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通用电气的“断气”

云海观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是大发明家爱迪生命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创立130周年,也是这间现代企业管理世界级典范寿终正寝、进入死亡期的第一年。当年11月底,著名财经畅销书作家威廉 科恩推出他的第七本大作《停电:美国偶像沉浮录》,详述蓝筹常青树通用电气公司的百年兴衰史。</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科恩曾在当时红极一时的通用资本(GE Capital)担任收购部门的统计数据分析员。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对GE潜心研究三年,花费的精力超过之前出版六本书的总和。出自名家之手的这部大作,果然不负众望,80余万字一气呵成,被三家主流财经媒体评为2022年年度最佳图书。</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从美国国父富兰克林带着儿子在雷暴中放风筝感知电的存在,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报、爱迪生发明真空灯泡,经历了一百年的科研探索。电作为一种能源形式的发现和利用,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文明推向崭新阶段。GE作为领军企业,以自身的荣辱兴衰书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889年,爱迪生在财阀J P摩根的投资支持下,成立“爱迪生通用电气照明公司”,是当时三家照明设备和器材生产商之一。另两家是发明神童威斯汀豪斯创立的西屋电气和两名中学物理老师创办的汤普森-霍斯顿公司。三年后,在资本推手的操弄下,爱迪生被迫将公司与汤普森-霍斯顿合并。新公司在注册时,取用爱迪生公司名字中的两个词:“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左为爱迪生发明的灯泡,右为创办公司时的爱迪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爱迪生出局</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爱迪生醉心发明,对企业管理并不在行。新的GE公司实际由汤普森-霍斯顿原班人马管理,核心人物是风险投资家克劳福德 卡芬。一年后,大权旁落的爱迪生一气之下,将自己持有的10%公司股份出售,套现1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4.3亿美元),用于其他发明创造,与GE再无瓜葛。</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GE最初总部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海滨小城林恩,卡芬是该地区最早殖民家族的后代。他善于经营,颇具眼光,看好电能应用的前景,卖掉家族鞋厂获得得30万美元,全部投入GE。象工业革命初期的其他技术应用公司一样,GE的业务具有重资产特征,耗资巨大,从诞生起就与金融结伴而行,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为了推广业务,卡芬开创了向用户提供赊账使用电力设备的先例,即今天的供应商融资。这个模式的直接后果是GE持有大量中小用户的债权和股权。当时电力应用遍地开花,竞争激烈,专利官司满天飞。卡芬使用手中积累的用户股权和债权进行置换,收购竞争对手,为扩大生产规模扫除诉讼障碍。</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卡芬出师不利,GE成立第二年就遭遇信贷危机。那时美联储还没成立,在没有中央银行的自由竞争经济中,信贷危机是家常便饭。卡芬以账面价值57%的折扣抛售了GE持有的用户债权和股权总价值1600万,仅收回现金920万。此后,GE的财务作风变得审慎保守,启用“成本与市值孰低法”记账至今。</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后,在新一轮信贷危机来临之前,GE发行了一笔年息5%、总额1300万的十年期债券。信贷恐慌出现后,GE订单下降23%,但存款利息高达15%。GE将债券集资款存入银行,稳获10%收益。两次信贷危机之后,GE在电力工程之外,看到了“金融工程”的美妙前景,开启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GE成立三家子公司,一家发行高收益债券集资,另一家公司用来接受GE销售公司的应收账款,再将应收帐款出售给发债公司,充当发行债券的抵押资产。最后一家公司用来承接用户抵押的股权和债权,担保发债公司。这就是垃圾债券的早期雏形,背后的金融哲学成为GE百年发展史上时隐时现的主题曲: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好年景时锐意进取,增加收益;坏年景时低价出售,套现保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卡芬时代GE生产的燃气发电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管理学的标杆</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到1913年卡芬退休时,GE营业额达到3.37亿美元,员工8万多人,工厂遍及全美各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GE利用开发研制出来的领先技术,为美国超越英国成为头号世界强国,立下汗马功劳。