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邮票发展史,最早从1949年10月8日第1套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开始至1979年底都没有评选过最佳邮票。</p><p class="ql-block"> 在1980年年初为了纪念《集邮》杂志创刊25周年和《集邮》杂志的复刊,为了让邮票发行部门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联系,倾听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设计、印刷和发行的意见,以便不断地提高我国邮票设计、雕刻、印刷的水平。由当时的《集邮》杂志社发起并举办了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周年最佳邮票评选》特殊活动,以对过去历年发行的邮票作一总结。由于参加评选的邮票发行持续时间长,故评出的最佳邮票也较多,共有最佳纪念邮票和最佳特种邮票各14套,最佳普通邮票2套,平均一年一套。</p><p class="ql-block"> 《集邮》杂志社原来并没有打算每一年都举办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但是全国个地的集邮爱好者认为,举办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对集邮爱好者来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既对去年一年的邮票加深印象,又可以进一步提高集邮爱好者对邮票发行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于是第一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在1981年召开,以后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大会,对前一年发行的邮票进行盘点,至今已举办29届。</p><p class="ql-block"> 第30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于</p><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在河北邯郸揭晓。本届佳邮评选,从2009年发行的纪特邮票中,评出了最佳邮票、优秀纪念邮票、优秀特种邮票、最佳设计、最佳印刷奖邮票各1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19 国家图书馆(T)特种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佳邮票奖)</b></p><p class="ql-block">发行时间 2009年9月9日</p><p class="ql-block">全套2枚 面值2.40元</p><p class="ql-block">(2-1)1.20元 古籍馆 1079.74万枚</p><p class="ql-block">(2-2)1.20元 总馆北区 1079.74万枚</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 30×50毫米</p><p class="ql-block">邮票版别 影写版</p><p class="ql-block">齿孔度数 13.5度</p><p class="ql-block">整张枚数 16枚(4×4)</p><p class="ql-block">整张规格 150×240毫米</p><p class="ql-block">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p><p class="ql-block"> 异形齿孔、荧光喷码</p><p class="ql-block">发 行 量 1079.74万套</p><p class="ql-block">邮票设计 李群</p><p class="ql-block">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p><p class="ql-block">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3元</p><p class="ql-block">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8月27日正式开馆接待读者,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1916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8月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年文津楼落成;1950年3月6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新馆落成,邓小平为北京图书馆题写馆名。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1999年4月16日江泽民为国家图书馆题写馆名。现包括文津街古籍馆、白石桥总馆南区和总馆北区三个馆区。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p><p class="ql-block">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的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及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下设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p><p class="ql-block"> 国家图书馆全面收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115种文字的外国文献资料占馆藏的50%,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随着信息载体的发展变化和电子网络服务的兴起,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丰富的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内容涉及社科、人文、经济和科技等。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p><p class="ql-block"> 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古今中外,集精撷萃。截至目前,馆藏文献已达3119万册(件)。国家图书馆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p><p class="ql-block"> 国家图书馆的三个馆舍在资源和服务方面各有侧重。总馆南区提供以外文文献、中外文专藏文献为主的专业性服务;总馆北区提供以中文文献和电子文献为主的大众阅读服务;古籍馆提供以普通古籍、古籍善本为主的文献服务。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国家图书馆在百年的历程中,秉承弘扬文明、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不断探索、奋斗、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9日,为纪念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国家图书馆》特种邮票,全套2枚。 </p><p class="ql-block"><b> (2-1) 古籍馆 </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古籍馆主楼“文津楼”外景,背景为《永乐大典》和“敦煌遗书”中的文字。 </p><p class="ql-block"> 文津楼,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主楼,坐落于北海公园西侧的文津街7号,建成于1931年,耗费皆来自退还的庚子赔款,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并因其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享有盛誉。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p><p class="ql-block"><b> (2-2) 总馆北区 </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总馆北区馆外景,背景为《四库全书》和“赵城金藏”中的文字。 </p><p class="ql-block"> 总馆北区为国图二期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集现代化和智能化于一身。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工程分为地下三层和地上五层,内部没有阅览室,全部是开放式阅读空间,读者座位2700余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6000至8000人次。