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于“荇”菜骆马湖的渔民是绝不陌生的,我脑海里对于荇菜的画面是,大概五六岁时,清晨天刚蒙蒙亮,同父母一块下湖捕鱼,父亲在船后艄驾驶着小柴油机,母亲抱着我坐在舱中,小渔船在骆马湖中疾驰着,向一支离弦的箭把湖水分向两边,湖中大片的荇菜开满了小黄花,随着微风吹来了淡淡的清香,我问母亲这个花是什么,母亲说这个是水浮莲(我们湖边人称呼荇菜为水浮莲),我又问母亲湖里咋这么多呢?是不是谁种的?母亲回答:“这个是野生的,每到夏天湖里就会长很多”,我又接着问:“这个水浮莲能吃吗?母亲笑着跟我说能吃,我们今天就摘些回家给你吃,同时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说道:“你什么事情都是打破砂缸问到底”,我又问道:“什么是打破砂缸问到底”?不大识字的母亲却说不出来了,记着那天父亲从渔簖的袋头里倒出了很多鱼,父亲望着满仓的鱼跟母亲说道:“今年好好干,争取年底给小亚存一万块钱,明年再给小二存一万,后年再给小三存一万”(笔者弟兄三人),当时母亲接口说:“好好干,以后存钱给他们上学娶媳妇”,父亲和母亲憧憬着未来,还聊些着什么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父亲卖完鱼后在船闸小街上给我买了一箱健力宝,我抱着健力宝跟在父母的身后,摇摆着走着,望着我吃力的样子,母亲几次要帮我拿着,我都没有答应,回家后母亲烧了荇菜鸭蛋汤给我吃,当时感觉味道真的是太美了,我连着喝了几碗,母亲不给我盛了,她说:“别撑到了,湖里有的是,明天我再采些烧鱼给你吃”当时我回答道:“湖里这么多为什么不卖给别人吃呢?”父亲在身边接口道:“等你长大了开饭店把水浮莲当菜卖”,说过这话他和母亲都笑了,在他们的脑海里这个长满骆马湖的野菜是绝不能当菜卖给别人吃的,但他的话却是灵验的很,我长大后真的开了饭店,并把荇菜卖给了天南海北、全国各地的顾客。</p><p class="ql-block"> 说了自己与荇菜的故事,那么接下了我再说说古人与荇菜的故事,原始社会,我们从母系社会度过父系社会,因为体能的原因,男人们开始外出狩猎了,女人们在家负责摘些植物及果实。人们在发明语言及文字后就会把一些实物记录下来,大家知道语言的产生是一个由简单到繁复的过程,所以人类对事物的描述(包括名字和实物等)都是由一个字发展到两个字然后再成句子,以人名为例:禹、启、纣、桀等,随着语言的丰富、同时为了区别血缘及家族的起源我们才有了姓、氏、名、字。原产中国的菜名大多也都是一个字,超过一个字就有可能是国外引进的。古代的蔬菜有薇、葵、韭、葱、藿、薤、荠、莼、菘、荇等。“薇”菜就是野豌豆苗;“葵”菜,就是今天的冬苋菜;在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里就写过“采葵持作羹”;韭菜和大葱是我们经常吃的蔬菜;藿菜,是豆苗的叶子,古人喜欢用藿菜做藿菜疙瘩汤;薤菜,指的是藠头,又名薤白头、野蒜等,可以凉拌,搭配豆干一起炒着吃;荠菜在《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莼菜因莼鲈之思而天下皆知;白菜古时称“菘”,南朝宋齐时期的文学家周颙有句诗,“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荇”菜的描述则更多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性近于荷花,花开时常弥覆顷亩,黄灼灼小花,在阳光下泛光如金,一看便惹人喜爱。因其漂浮在水面上,流动无方向,正如淑女之难求,所以《诗经》一开篇第一首,就作为起兴的文字登场。三国时东吴的陆玑在《诗经草木疏》的说荇菜“上青下白,鬻其白茎,以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唐代女诗人薛涛《菱荇沼》里写到:“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荇藻和柳丝的缠绕像极了薛涛一生的心事,袅娜的意境很美,却无力无助,自随了那流水而去;除了佳人,文人雅士们也盛行泛舟采荇。宋代陆游在《泊蕲口泛月猢中》:炎天倦长路,月夕泛平湖。晃漾披银阙,清寒住玉壶。钓丝萦藻荇,蓬艇入菰蒲。自别蜻蜓浦,斯游十载无。陆游友人在月下泛舟,清寒的月辉濯一玉壶,小船行驶之际穿过柔软的荇菜,驶入菰蒲深处。他们透着月光借着酒性吟诗作赋,此时必有一佳人,琴瑟和之,动听的音乐在荇菜上萦绕,水草呢,透过微风在河里悠悠地漾动,这样的快乐生活过个十年,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明代陈继儒的《岩栖幽事》记一事:“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于《农田余话》,俟秋明水清时,载菊泛泖,脍鲈涛橙,并试前法,同与莼丝荐酒”。陈继儒虽是大儒,却也是一个极大的吃货。读到《农田余话》记载荇菜的美味,馋的他抓耳挠腮,在一个静怡的秋天,湖水平静似画,他载了一船的菊花,脍一鲈汤,依着《农田余话》的方法制作荇酥并和莼菜一起下酒,香味随着船的前行留下了满湖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陈继儒说荇酥的来历及具体做法郡志不载,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鏊、退休后作《姑苏志》,写道:“荇菜似莼,所结子烂煮之,味甘如蜜。祭荇酥,士大夫不之知,遂为野人渔父所食。”他说的方法是用荇菜的“子”煮至成糊状加糖油调和、收干水分、用小火烘焙成酥。这道菜即使他记录下来,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也没流传下来。我经营饭店后常想尝试制作,因骆马湖秋风甚狂,“荇”菜到不了成熟结果的季节、便会被秋风打进湖中。我便用菱角代替荇菜子,打磨成粉依法制作,却也成功;同时我们采用了渔民的传统吃法做了“荇菜鸭蛋汤”、“荇菜炒肉丝”、“杂鱼烧荇菜”,“黄金水浮莲”(挂糊炸制后佐以香辣酥制成),利用荇菜的花朵,配上绿豆、大米熬制“荇菜绿豆粥”,煮熟的粥里不仅散发着花香,还能能解暑止渴。近年来妻子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采摘后清洗干净、沾些沙拉酱吃,名曰:“荇菜沙拉”味道十分不错。</p><p class="ql-block"> 中国饮食讲究“五味调和”,依据食物阴阳秉性来搭配。中国的饮食已从果腹的行为演变为一种处世之道,《颜氏家训》中说道:“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这是教导族人的言语,意谓行事要有清澈之心,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同时也是对世人的一诫勉!</p><p class="ql-block">附 “吃荇菜”笑话一则,来自《笑林广记·世讳部》。</p><p class="ql-block">清客贫甚,晨起无米,煮荇叶食之而出。少顷,赴富人席。饮空心酒过多,遂大哕,而荇叶出焉。恐人嘲笑,乃指而言曰:“好古怪,早上吃白滚汤时,用不多几个莲心,如何一会子小荷叶出得恁快?” </p><p class="ql-block"> 有一落魄文人,清晨无米下锅,便煮了一锅荇菜充饥。过了一会儿,去富人家中赴宴。因胃中没有干粮,喝空心酒太多,受了刺激就呕吐开来,连着把清晨所食的荇菜叶也一块吐出来了。他怕别人笑他,手指着荇菜掩饰道:“好奇怪,早上吃白滚汤时候,没吃几粒莲子,怎么这么快就长出小荷叶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