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教研,在这个春天再出发——记第四周语文组三段式教研活动

Ding

<p class="ql-block">卯兔年始,万象更新</p><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阳光甚好</p><p class="ql-block">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p><p class="ql-block">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p> “三段式”教研晒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本周,八年级魏亚萍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灯笼》。本文选自《吴伯箫文选》,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又不乏雅致,表达上将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阅读文章,要有文体意识。《灯笼》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很适合作为例子学习散文的相关知识。</p><p class="ql-block">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作者将记忆比作网,那记忆中到底有哪些与灯笼结下的“缘”呢?</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抓住文章关键句,让学生先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从内容的角度,把握散文“形散”的特点。接着,“点灯笼,探缘深”让学生品读文字,读出每段文字背后的情感,鼓励学生说出最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把握散文“神不散”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灯笼,悟情怀”借助两则自读材料,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很好地搭起了课堂的整体架构。这三个问题的关注点分别是题目作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紧紧扣住文学类文本学习的主要内容,逐步推进,逐层深入。</p> “三段式”教研评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观课感受,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课老师们认为魏老师的教学目标紧扣住单元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体现了学生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但体现了教师极高的教学素养,同时助力学生开展多种学习活动,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和借鉴。</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们学习态度认真端正,学习方式多样有效,学习效果达成较好。</p> <p class="ql-block"> 最后,韩书记做了专业点评,提出自读课文设置旁批和阅读提示,是为了提供一些“抓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更有方向,也让教师利用这些“抓手”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韩书记认为魏老师的课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亲切的微笑,抑扬顿挫的语言,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节奏和设计思路给予肯定。</p> 育人为本,师德为先 <p class="ql-block">  为提升师德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文明从教、廉洁从教、规范从教的职业意识,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筑牢师德底线,凝心聚力再出发,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语文教研组集中学习了校本师德学习手册《师德师风学习资料》 第一项法律法规篇中前三篇。</p> <p class="ql-block">  此次师德师风集中学习由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红娟老师主持,通过学习,希望老师们要继续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不断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依法执教,做新时代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一身正气,高标准,严要求,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p> <p class="ql-block">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教研活动既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自我更新过程,更是一个团队发挥个体优势、取长补短、提升专业素养的共同成长过程。</p><p class="ql-block"> 相信老师们会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不断丰盈自己,完善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绽放异彩,硕果累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