在一战期间,GE开发出高频无线电交流发电机、电弧变流器以及功率强大的电报收发系统。</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为遏制英国,美国军方禁止GE向英国出口无线收发设备。在威尔逊总统亲自授意下,GE收购了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电公司英国马可尼的美国分公司,更名为RCA,运营全国无线广播网(日后NBC的前身)。在二战期间,GE开发出喷气式发动机废气循环助力技术,令战斗机飞行速度和高度超过世界水平50%。</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二战后,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商学院教程。走过半个多世纪发展路程的GE,受到管理学家们的关注。GE生产20万种产品,在全美31个州41个城市设有170多家工厂,聘用2万多名科学家、工程师,员工25万人,销售额30亿,净利润1.5亿,俨然美国最成功的综合制造企业。</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50年,GE第4位总裁科迪纳走马上任。GE的成功,除去爱迪生的科学天才和卡芬的商业智慧之外,经理人的管理才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迪纳13年任期内,他发明了今日广泛使用的管理职务CEO(行政总裁)。由于他对管理学研究的贡献,经理人才干普遍被视为能创造价值的新生产要素。</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科迪纳憎恨大企业滋生的官僚主义文化,一度离开GE,加盟小公司。二战开始后,GE总裁被政府借调到国防部,公司又将科迪纳请回来主持日常工作。科迪纳制定“去中心化”战略,把GE管理结构扁平化。他把GE划分成4个事业部,27个相互独立的产品部门,下辖110家工厂,独立核算,自主经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管理权下放后,50名高管统辖GE的各项业务,象经营自家生意一样,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科迪纳的另一创造性贡献,是成立技术培训机构,免费向工人传授工作技能,抵消了工会的负作用,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工人职业培训成与管理权力下放相结合,极大提高了GE的生产效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GE开发的喷气式发动机在飞行中试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缘起高尔夫</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去中心化管理释放了生产力,也带来严重的问题。GE公司业务庞杂,地域分布广阔,权力下放弱化对业务部门的监管,以至于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司法部调查发现,1951-1958年间,GE主导、参与19个市场价格操纵集团(fixing price cartels),获得非法营业额6.5亿,平均每年7500万。</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59年,费城最高法院组成陪审团,经过2年的审理,GE总公司下属48家工厂的18名高管被起诉,其中12名被定罪获刑。14名在法庭认罪的高管,旋即被GE开除。而与司法部顽强斗争的CEO科迪纳,在当年2千多人参加的股东大会上出场时,获得全体与会者起立鼓掌的殊荣。股东以此表达对经理人忠诚的敬意。</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司法部在调查中发现,GE与西屋等三家同行公司讨论操纵价格时,全部在高尔夫球场上进行,每家公司派出一名代表,正好四人一组。从那时起,GE与高尔夫球这项贵族运动纠结在一起,公司重大事宜都在球场上解决,以至于一位高尔夫球童闯进公司,GE的命运在他手上发生了历史性转折。</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2日,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刚开始,85岁的杰克 韦尔奇在纽约公寓中溘然长逝。这位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企业家的知名人物,是GE历史上第8位总裁兼董事长。1935年,韦尔奇出生在距离GE早期总部不远的马萨诸塞州海港城市萨勒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的父亲是铁路列车工人,在火车上常听头等车厢乘客谈论高尔夫。他鼓励儿子从小去球场当球童,向成功的商业人士学习。韦尔奇10岁起便在一间犹太人球场以18个洞1.5美元的收费帮人背球包。14岁时他下场陪人打球,也许跟他在学校担任曲棍球队队长有关,韦尔奇的高尔夫球技日渐精湛。</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长大后身高仅1.72米的韦尔奇,终生酷爱球类体育,练就顽强的竞争性格。1960年,韦尔奇获得伊州大学化工博士学位。他有些口吃,却善于讲课,喜欢做老师,但嫌工资太低。在确定职业生涯时,他希望能找到研究、赚钱、与人打交道三者结合的工作。