于2008年9月9日接待读者,使国家图书馆成为跨越时空限制的网上知识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 </p><p class="ql-block"> 本套邮票蕴含了人文与历史、建筑与文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图书馆百年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将国家图书馆标志性建筑和特色专藏的完美结合,展示了国家图书馆的过去和未来;展现了国家图书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邮票奖)</b></p><p class="ql-block">发行时间 2009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全套4枚 面值4.8元</p><p class="ql-block">(4-1)1.2元 开国大典 2000.08万枚</p><p class="ql-block">(4-2)1.2元 改革开放 2000.08万枚</p><p class="ql-block">(4-3)1.2元 港澳回归 2000.08万枚</p><p class="ql-block">(4-4)1.2元 奥运盛典 2000.08万枚</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 55×33毫米</p><p class="ql-block">邮票版别 影写版</p><p class="ql-block">齿孔度数 13度</p><p class="ql-block">整张枚数 版式一12枚(3×4)</p><p class="ql-block"> 版式二 8枚(2套)</p><p class="ql-block">整张规格 版式一 205×170毫米</p><p class="ql-block"> 版式二 150×170毫米</p><p class="ql-block">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p><p class="ql-block"> 异形齿孔、荧光喷码</p><p class="ql-block">发 行 量 2000.08万套</p><p class="ql-block">摄 影 师 李基禄、林毅</p><p class="ql-block">邮票设计 张艺谋、陈名杰</p><p class="ql-block">资料提供 新华通讯社</p><p class="ql-block">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p><p class="ql-block">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8元</p><p class="ql-block">版式二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28元</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别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b> (4-1)开国大典</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盛况。</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p class="ql-block"><b> (4-2)改革开放</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b> (4-3)港澳回归</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国旗、中央政府赠送香港和澳门的紫荆花和荷花雕塑及香港澳门现代化建筑。</p><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由葡萄牙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领土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p><p class="ql-block"><b> (4-4)奥运盛典</b></p><p class="ql-block"> 主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熊熊燃烧的火炬和烟花组成的奥运五环。</p><p class="ql-block">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气势磅礴,主要展现中国的灿烂文明与辉煌时代及体现全球人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北京奥运会让全中国、全中华民族的软实力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历经百年的无尽折磨和严峻考验之后,得以主盟人类软文明的盛会,印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p><p class="ql-block"> 本套邮票图案主色调为大红色,庄严又不失喜庆,感染力极强。主画面均出自国家历史照片,富有时代气息,在红旗漫卷的背景衬托下,浑然天成、气势雄伟。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20 《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优秀邮票奖)(最佳印刷奖)</b></p><p class="ql-block">发行时间 2009年9月13日</p><p class="ql-block">全套6枚 面值9.30元</p><p class="ql-block">(6-1)1.20元 李白《下江陵》</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6-2)1.20元 杜甫《望岳》 </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6-3)1.20元 白居易《琵琶行》</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6-4)1.20元 李商隐《无题》 </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6-5)1.50元 张九龄《望月怀远》</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6-6)3.00元 王之涣《登鹳雀楼》</p><p class="ql-block"> 1299.97万枚</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 28×50毫米</p><p class="ql-block">邮票版别 胶雕、丝印混合版</p><p class="ql-block">齿孔度数 13×13.5度</p><p class="ql-block">整张枚数 6枚(1套)</p><p class="ql-block">整张规格 135×220毫米</p><p class="ql-block">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p><p class="ql-block"> 异形齿孔、荧光喷码</p><p class="ql-block">发 行 量 1299.97万套</p><p class="ql-block">邮票设计 王虎鸣</p><p class="ql-block">资料提供 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天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印 刷 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p><p class="ql-block">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20元</p><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48900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1928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310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p><p class="ql-block">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3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每首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p><p class="ql-block">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p><p class="ql-block">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p><p class="ql-block">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p><p class="ql-block"> 辉煌的唐代文学留给后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到今天,无论是学者的文学史研究还是启蒙教育中的古诗诵读,唐诗都作为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被研究、接受和传诵。 </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3日,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学,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全套版张6枚。 </p><p class="ql-block"><b> (6-1) 李白《下江陵》 </b></p><p class="ql-block">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p><p class="ql-block"> 画面所用字体为草书,系采用唐代书法家怀素书法作品集字,画面以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远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是树木人舍,江中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呈现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气势。 </p><p class="ql-block"><b> (6-2) 杜甫《望岳》 </b></p><p class="ql-block">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p><p class="ql-block"> 画面所选的字体为楷书,是采用唐代颜真卿书法作品集字。画面以古版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中的意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p><p class="ql-block"><b> (6-3) 白居易《琵琶行》 </b></p><p class="ql-block">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p><p class="ql-block"> 画面所用字体为篆书,系采用《说文解字》中的篆书集字。琵琶女的形象取自明代郭诩的画作《琵琶行》,该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在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画面以一个斜放的琵琶形融入全诗的缩微文字。 </p><p class="ql-block"><b> (6-4) 李商隐《无题》 </b></p><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p><p class="ql-block"> 画面上卷起的古版书为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刻本。该书作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是此注疏本最早的版本。 </p><p class="ql-block"><b> (6-5) 张九龄《望月怀远》 </b></p><p class="ql-bl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p><p class="ql-block"> 画面所用字体为行书,系采用王羲之书法作品集字,画面以升起的明月和水的古版画为主要背景。 </p><p class="ql-block"><b> (6-6) 王之涣《登鹳雀楼》 </b></p><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p><p class="ql-block"> 画面所用字体为隶书,系采用《史晨碑》作品集字,该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呆板的气韵。画面上的鹳雀楼古版画出自《蒲洲府志》。 </p><p class="ql-block"> 本套邮票选取了唐诗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体例,内容既涵盖了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又表现了不同风格流派的荟萃佳作。采用简洁、浓缩的设计语言,体现出“一版票,一本书”理念,并结合当代先进的印刷工艺,实现了“可视、可触、可闻、可听”的艺术效果。是首套多媒体邮票。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p><p class="ql-block"> 版票采用竖构图,以中国传统古画“雪景寒林图轴”作为下边饰;中心位置是6枚邮票,四周为全部313首诗的微缩文字;上面为《唐诗三百首》字样;右下角为直排“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厂铭。 </p><p class="ql-block"> 《唐诗三百首》邮票的印制采用了胶版、雕刻凹版和丝网版套色印刷,使用了檀香油墨、夜光油墨、金光幻彩珠光油墨、微缩雕刻、多媒体技术等,将许多印制工艺技术集合于一版票上在我国邮票史上是首次运用。邮票采用了最新数码科技成果,只要用专用点读笔点触邮票图案中的浅色部分,就会听到由名家朗诵的声音并茂的配乐诗朗诵,不仅能够欣赏邮票画面,而且能够聆听。邮票背景图、版张边饰下方的古画中,在油墨上又附了一层檀香味微型胶囊,轻轻摩擦图案,就会散发出优雅的檀香,使人更直接地感受这套邮票的古色古香。邮票和版张中的唐诗,全部诗篇都是采用雕刻版印制,版张边饰中雕刻的唐诗,每个字的径高只有0.4毫米,缩印了313首唐诗2500余字,邮票的信息容量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整个版张成为一本真正能够阅读的书,这是目前运用到邮票中最小、最细的雕刻。雕刻虽然细小,但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古籍装订线图案的运用、采用唐代银饰拓图的宝相花、印章等,也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并借助金光幻彩珠光油墨随角度变光的特性,画面在一个角度尽显古雅大气,而在另一个角度又格外绚烂辉煌,一方面表现出唐诗的古老久远、博大恢宏,另一方面又能让人感到其不息的生命力和照耀古今的光芒。这种云蒸霞蔚、光华闪耀的效果,奠定了邮票的基调,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诗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23 《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佳设计奖)</b></p><p class="ql-block">发行时间 2009年9月26日</p><p class="ql-block">全套6枚 面值7.20元</p><p class="ql-block">(6-1)1.20元 燃灯塔 1151.74万枚</p><p class="ql-block">(6-2)1.20元 天后宫 1156.78万枚</p><p class="ql-block">(6-3)1.20元 山陕会馆 1161.82万枚</p><p class="ql-block">(6-4)1.20元 清江闸 1149.82万枚</p><p class="ql-block">(6-5)1.20元 文峰塔 1149.82万枚</p><p class="ql-block">(6-6)1.20元 拱宸桥 1196.86万枚</p><p class="ql-block">邮票规格 38×50毫米</p><p class="ql-block">邮票版别 影写版</p><p class="ql-block">齿孔度数 13×13.5度</p><p class="ql-block">整张枚数 12枚</p><p class="ql-block">整张规格 248×180毫米</p><p class="ql-block">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p><p class="ql-block"> 异形齿孔、荧光喷码</p><p class="ql-block">发 行 量 1149.82万套</p><p class="ql-block">邮票设计 阎炳武、李庆发</p><p class="ql-block">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p><p class="ql-block">最新交易平均价格参考7元</p><p class="ql-block">大版交易平均价格参考320元</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北京(涿郡),南至杭州(余杭),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在2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2006年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6年12月,京杭大运河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29日,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象征和遗产,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b> (6-1) 燃灯塔</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燃灯塔,中景为北京通运桥,背景为运河边上的燃灯塔及周围景观。