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水是滇南古城。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建水筑惠历城,距今已 1200 多年。元代设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明清时期设临安府和临安卫,民国时期亦设专员公署,遂发展成为与滇中昆明、滇西大理鼎足而立的三迤重镇,作为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曾历时七个世纪之久。士子尚学,文教昌盛,享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称号。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城内,朝阳北路、朝阳南路与清远路将古城围成一圈。城内一条临安路东起迎晖门(朝阳楼),西至清远门横穿古城;北起永贞门、千城门的北正街、翰林街纵贯古城,串起古城主要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建水县城迎晖路南端,通往古城朝阳楼的马路中间以商铺、绿植将马路隔开,当头有一座高高的牌坊矗立其中,这就是建水古城“文献名邦”牌坊。建水自古尊师重教人才辈出。据记载, 明代、清代共有文进士63人,武进士38人,文举人700人,武举人384人。当时,在云南科举考试中中榜者,临安府(建水人)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有“临半榜”之称。由此,建水以传统儒家文化传承至今,为西南儒学最大传承及发扬者,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建水被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源于其古时就是云南南部文化重镇。邹鲁,从字面意义看,“邹”指孟子故乡邹国,“鲁”则指孔子故乡鲁国,孔、孟二人,皆是儒家代表人物,因而后世便以“邹鲁”指代文化昌盛之地。至于文献名邦中的“文献”,在古代原指典籍和宿贤。如今的“文献名邦”是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邹鲁之地和文献名邦的意思接近。滇南邹鲁、文献名邦是建水的地方标签。</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建水古城东门城楼(迎晖门),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今已经600余年历史,比北京的天安门还要早28年。朝阳楼雄踞县城中心,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建水人引以自豪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楼顶可俯瞰古城风光,万家烟火,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雄镇东南”朝阳楼,是建水古城临安路的最东边,城楼正中间开城门“迎晖门”,通达建水城东部地区。</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里侧上方悬挂着临安知府王垂书拓印的狂草体“飞霞流云”巨匾。可由北侧上楼观光,需购票。</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朝阳楼历经六百多年风雨沧桑,遭遇过多次战火的洗劫和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完好如初,屹立不倒,不但是建水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建水人挥之不去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二楼元和大钟。是2006年纪念建水建城1200年所铸。</p> <p class="ql-block">▼临安路东口。</p> <p class="ql-block">▼翰林街牌坊。临安路北侧入口,一路向北到达“千城”牌坊。翰林街。清光绪年间(1875~1908)称沙泥塘街,民国年间(1912~1949)改称建新街,后因此街出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承载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于2005年更名为翰林街。翰林街是建水古城的核心街区,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区,著名的“朱家花园”就在牌坊以北约200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翰林街牌坊北侧。</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翰林街。</p> <p class="ql-block">▼热闹非凡商业气氛浓厚的翰林街。</p> <p class="ql-block">▼翰林街北端牌坊。</p> <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宅园,坐落在建水县城翰林街16号,是清光绪年间建水富绅朱成章、朱成藻和子侄朱朝琛、朱朝瑛等两代人,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才最终落成,极具江南园林之特色,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朱家花园占地约20000 平方米,主体建筑约5000 平方米,房舍鳞次栉比,院落层出迭进,格局井然有序,景观层次丰富,有大小庭院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屋角起翘,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园内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置,木结构建筑,以当地传统民居“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式样为单元,将之组合成一个十分完整的建筑群体。每个院落由巷道所连接,各个院落均有点缀其间的精巧花台,宅园布局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电影《爸爸去哪儿》曾在此取景拍摄。由花厅、绣楼、花园、东园、西园,戏台、亭阁、庭荫花木、荷池、树丛、苗圃、花圃与家族祠堂等组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梅馆。朱家花园内宅院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p> <p class="ql-block">▼兰庭。朱家花园内宅院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p> <p class="ql-block">▼兰庭正是当时朱家核心人物朱朝瑛的住所,当时朱朝瑛在生意场上和他的政治工作生涯之中也不缺乏兰花的气质。兰庭正房是全宅的主体建筑,其面阔为三间,前面带廊,左右连接护耳,又称后山耳。这就是朱家花园“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典型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竹园。朱家花园内宅院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p> <p class="ql-block">▼菊苑。朱家花园内宅院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命名。</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戏台。</p> <p class="ql-block">▼翰林街以西临安路。</p> <p class="ql-block">▼天君庙。</p> <p class="ql-block">▼城皇庙外显灵牌坊。</p> <p class="ql-block">▼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移建于今址,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在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是集中滇南片区学子“院试”考秀才的考场,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初级考试难得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外西侧状元游街雕像群。展现了仕子高中状元后骑马游街的热闹喜庆场景。