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感受,其实在不同的年龄读任何一本书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和感悟。书中的文字没有变化,只是读者的阅历在悄然的改变。文字在静静的传递她的能量,激起读者精神世界的点点浪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花,而黛玉远远的冷冷的看了一眼便问,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哈哈!伟大的文学巨匠总是把人物的性格通过只言片语拿捏的死死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黛玉就是这样,永远是一副宁为玉碎的高洁,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人物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读者的垂青。好像每个读者会为这样的性格镀金,但如果我们抛开文学本身,我想没有人会在现实生活中喜欢这样的性格。总是需要别人照顾她的情绪,总是敏感到必须别人得小心翼翼,总是活在自己创造的情绪中,或好或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而言之,和这样的人相处就是太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早些年,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没有林黛玉的命,却得了林黛玉的病。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在有人垂怜时养成了矫揉造作的处事风格。更何况是男孩子。这样的错误方向一步步将我带向了孤独,凄凉的深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年轻的我并不自知,总觉的是别人对不起自己,外部环境束缚自己。内耗的同时并没有切实的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反而越发的升高自己编织的精神要求的阈值。随着眼界的开阔,精神的匮乏,现实的悲凉更是直入心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渐渐的我开始明白,能救自己的还得是自己。外面的一切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一点点,有只切实的改变自己才是解决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慢慢的放下自己那些本不存在的自尊,那些本就无需在意的意义。一点一点的武装自己。这犹如脱胎换骨,甚是艰难。但为了未来的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好意思,有点走题,借着红楼梦瞎谈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言归正传,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你都或多或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是熟知的人的影子,仿佛那些故事就是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鲜活的让人毛骨悚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宝钗身体内有热毒,而故事中的神仙人物癞头和尚给出的药方是冷香丸。咱们看看这方子: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十二两。制作之法呢就是: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制成龙眼大小的丸子,盛放在旧瓷坛里,掩埋在花根底下...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抛开诸多的矫揉造作不谈,单单是从色彩方面我们也能发现些作者的用心良苦以及神一般的隐喻。冷香丸都是用白色的东西制成,代表了干净,肃穆,就是要让个性较强的宝钗静下来,让宝钗更加的自然。在那个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里,宝钗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用她的娴雅的举止,博学的才识,赢得了贾府上下的喜爱!同时她也沉寂在那句“金玉良缘”的话语中,渐渐的把自己和宝玉系在一起,也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要知道,她最初的目的是要进宫选妃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绝顶聪明悟世事,任是无情也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