</p><p class="ql-block"> 燃灯塔矗立北端运河西岸,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北朝北周宇文时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地震塔身倾圮,康熙三十年( 1691年)重建。1900年,八国联军时又遭破坏。'文革'中塔座砖雕全部被毁。1976年唐山地震使塔下莲座震坏,塔身出现许多裂纹。1985年重修。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53米。基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其余三正面设假门,四斜面雕假窗。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雕凿佛像415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 </p><p class="ql-block"> 通运桥位于北京通州张家湾镇。因横跨萧太后河上,又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神宗时建石桥。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月建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曾重修。桥南北向,全长13丈,宽3丈。两边设石栏,一色青砂岩,每边各有雕狮望柱18根,神态各异,浮雕宝瓶栏板19块,瓶纹有别。长方块花岗岩横砌金刚墙。仅存石桥与残垣一段。 </p><p class="ql-block"><b> (6-2) 天后宫 </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停泊在大运河上的船只,中景为天津天后宫和望海楼教堂,背景为天津三岔河口。 </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位于天津古城东门外,始建于元泰定三年 (1326年)。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宗教建筑。建筑群坐西朝东,面向海河,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属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 </p><p class="ql-block"> 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旧称圣母得胜堂,建于1859年,是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望海楼教堂坐北面南,石基砖木结构,正面有三座塔楼,远望呈笔架形,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该教堂作为“天津教案”的重要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0年,它首次被烧毁,民间称之为“火烧望海楼”,史称“天津教案”。 </p><p class="ql-block"> 三岔河口位于天津城东东北隅(今狮子林桥附近),为海河、南运河(潞)、北运河(卫)的三河交汇处,被称作天津的发祥地。这里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故有“天津摇篮”的美称。</p><p class="ql-block"><b> (6-3) 山陕会馆 </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聊城山陕会馆,中景为临清舍利塔,背景为鲁运河俯瞰。 </p><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关双街南首,运河西岸。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19幢,石雕方檐柱30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42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12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12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为书法家所称颂。山陕会馆的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装饰华丽,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 </p><p class="ql-block"> 山东临清舍利塔位于临清市的城北卫运河东岸的舍利宝塔,保着一方风水,已有380余年的历史,为防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为仿木结构 楼阁的砖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塔平面呈八角形,连长4.9米,外接圆半径6.4米,9 层,通高53.44米,底门向南,基座条石砌筑,每层8面辟门窗,4明4暗。外檐砖木结构,陶质斗拱莲花 承托。塔内设有通天塔心柱,对称转角形楼梯,可迂回攀缘,登临塔顶。塔刹呈盔形,远眺雄浑高峻,巍峨壮观。各角挑檐系有铜钟,风摇钟鸣,声震四野。此塔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镇江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名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b> (6-4) 清江闸 </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清江闸,中景为总督漕运部院,背景为洪泽湖。 </p><p class="ql-block"> 清江闸位于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始建于明朝初年。清江闸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以缓解湍急的河水,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12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有“南北襟喉”之称。清江闸由正闸和越闸两部分组成。正闸用黑麻石(玄武岩)长方条石和煮熟的糯米浆拌石灰做粘合剂砌成,正闸高11.5米,门宽7.3米,闸身坚固,雄伟壮观。正闸的前后均有闸塘,迎水的上水闸塘小,出水的下水闸塘大。由于上下游水位落差较大,船舶过闸,非常艰险。万历十七年(1589年)在闸北侧开挖长490米的越河,同时建宽9米的越闸,砌筑护岸230余米,分流上游来水进越闸。越闸与正闸中间有长方形半岛,今建为中洲公园。正闸桥面原是可启闭拉动的木桥,越闸是固定的木桥,现在均是钢筋水泥桥。清江闸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大闸旁立有一座《若飞桥》石碑。1946年5月14日,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在黑茶山遇难,将大闸更名为若飞桥。 </p><p class="ql-block">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p><p class="ql-block"><b> (6-5) 文峰塔 </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扬州文峰塔,背景为大运河扬州段景色。 </p><p class="ql-block"><b> (6-6) 拱宸桥 </b></p><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为清代“天下粮仓”之称的富义仓,中景为拱宸桥,背景为运河边上的特色民居。 </p><p class="ql-block"> 本套邮票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彩墨画方式,采取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体现出历史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流动,把京杭大运河沿途几个著名景点用大气恢弘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了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漕运发达的盛况。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