事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外出游历,除增加阅历愉悦心情之外,将这个过程写下来也是件好事,记录不是炫耀,而是便于回忆,别人是否认可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这样挺好。徐霞客不写游记,很多人就不知道有那么多名山大川,李白不写诗篇,很多人就不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也是鄙人热衷于码字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圆梦了,遥远的雪域高原之旅结束了,十年后才挤出这个《美篇》颇感唏嘘,怪丢人的。不过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人家十年磨一剑,咱十年写一篇,权当自己给自己做了一顿好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谢谢各位到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