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海摄珠(321)“山东王”韩复渠

杏山秋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王”韩复榘</p><p class="ql-block">真实的韩复榘,实事求是说,还真不是大老粗。他1891年出生于河北霸州。7岁入私塾读书,19岁投笔从戎,参加冯玉祥的军队任营部司书。由于作战英勇,又能诗文、擅书法,文武双全,深得冯玉祥的重用和信任。此后在讨袁(世凯)、驱张(勋)、倒曹(锟)诸役中不断提拔,成为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北伐战争时期,韩复榘任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连战连捷,首占北京,有“飞将军”之美称。</p><p class="ql-block">1930年9月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对省政府进行了改组,提出了“澄清吏治”、“清乡剿匪”、“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p><p class="ql-block">韩复榘认为:吏治的目的,“务使人各清勤,事无拖沓”;清乡务在“除暴安良”;禁毒务在“密查严搜,有犯必获,依法惩治,期速肃清,以挽政风,而救民命”。</p><p class="ql-block">韩复榘受西北军传统影响,穿着朴素,生活简朴,尤其厌恶贪官污吏,隔三差五就会告诫公务员要廉洁自持,切勿“利欲熏心”。即便贪污被抓的是自家亲戚,韩复榘也是“铁面无私”。张守仁是韩复榘大太太的干儿子,曾经当过韩复榘的勤务兵。韩复榘到了山东后,让张守仁做了济南市公安局西南乡公安分局局长。可张守仁仗着是韩复榘的亲戚,无恶不作,在家里私设公堂,专审毒犯,借机敲诈罚款据为私有,对没收的毒品,也拒不呈缴。</p> <p class="ql-block">有人向韩复榘举报,韩先是把张守仁关押起来,同时派人调查张守仁罪名是否属实。核实之后,韩复榘即刻下令枪毙。行刑那天上午9点,军法处执法队到看守所提出张守仁,正准备押赴刑场时,忽然接到省府电话:“先别开车,有人讲情。”原来韩复榘的大太太知道了,出面向韩求情。</p><p class="ql-block">大太太不光自己说情,还找了韩复榘的很多知交亲信,一起到省政府五凤楼求情。韩复榘不胜其烦,索性来了个金蝉脱壳,躲到民政厅去了。事情拖到下午4点,求情的人都散了,韩复榘立刻命令军法处长把多活了半天的张守仁执行枪决,韩怕再受干扰,严厉交待说:“如不枪毙,回头就枪毙你!”</p><p class="ql-block">据《山东省政府公报》公布的数字,在韩复榘任省主席的前10个月,因贪赃渎职等原因被查处撤职的县长就有55人,超过全省县长的半数。</p><p class="ql-block">为彻底禁腐反贪,韩复榘专门成立了“高级侦探队”,选用初中毕业的青年充任队员,对各部门和各市县进行明察暗访,定期直接向他密报。一旦发现有贪污受贿官员立即逮捕,以军法处置。1931年春天,韩复榘到鲁北视察,听说国民党委派的沾化县党部马委员横行乡里,中饱私囊,韩复榘连审讯都免了,直接下令将马委员就地活埋,以平民愤。</p> <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期,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非常之大。他任命何思源为教育厅长,只短短三年时间,全省在校学生就翻了一倍。</p><p class="ql-block">还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也得到了韩复榘很大的支持。韩复榘听过梁漱溟讲学,很是仰慕,从此极力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专门划出一片区域,让梁漱溟全权负责。梁漱溟对此深怀感激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p><p class="ql-block">晚年,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梁漱溟这样评价韩复榘说:“我印象中的他对儒家哲学颇为赞赏,且读过许多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是一介武夫。”</p><p class="ql-block">作为佐证,我们再说一桩往事。中国人自上而下,但凡读过点书,能写几个字的,出门旅游,其中总有部分游客,憋不住手痒,喜欢拿了各种工具,在各大名胜景点,刻写“某某到此一游”。不仅小民如此,就连达官贵人,胸中并无几分文墨,也好附庸风雅,到处题字挂匾。</p><p class="ql-block">像山东这样的地方,以东岳泰山为代表,景观甚多,自古来也是题刻灾区。1928年,山东省府盐运署员杨某,就将宋代石刻“御帐坪”铲去,刻上其十三岁儿子书写的“云桥飞瀑”四字。</p><p class="ql-block">杨某莫过是个科长级的官吏,就敢这样胡来。轮到像当过山东省长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更是肆意在泰山上涂鸦,曾在乾隆万丈碑旁边刻字。他本想为自己立个功德碑,还没动手,就被赶出了山东。</p><p class="ql-block">照说,新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要比张宗昌有文化得多。如果也不学好,想在泰山刻石留名,那还不易如反掌。可他非但不,而且还明令通告:“查泰山各处,均为古迹,自应格外尊重。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以免污损……”</p><p class="ql-block">原本,韩复榘出自书香门第,书法水平不俗,有见过者说他能双手并用。但他并未在泰山上留下一字一墨,作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他以自己的克制,维持了当政几年内无一人敢擅自题字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当日军推进到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加之临战之际,蒋介石不信任他,把许诺调给他的中央军重炮旅调配给汤恩伯部,韩复榘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p><p class="ql-block">韩复榘离开济南后,李宗仁电令其死守泰安。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电,又是大怒,将韩电转给蒋介石,指韩复榘不听指挥。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秘密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运动。韩复榘的这些行为使蒋介石下定了肃清他的决心。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复榘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复榘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24日晚上七时左右,被军统特务押在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一座小楼上枪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