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欧阳生(生卒年不详),原名欧阳容,字和伯。西汉千乘郡千乘县(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出身于王侯世家,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在中国历史上《尚书》欧阳氏学比较出名,有“八世博士之学”的美称。所谓的“八世博士”是指随经学大师孔子弟子虑子贱的后裔伏生受《尚书》的欧阳容,以及他以下的欧阳巨、欧阳远、欧阳高、欧阳仲仁、欧阳地余、欧阳政、欧阳歙等八代子孙。</p> <p class="ql-block"> 经学是汉代的儒学,也是通经致用的儒学。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欧阳生受业于今文《尚书》创始人伏生,因精通《尚书》被立为博士,创立了今文《尚书》欧阳学说。欧阳生是西汉早期经学博士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尊重师传而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将伏生传授的《尚书》二十九篇,分解为三十一篇(将《盘庚》篇一分为三),为后世称为“佶屈聱牙”的《周诰》、《殷盘》,作了详细注解,以此教授弟子。他的著作有《欧阳章句》四十一卷,《欧阳说义》二篇(均已失传)。</p> <p class="ql-block"> 自欧阳生传授《尚书》,到欧阳歙之死,其间经历了前后两汉,十几个皇帝,近两百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尚书》欧阳学和它的传播者,经受了考验,其中有今文《尚书》学与古文《尚书》学的斗争,有今文《尚书》学内部的派系争鸣,还有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好恶与适应问题。而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作为今文学派的《尚书》欧阳学,却长期居于优势地位,被后世学者奉为《书》祖、宗师。正如《隋书•经籍志》的结论:“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迄汉东京(指东汉),相传不绝,而欧阳最盛”。</p> <p class="ql-block"> 欧阳生正处在西汉文帝、景帝初期,统治者好刑名、黄老之术,不信任儒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所以欧阳生终身以经学闻名,而没有登上政治舞台。《汉书•儒林传》记载: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兒宽(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由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p> <p class="ql-block"> 欧阳生的著名弟子是同郡人倪宽。倪宽以精通《尚书》入仕,官至御史大夫。倪宽又传授给欧阳生的儿子,世世相传至欧阳生曾孙欧阳高。高,字子阳,为博士。当时以治《尚书》著称的林长宾、夏侯建(世称小夏侯)等人都出自欧阳高门下。欧阳高孙子欧阳地余,汉宣帝时,以中庶子授太子经,后为博士。太子(即元帝)即位后,欧阳地余升为少府。欧阳地余少子欧阳政为王莽的讲学大夫。东汉初年,裔孙欧阳歙复因传《尚书》显名,在郡教授数百人,后官至大司徒。</p> <p class="ql-block"> 自欧阳生治《尚书》,传给儿子欧阳巨,巨传远,远传高,高传仲仁,仲仁传地余,地余传政,政传歙,共八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尚书》欧阳学。欧阳八世为博士,史称“欧阳八博士”,也称“欧阳尚书学派”。欧阳家的八代都以研习《尚书》闻名,致使《尚书》自此有了欧阳氏之学,并与大、小夏侯氏三家,都被立于“宫学”,这就是《尚书》中的齐学。</p> <p class="ql-block"> 欧阳巨,字孝仁,是欧阳生之子,倪宽的弟子。</p><p class="ql-block"> 欧阳远,字叔游,是欧阳生之孙,娶倪宽之女为妻,从师欧阳巨。</p> <p class="ql-block"> 欧阳高,字子阳,欧阳生曾孙,欧阳远之子,传授欧阳《尚书》,被立为博士,成为太学学官。从此《尚书》欧阳学进入了鼎盛时期。欧阳高桃李满园,有名弟子夏侯建,是今文《尚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汉宣帝时被立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他的另一位高徒叫林尊,五经博士,官至太子太傅。林尊的弟子平陵平当、梁陈翁生,他们也都世传欧阳《尚书》,并有所发挥,又派生了“欧阳平陈之学”。</p><p class="ql-block"> 欧阳仲仁,欧阳高之子,继祖业为博士。</p> <p class="ql-block"> 欧阳地余,字长宾,欧阳生六世孙,仲仁之子,汉宣帝时以精通《尚书》授中庶子,教授太子刘奭经书,后为博士。曾奉诏与当时全国著名学者在石渠阁(今陕西西安北长安故城内)论定五经(史称论石渠)。汉元帝对欧阳地余十分器重,由中庶子擢升为侍中大夫,又升为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成为欧阳氏自欧阳生以来,靠经学资本取得高官显爵的第一人。