</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外东侧放榜墙,放榜公布考中人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临安院试圆榜。明清时期的临安府院试,无论岁试、科试,每场考试结束都以圆榜的形式公布考生的成绩。圆圈上居中最高者为第一名,称为“院案首”。其他考生依照排名,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考生名字下方的字和号,是运用《千字文》排列的考场号。图案中心的红色“中”字的一竖上长下短,像“贵”字的字头,表示吉利。</p> <p class="ql-block">▼临安路中段与北正街交汇口“两迤锁钥”牌坊。云南省历史上叫“三迤”,清朝时先后在云南设置迤西道、迤东道和迤南道。牌楼上的“两迤锁钥”, 指迤东道和迤南道,说明建水曾是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关口。</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府署是介于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承上启下,上归省府领导,下辖所属州县和土司掌寨,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临安府署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距今约600余年历史,曾有180余任知府在其中办公、生活。</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南门。从此门进入可按顺序游览,从孔子文化广场进入可直接到达泮池北端,直奔主游景点,节省时间,少耗体力。</p> <p class="ql-block">▼普应寺,位于建水古城的中轴线临安路中段。在建水的历史上,有七寺八庙之说,其中的普应寺就是著名的古刹名寺之一。普应寺又名观音仓,始建于明,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普应寺前殿供奉释迦眸尼佛,正殿供奉观音菩萨,院内有金碧辉煌的“宝塔”一座。</p> <p class="ql-block">▼指林寺。“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指林寺位于临安路西段,坐南面北,素称临安首寺,是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历经风雨700多年仍屹立不倒。其大殿为云南尚存的元代建造、宋式形制的大型结构建筑之冠,在国内也极少见。</p> <p class="ql-block">▼挹爽楼,临安路最西端城楼(清远门)。据《续修建水县志》载:“挹爽楼,即西城楼,眼界少亚朝阳楼,但亦有西来爽气之慨。“清远”和“挹爽”的取名意境,就是清远怡然,清净爽朗,醉心于本真的自然之趣,表现了古人旷达的文化胸襟!</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从北边进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观光楼”,是建水古城北城楼,亦称“永贞门”,北出入口。据《续修建水县志》记载:北城楼即“望京楼”,后称“观光楼”。建水地处边疆,地方官员朝见君主非常不容易,为了表达忠心,建一座城楼,远眺京城,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君主。“永贞”,就是忠贞不渝,永远忠诚于朝廷,忠诚于自己的岗位,这是古代官员对朝廷表达的仕途誓言。永贞门是北正街起点,向南与临安路相汇,是古城南北的主要通道,从中段西侧的孔子文化广场,可通往建水文庙。</p> <p class="ql-block">▼孔子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圣域由兹”坊,建水文庙东入口。其意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p> <p class="ql-block">▼文庙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牌坊,雕刻玲珑,建筑古雅,端庄大气。</p> <p class="ql-block">▼道冠古今牌坊,通常与“德配天地”牌坊配对而立,多见于文庙或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巨大的泮池,全国之最,当地人称它为“学海”,是建水十八怪之第七怪“半亩方塘也称海”的由来。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唯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p> <p class="ql-block">▼面积达45亩的泮池,碧波荡漾,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泮池中筑岛建桥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吸引众多游客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泮池中的息乐亭。亦称“钓鳌亭”,为单檐四角攢尖顶亭式建筑,取“思乐泮水,薄采芹藻”之意。又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以勉励生员发奋读书,日后高中榜首,犹如钓得海中大鳌。</p> <p class="ql-block">▼下马碑与礼门坊。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定“官民人等至学宫下马”例,通行各省,故在文庙外立此下马碑。礼门坊原为木制牌坊,清顺治四年(1647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为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是国内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大文庙,成为这座滇南重镇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蕴的最佳见证。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间,建水文庙经历50多次扩建,成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水平最高、保存程度最完好的孔庙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洙泗渊源”牌楼。“洙”指洙水,“泗”指泗水,是流经鲁国的两条河,其交汇处就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后人就以“洙泗”代称鲁国的文化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渊源。在文庙设泗水牌坊,意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像洙水、泗水一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杏坛,相传,杏坛是孔子讲学处。</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也叫“先师殿”,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正殿。它也是整个建水文庙建筑群中的最高点,足以显示其独一无二的地方。大成殿为文庙建筑群中第六进院,是文庙的核心,是游人最不能错过的主殿。“大成”,意谓孔子思想集古先圣之大道,以成自己之圣德也。</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并以四配之父及宋代理学家周敦顾等五位先贤之父配享从祀。</p> <p class="ql-block">▼环翠楼,古城南城楼,亦称阜安门,没有与北城楼在同一纵轴线上,而是在关帝庙街最南端。据《续修建水县志》记载:“环翠楼,即南城楼,平畴绿畦,一望葱茜。”由此可知,今天的城陈路一带,当时就是碧绿的一望无际的田园和菜园。至于“阜安”的取义,即为兴旺发达,安宁祥和,表达了古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文献名邦建水古城的四座城门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在古城之内。四座城门,好像把建水的历史文化精华保护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古城中央。这一小片土地,犹如电脑的芯片,永久地存储了一个古城的灵魂。四座城门,没有关着历史,也没有挡着未来,来去自由,进出随意。(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