这三个愿望组合而成的意识形态,是韦尔奇成功的动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生时代的杰克 韦尔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500块和1000块</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收到美孚石油公司和GE两家公司的工作邀请,GE开出年薪1万零500美元的年薪,高出美孚500块。为了每年多得这500美元,韦尔奇加盟GE。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跟随发现碳酸酯分子结构的科学家一起研究工业用塑料(PPO)的商业化可行性。</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进入GE第一年,韦尔奇工作出色,获得奖金1000元。高兴之余,他发现每人都拿到1000元年终奖。他象当年科迪纳一样,被GE的官僚作风和平均主义激怒,愤而辞职。集团领导听过韦尔奇的工作汇报,对他印象极深,将他的奖金提高到4000元,留住了韦尔奇。很快,韦尔奇被任命为塑料厂厂长。</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随着塑料取代铜和不锈钢成为用途广泛的新材料,韦尔奇在管理层阶梯上步步高升。1968年他被任命为塑料产品部总经理,两年后负责全球化工事业部,1972年担任总公司副总裁,进入GE的核心管理团队。这一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中国走上国际舞台,全球化大潮微波初起。</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此时的GE,已经是横跨消费品、化工材料、医疗器械、动力机器、能源设备等五个领域的巨型企业。刚刚担任CEO的琼斯,出身战略策划部门。他把GE定位为围绕“电”的生产循环:发电设备、变电设施、配电器材、耗电电器。医疗器械和发动机是循环中的分支,化工材料则是生产循环的助推器。</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受到公司愿景的激励,韦尔奇在1973年的年终考评中写下工作目标:担任GE的CEO。他成功化解了轰动一时的GE塑料厂污染哈德逊河公关危机,被提升为化工材料事业部总裁。在他的领导下,该板块的利润由原来占比6%,直线上升到27%。1977年,韦尔奇被调到增长乏力的消费品事业部担任总裁。</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GE消费品事业部下辖保险、广播电视、闭路电视、家用电器等几条业务线,员工4.5万人,营业额42亿,占比20%,却处于近乎亏损状态。韦尔奇大力裁员,开除冗员2.5万人,取消了理发、牙医、泳池等工厂福利。韦尔奇因铁腕裁员,获得“中子弹杰克”的外号,部门利润在三年内翻了一倍。</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79年1月,下任CEO遴选程序启动,韦尔奇入围首轮八名候选人。前三轮面试持续8个多月,经过无数道暗藏杀机的问卷问题和数十场艰苦的高尔夫球场考察后,韦尔奇杀入最后三名候选名单。在竞聘上岗关键时刻,韦尔奇做出两项重大决策,博得董事会一致好评,在激烈、复杂的争夺中完美胜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1年,韦尔奇(左)与前任琼斯交接工作时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想不赚钱都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第一项是韦尔奇建议并主导收购闭路电视网络企业“考克斯有线网”。原定出价4.67亿,随后考克斯家族抬价到5.75亿,当GE同意后,再提价到6亿。韦尔奇毅然退出这个他急于收购的项目,显示出他在业务拓展时恪守财务纪律的特质。第二项是韦尔奇领导旗下GE信贷公司进入房地产按揭市场。</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在韦尔奇看来,人类科技重大突破几乎全部终结,仅剩信息技术一个领域喷薄而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首先带动金融业的爆炸式发展。他力主GE信用公司全力杀入按揭、信用卡、建工等高利润行业,基本思路还是当年卡芬创立的信用套利:利用GE三A信用评级低息借入,转手向资金量需求大、银行供给不足的行业高息贷出。</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把GE信用公司更名为日后威震江湖的“通用资本”(GE Capital),员工数量从他接手时不足7千人,发展到他离任时的9万人,利润也从6700万一路飙升到52亿。获得银行业牌照的通用资本,并不吸纳散户存款,而是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票据集资,再做成8倍杠杆的金融产品推向市场,抢滩华尔街。</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80年9月,韦尔奇在与GE单一最大个人股东兼董事会成员进行球场切磋时,打出他30年高尔夫球运动史上首个一杆进洞,预示着职业生涯鸿运当头,接任CEO已经板上钉钉。次年4月1日愚人节,今天看来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日子,44岁的韦尔奇正式上任,带领GE入一个全新的时代。</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上任伊始,韦尔奇宣布要打破GE固有的“虚伪的假面”(superficial congeniality), 首先把历任退休高管享受公司福利的社团组织“通用基金会”,改造成全体员工参加的社区义工服务组织。