欧阳地余还是被后代儒者称作“教子有方”的典范,因“教子有方”被皇帝褒奖。</p> <p class="ql-block"> 欧阳政,地余之子,欧阳生七世孙,继承祖业为博士。欧阳政正处于王莽专政时期,其时古文经学从私学上升为官学,且凭借政治力量,一度处于优势。以欧阳政为代表的今文《尚书》欧阳学派坚守壁垒,使《尚书》欧阳学得以广泛传播。王莽时期欧阳政为讲学大夫,仍为太学学官。</p> <p class="ql-block"> 欧阳歙,字王思,欧阳生八世孙,欧阳氏后起之秀。欧阳歙自幼继承家学,习《尚书》,传祖业,对人谦虚恭敬,好礼让。以经学入仕,官至大司徒,位列公卿。欧阳歙入仕后,整修政事,大显才能,任汝南太守期间,“推用贤俊,政称异迹”。受封夜侯期间,欧阳歙在郡内重祖业,广收弟子,传授欧阳《尚书》学,教授数百人,使一度趋于衰弱的《尚书》欧阳学重新振兴起来。欧阳歙死后,光武帝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欧阳歙的儿子欧阳复继承封爵。复死无子,封爵遂绝。</p> <p class="ql-block"> 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文忠公谱图序》中曾有这样的叙述:“欧阳氏处于禹,禹之后有越王勾践,勾践之后有无强者为楚成王所灭,无强之子皆楚封,封之乌程欧阳亭者为欧阳氏。汉世有仕为涿郡守者,子孙遂北,有居翼州之渤海,有居青州之千乘。”“以其经师,谓之生”(欧阳修撰《沙溪欧阳氏谱后序》),其妻是为汉国师留侯张良之女。欧阳生的儿子巨(字孝仁),受《尚书》于倪宽,巨又传给儿子远(字叔游),子孙继承家业,世传《尚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尚书》欧阳学。</p> <p class="ql-block"> 那么,青州之千乘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古时的千乘县城就是今天的广饶县城,由此看来,汉代欧阳氏北迁分两支,一支居住在翼州之渤海郡,还有一支居住在青州北的千乘县,千乘县成为北迁欧阳氏的一支。自汉以后,这支欧阳的后裔世代定居在千乘县城,他们世代研究学问,逐渐受到皇帝的认可和重视,成为千乘县的贵族。而欧阳仕汉为博士,所谓“欧阳尚书者也”,就是指千乘欧阳氏世代研传《尚书》之事。</p> <p class="ql-block"> 欧阳八博士墓位于广饶县城西南,共八座,俗称“欧阳冢”。其中5座位于广饶县冢头村东北200米处,1座位于冢头村东北约100米处。现只有2号墓和5号墓存有封土,封土大小不等,直径约8米—30米,高3米—4米;还有一座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的李鹊镇小张村北,另一座位于李鹊镇南赵村东。封土高约2.3米—4米。1976年10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汉初沿置。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p> <p class="ql-block">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p> <p class="ql-block">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今广饶县)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於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子阳,为博士。高孙地馀长宾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後为博士,论石渠。元帝即位,地馀侍中,贵幸,至少府。戒其子曰:“我死,官属即送汝财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著,可 …</p><p class="ql-block">——摘自“国学宝典”东汉·班固《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百衲本</p> <p class="ql-block"> 《前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传从兄子建,建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博士。又鲁人孔安国传《古文尚书》授都尉朝,朝授胶东庸谭,为《尚书》古文学,未得立。</p><p class="ql-block">——摘自“国学宝典”南朝宋·范晔《後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武英殿本</p> <p class="ql-block">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p><p class="ql-block">——摘自“国学宝典”南朝宋·范晔《後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武英殿本</p> <p class="ql-block"> 封勇:山东省广饶县人,自幼酷爱绘画,尤喜画山水和奔马;现为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著名山水画家陈培伦先生入室弟子;著名画马名家张乐毅先生入室弟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