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峨眉山月半轮秋,<br>影入平羌江水流。<br>夜发清溪向三峽,<br>思君不见下渝洲。<br><br>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h3> <h3>峨眉山的传说,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里的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IP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决心和努力所感动。<br> 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了起伏的山峦和幽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 <br> 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后来把这座山叫峨眉山…</h3> <h3>峨眉山日出</h3> <h3> 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像佂,峨眉山十景之首"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日出,在海拔3079,3米的峨眉金顶,居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露,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孤,半圆,颜色由桔红变成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朝霞满天,万道金光普照大地!<br> </h3> <h3> 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升起,茫茫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缓缓地铺展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山风乍起时,云海四处飘移,群峰众岭变成了云中的座座小岛,云海聚扰过来时,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十分雄伟壮观!</h3> <h3>云雾之中的峨眉山</h3> <h3>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h3> <h3> 万佛顶是峨眉山最高峰,巍峨屹立在“大光明山"之巅。</h3> <h3>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位于峨眉山主峰上,是游峨眉的终点,也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多的地方。</h3> <h3> 万佛顶,是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表示“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古朴庄重。万佛阁撞钟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其含义是,全年12个月,24节气,72候(5天为一侯)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地久天长。</h3> <h3>峨眉山金顶的金佛系铜铸馏金工艺造像,通高48米,总重达60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菩萨像组成,金像高48米,像征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菩萨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整尊金像设计完美,工艺精湛,堪称铜铸巨塑之旷世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海峽两岸艺术家智慧的结晶。</h3> <h3> 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像,是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一座48米高的十方普贤菩萨金像,现成为世界最高。</h3> <h3> "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意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普贤大士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h3> <h3> 很多去过峨眉山的游人,都见过十方普贤菩萨像,这尊佛像是峨眉山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普贤菩萨塑像!</h3> <h3>我在金顶留留美照。</h3> <h3> 峨眉山金顶为普紧菩萨道场,传说释迦牟尼之母梦中有六牙白象入腹而孕生之,便以白象为坐骑,释迦牟尼派普贤菩萨前往峨眉山传道,并将六牙白象赐与普贤,此后六牙白象一直是普贤b像征。</h3> <h3> 峨眉山金顶道场</h3> <h3>夫人金顶留美照</h3> <h3> 十面普贤目祥如炬,<br>看茫茫人间你去我来演绎假真恶善,<br> 八方信众心虔向佛,<br>怀种种目的男祈女祷缠绵利禄功名。</h3> <h3>有诗为证:<br> 一座金佛金顶屹,<br> 焚香膜拜请褔喜。<br> 菩萨如果有灵通,<br> 若失良心也矢益。</h3> <h3>夫人在金顶许心愿</h3> <h3> 从金顶上拍的小视频,看茫茫云海犹如白雪一般铺满了大地,如梦如幻。</h3> <h3> 眼前云雾缭绕,旁边山峰陡立,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看了以上美图美景你是否要来一次说走就走峨眉游呢??</h3> <h3> 欣赏完峨眉山风光再来看看乐山大佛吧!</h3> <h3>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br> 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就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br> 有"山呈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br> 乐山大佛,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威坐,大佛道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鬃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长3.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的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大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h3> <h3> 有诗人给大佛提诗道:<br> 头大与山高,<br> 足宽踏浪涛。<br> 千年仍未老,<br> 静坐看朝朝!</h3> <h3>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真实的官方名称布一直是个迷,实际上跟据后来诸多专家的考证,真实的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封寺大弥勒石像。</h3> <h3> 大佛貝有一套设计巧妙的排水系统,对大佛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屋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有水沟与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道,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有效的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充份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br></h3> <h3>乐山大佛的故事:<br> 在唐代,四川凌云山上有位海通和尚居住于此,凌云山下就是一处水流湍急的三江汇流地,当时人们处出必须经过这里,可是小小的帆舟无法抵抗这水流,常常发生意外,而要破解的方式最好就是在这里雕刻佛像,以此避难削灾。<br> 要想开凿佛像须要很大的费用,于是诲通和尚处出化缘,</h3> <h3> 两年之后,海通和尚带着一笔不小的善款回到凌云山,开始开凿大佛,但那笔善款只凿成了大佛的一只脚,于是海通请来了更多的石匠,周围的村民得知海通大师的善举,纷纷出钱出人帮助开凿。</h3> <h3> 石匠们雕刻过程中有碎石掉落水中,水怪到这个时侯就赶紧躲到水里,人们发现这一弱点,因此当水怪出来兴风作浪时,人们纷纷捡起碎石扔向水怪,没多久,水怪就削失了,凌云山下的水域也恢复了宁静。</h3> <h3> 据说摸着大佛的耳朵,能给人们带来好运,能保佑人们幸福安康,因此很多很多游人都摸着乐山大佛的福耳拍照留念。</h3> <h3>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凌云山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圣地,自古流传“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此山九峰连绵,峰峦错落,林木葱郁,在此俯看三江,壮美景色一览无余,宋代文人邵慱曾赞道"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h3> <h3> 大佛头顶共有1051个螺髻,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h3> <h3> 观佛乞福游玩的人太多太多了,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点也不过份。</h3> <h3> 乐山大佛的脚,大的令人震撼,能围座一百多人,为了保护大佛现在不让上了,不过留个美照也是挺爽的</h3> <h3> 沿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条九曲古栈道,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部,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的头部雕刻艺术。</h3> <h3> 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h3> <h3> 2011年7月6号,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为新评定的5A级景区授牌,乐山大佛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br> </h3> <h3> 佛在心,爱在心中,心中有佛,胸中有爱,参佛经,觉佛悟,你我始从,行善举,积大德,善行天下,德赢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