他制定出“数一数二”的经营战略,退出不属于行业前两名的业务。他出售118家子公司,解雇10万名员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进行工业信息化时代布局,一方面收购芯片、软件公司,另一方面进入保险、券商等金融领域。他6亿美元收购了比美国国家历史还悠久的老牌券商基德 皮博迪,卷入交易丑闻,用换股方式卖给普惠证券,当时亏损4亿。6年后普惠证券卖给UBS,GE持有的普惠的25%股权竟然卖出20亿美元!</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可以说,韦尔奇赌对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韦尔奇的路数和风格想不赚钱都不容易。1994年,通用资本总资产高达2125亿美元,是仅次于花旗、美银之后的美国第三大金融机构。韦尔奇还大力提倡“6西格玛”运营风险管理办法,GE制造业部门的生产效率高出其他制造业企业3倍多。</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接手GE时,公司股票市值120亿美元。在他任内,GE从1993年至1998年连续五年位居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首位,到他离任前已超过4000亿。韦尔奇本人也得到丰厚回报。他担任CEO后,很快与结发妻子离婚,当时身家不超过二千万。离任后不久,他再度离婚,此时身家已超过9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出版的批判韦尔奇的书籍《毁掉资本主义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接班人遭遇不祥之兆</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1995年3月,有家族病史的韦尔奇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出于风险控制考虑,GE董事会不顾韦尔奇的反对,启动CEO接班人遴选程序。对世界第一CEO韦尔奇的接替人选,董事会格外谨慎,首轮提名23人,次轮筛选出16人,两年后锁定6位候选人。又经过一年多球场考察,3位候选人进入最后决赛。</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韦尔奇使用当年琼斯考察他的方法,最后选定医疗器械事业部总裁伊梅尔特接班,获得董事会批准。伊梅尔特最像韦尔奇,也最听他的话。他在所有事业部门工作过,是位天才销售员。韦尔奇憎恨胖子,他就拼命减肥。为了争到超大订单,他和韦尔奇是GE公司历史上仅有两位给客户下跪的高管。</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伊梅尔特从韦尔奇手上接过一手好牌,可惜已经过了属于韦尔奇的大好时代。2001年9月10日,伊梅尔特正式上任CEO,当天飞往西雅图探访最大客户波音公司,次日一早,他在电视里看到恐怖分子驾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画面。无论当时伊梅尔特心情如何,不祥之兆开始笼罩GE。</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GE的保险部门参与了双子塔的再保险,租赁部门拥有被恐怖分子当作导弹使用的四架波音飞机,总计损失近7亿美元,抵消了当季盈利,录得近亿美元的净亏损。纵观全年,公司利润51%来自通用资本,而通用资本的利润40%来自保险业务。保险业务并不保险,伊梅尔特决定退出保险行业。</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面对总资产达到4720亿美元的通用资本,他提出减少商业金融成分,增加消费金融比重的重组策略。他将保险业务一部分卖给瑞士再保,剩余部分打包上市,然后出售股权,逐步套现。但他保留了堪萨斯一家专做养老院保险业务的联达(Union Fidelity),为GE十七年后轰然倒地埋下致命的祸根。</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伊梅尔特对GE的整改,大方向是正确的,即减少对短期融资的依赖,逐步退出金融业务,让GE重回制造业的正轨。然而,时间没有站在他这一边。没等转型见效,金融海啸袭来,GE在按揭债券市场庞大的业务规模遭遇灭顶之灾。GE发股集资150亿美元自救,股神巴菲特申购30亿,助GE度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1年,韦尔奇与伊梅尔特(右)交接时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引狼入室自救</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金融海啸变成银行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GE靠金融做成庞然大物,积重难返。旨在收拾银行业的《弗兰克-多德法案》出台后,GE被确定为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SIFI)。上了SIFI名单,等于进了保险箱,政府保底不会倒闭。但SIFI也是紧箍咒,需要符合严格的监管要求。</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GE没有专业银行那样统一的电脑系统,每天向监管部门申报实时数据难于登天。伊梅尔特不得不增聘7000名员工负责此项工作。被定为SIFI,GE每年经营成本增加20亿。为了摘掉这顶昂贵的帽子,伊梅尔特努力做大能源和动力板块,2014年5月以124亿欧元的兑价,收购法国电力设备巨头阿尔斯通。