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7日,周一全体教师例会的分享环节,石鸿燕老师进行了题为《〈在乎每一只鸟〉一位教育者的独白》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面对差异很大的孩子,尤其是对待暂时落后的孩子,教育如何做到“目中有人”?我们来听一听石老师的回答吧!</p><p class="ql-block"> 石老师先由一个故事导入:雀鸟哺雏时,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成鸟在喂养小鸟时,待哺的雏鸟谁叫的最响、嘴张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喂养的机会就可能最多。久而久之,同巢雏鸟大小悬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的甚至未及成长,便夭折巢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故事,石老师引申道:“雀鸟哺雏”现象,遵循的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是物种生存进化的需要;奇怪的是,类似“雀鸟哺雏”的现象在现行的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中,一些教师的眼光只盯住那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往往关爱有加,比对其他学生付出得更多,甚至把他们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宠儿。</p><p class="ql-block"> 而一些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被敷衍,被冷落,甚至被鄙弃,或者被体罚,正如那雏鸟中的弱小者。这些学生很难有成功的快意,有的不待学成便辍学而去,更多的则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即使留守校园,也再难觅读书的乐趣,更难有成功的希望。这样一来,优秀者越受关注而越显其强,成绩差者则越受冷落而越显其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其实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表明教育的普适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乎每一只鸟”。</p><p class="ql-block"> 真正“在乎每一只鸟”,需要“多把尺子量人”。建立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机制。</p><p class="ql-block"> “在乎每一只鸟”,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会人为地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就极有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错误的预言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需要“目中有人”。你眼中的人,应该是“差异的人”,教育教学应该顺应这种差异;你眼中的人,应该是“平等的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普施爱意;你眼中的人,应该是“发展的人”,教育应顺应这种发展,孩子们才会实现真正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好医生,不会嫌弃任何一位病人;真正的好农人,会在乎每一棵庄稼。我们应该向医生和农民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在乎每一只鸟”,让每一节课都弥漫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