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邹伏兴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1811-1872年),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本是一介书生,对权力心怀畏惧,却因率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有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追赠太傅,获清朝文官最高谥号“文正”。位居“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之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著述千万言,后世辑有1500万字《曾国藩全集》。他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最佩服的人,是蒋介石终身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在歧视汉人的满清王朝,曾国藩能取得这么大成就,被后世景仰,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p> <p class="ql-block">  第一是“自省”。曾国藩生长在乡村,五六百年来,曾氏家族从未有人与功名结缘。和那个时代许多出身寒门的年轻人一样,想要光大门楣,只有寒窗苦读一条路。曾国藩天资普通,应试七次才考中秀才,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贡士,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不等同于“进士”,成为这位靠科举起家的晚清重臣一生的隐痛。</p> <p class="ql-block">  虽然学业没有拔得头筹,但曾国藩的官运却很亨通。从27岁考中进士,到39岁他已经官至礼部右侍郎,十二年间从七品升迁到正二品大员,连升十级,相当于从县级爬升到副部级,成为国家的高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从翰林院学习开始,到剿灭太平天国,到身列两江总督、直隶总督,40年间他写给父母、兄弟、儿女、朋友的书信有400多篇,内容涵盖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多方面的经验,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后世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在翰林院进修期间,他遇到两位重要的人生导师——唐鉴和倭仁,均是斐声遐迩的理学大师。唐鉴教会他静坐,倭仁教给他研几,后来的几十年,曾国藩养成了静坐的习惯,哪怕在军情火急的战争年代,他每天也要抽空静坐一会。研几就是认真对待瞬间念头、细微小事,将其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联系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行都记下来,时刻解剖自己,净化灵魂。他终身以儒家心目中的圣贤为榜样,以天下苍生为关怀对象。建功立业,做品德高尚的人,是他终身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二是“勤奋”。 作为晚清历史上最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据他自己讲,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多遍,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那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所以曾国藩能通过科举走上官宦之路,可见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认为成功必须有“五勤”,一是身勤,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二是眼勤,看人做事从细微处入手。三是手勤,凡事亲力亲为,多做多想。四是口勤,和人多沟通多交流。五是心勤,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他认为“以勤治惰,以勤治庸”,无论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事,一勤天下无难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忠诚”。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正二品朝廷大员、40岁的曾国藩彼时因母亲去世在家丁忧(父母去世,须解职在家守孝27个月),丁忧期间没有职务,朝廷不发工资,就是一介平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朝廷在各省组织团练,协助地方官训练乡勇保家卫国。朝廷第一道谕旨就是发给曾国藩。接到圣旨,曾国藩在母亲坟前奠悼后,就火速赶往长沙,开始了长达14年的军旅生涯,并最终以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荣升两江总督,获封一等侯爵。</p> <p class="ql-block">  1865年,五十五岁的直隶总督曾国藩接到赴山东一带督兵剿捻的谕旨。虽然此时他的湘军已经裁撤殆尽,而且也厌倦了军旅生涯,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出征山东战场。一年半后,曾国藩因朝廷猜疑、战术不当、指挥不力等原因,没有继续自己的辉煌,剿捻失败。作为沉浸儒家思想几十年的传统士大夫,忠君爱国是刻在他骨子的灵魂,所以能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p> <p class="ql-block">  1870年天津教案始于少儿失踪,有人造谣说是洋人传教士为了制造药材把这些孩子残忍杀害了。本就对洋人抱着天然敌意的天津民众立即就相信了。汹涌的民众打死法国驻天津领事,火烧法国教堂,导致数十人死亡。这件事震惊了崇尚人权的西方世界,各国军舰纷纷开赴天津附近海面,以此为威胁,要求清廷严厉惩处肇事者,并赔偿教案造成的损失。最后,这个案件落到了直隶总督曾国藩的手上。这可是个烫手山芋,不管怎么处理,都有可能遭受骂名。曾国藩不顾病体,以及他人的劝说,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通过调查取证,发现育婴堂拐带、诱骗和残杀幼童只不过是别有用心的人在造谣,由于地方官员处置不利,才导致出现大规模的民众骚动甚至暴动。深谙朝庭外强中干的曾国藩决意不让战火燃起,只好向朝廷建议委曲求全之计。事后站在公正角度来看,曾国藩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一是较公正地处理了案件,平息了事端;二是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清朝的安全和利益;三是没给法国可以扩大事态,制造战争的口实。事实上没人能够比曾国藩处理得更完美了。但市井各界的爱国人士不接受,纷纷跳出来骂曾国藩是卖国贼,很多官员也趁机弹劾曾国藩,以至于舆论大到慈禧太后也不得不下令,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的直隶总督职务以平息众怒。曾国藩是这个事件的黑锅王,虽然他是秉公处理,却被骂为汉奸、卖国贼。这场事变让曾国藩深受打击,舆论的非议把这个在战场、官场驰骋了半辈子的官场大佬击垮了,他的身心饱受折磨和打击。</p> <p class="ql-block">  第四是“知敬畏”。曾国藩始终以理学来修炼自己,用超强的自我来克制本我的冲动,始终怀揣一颗敬畏之心。1864年7月,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持续了14年的天平天国运动失败。洞悉清皇室对汉人根深蒂固的戒心,坐拥几十万湘军的曾国藩更是诚惶诚恐,饱读诗书的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剿灭太平天国一个月后,他便主动提议裁撤湘军,自释兵权。他还劝说弟弟曾国荃急流勇退,以养伤为名回家暂避风头。</p> <p class="ql-block">  翰林院出身的他非常清楚历代建大功、立大业、处高位的人,常常晚节不保。所以他时时警诫自己,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保持一直慢慢上升的态势,不达到顶点。他这种大智慧,不是积极进取的事功之心,而是取得事功之后如何保泰惜福,这也是现在很多人研究学习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并不完美,可贵之处在于他心中始终有标杆,一直在朝着最高点奋进。曾国藩终生倡导寒素、勤勉、笃学的家风,其家族在二百年间英才辈出,共产生杰出人物24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至今没出现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与他同时代的“同治中兴”将帅们,自儿女那一辈就不努力,孙子辈更是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最后穷困潦倒,丢尽祖宗的脸。曾国藩“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的谆谆教诲,一百多年前播种,至今仍在开花结果,荫庇后代。</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美友,你对曾国藩有多少了解,请你和大家一起来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