</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15年,GE售出保险上市公司Geworth的全部股份,收回现金120亿。通用资本的短期拆借减少到不足50亿,营业额占比降到10%之下。GE终于脱去SIFI帽子,可以沿着正确的航道拔锚起航了。为了改变形象,GE总部从金融中心纽约搬回到七十年代波士顿附近的老宅。没想到,更大的麻烦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早在韦尔奇时代,GE直线上升的季度业绩就遭到怀疑,被分析师们批评为“操纵业绩”(manage earnings)。GE的财务奥妙是巧用保险公司储备金,熨平其他板块可能出现的业绩波动。韦尔奇收购基德证券造成巨亏,财务报表居然毫无体现,引起大哗。但韦尔奇赶上了大好时代,此事很快被遗忘。</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911恐袭造成保险业务失血,GE业绩仍然坚挺,JP摩根的分析师率先质疑。随后,债王格罗斯公开抨击GE债券的三A评级虚假不实,导致评级公司将GE的信用等级连降三级。金融海啸之后,因揭露麦道夫欺诈案闻名的审计师哈利 马可波罗斯,声称GE暗藏比安然更大的企业欺诈阴谋。</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伊梅尔特穷于应付之际,南部德州受到大范围停电事故的严重干扰,GE生产的电力设备质量问题浮出水面。为了恢复投资界信心,伊梅尔特饮鸩止渴,邀请恶名昭彰的秃鹫投资基金特里安资本(Trian Partners) 斥资25亿美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伊梅尔特引狼入室,自毁前程,也断送了GE的老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伊梅尔特自我辩解的回忆录《难以为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最后的肢解</b></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特里安资本的创始人名叫纳尔逊 贝尔兹(Nelson Peltz),是特朗普的死党,痴迷于“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家喻户晓的古老品牌公司,从杜邦、百事可乐到保洁、亨氏,无一不被贝尔兹率领的极右资本势力染指、整肃。从韦尔奇向伊梅尔特交棒那天起,贝尔兹秃鹰般的目光就盯上了这家百年老店。。</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伊梅尔特邀请特里安资本入股,遭到韦尔奇和董事会反对。伊梅尔特表面上安抚反对者,声称看好贝尔兹在亨氏转型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实际上暗中建立攻守同盟,在CEO接班人遴选上谋求贝尔兹支持。鉴于公司股价每况愈下,董事会有意让伊梅尔特提前“下课”,钦点能源部门总裁博尔兹为唯一接替人选,以免伊梅尔特以考察、筛选为名,拖延下台时间。</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事实上,伊梅尔特执掌GE十七年派发的股息数额,超过GE有史以来派息的总和。在韦尔奇时代,错误的决定也能赚钱,资本市场对GE给出估值市盈率40倍。到伊梅尔特时期,正确的决定也会亏钱,估值市盈率下降到17倍。股价下跌并不是伊梅尔特做错,他只是在山顶接棒,在他任期内的GE,注定要一路下坡。</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伊梅尔特死磕博尔兹,董事会于2017年底骇然做出决定:同时开除伊梅尔特和博尔兹,由医疗事业部总裁弗兰纳里接任CEO。一片乱象之中,特里安资本的代表突破了与伊梅尔特的“盟约”,成功进入董事会。拿到董事席位后,贝尔兹露出真面目,要求弗兰纳里一年内减少成本10亿,否则公开对决GE。</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弗兰纳里书生气十足,不知是计。在竞聘上岗的董事会面试会上,回答如何让GE恢复往日荣耀时,他居然真诚到令人惊愕的地步:GE的问题是回到基本面,“低头擦干净屁股”,而不是放眼“诗和远方”。他上任后,只顾低头擦洗,忘记抬头看路,仅14个月就被贝尔兹左右的董事会解雇。</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为了达到最后肢解GE的目的,贝尔兹借力打力,终于突破“CEO必须由内部产生”的GE百年祖训,成功安插了从外部聘请的卡尔普担纲GE的重大重组。2018年6月20日,道琼斯公司审评新一轮指数成份公司,GE因市值跌破千亿、不足指数权重1%,惨遭剔除,结束111年道指成份股历史。</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8日,卡尔普宣布GE重组计划,原上市公司GE一分为三,拆成三间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别为GE航空、GE医疗和GE新能源。今年1月4日,GE医疗率先脱离母体,在纳斯达克独立挂牌交易。&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同1998年瑞银集团(SBC)以小吞大、收购UBS之后,保留了 UBS三个字母做新公司名字,却再不允许UBS的全名“瑞士联邦银行”出现一样,被拆分后的三间GE挂名公司,再不能使用全名“通用电气”。美国企业史上最后一株蓝筹常青树,就这样分崩离析,随风而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进入2000年后GE股价屡遭重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