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游:达玉部落

大海之苏

<p class="ql-block"> “达玉部落民俗村”景点是个人造景点,这里汇聚了藏族“达玉部落”的民俗、宗教、游牧文化和传统,也是自行车游、自驾车游的露营驿站,有着浓厚的草原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达玉部落原属夏茸尕布活佛的“拉德”,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由</span>达玉下属的七个不同部族因藏传佛教以及宗教领袖拉茂夏茸嘎布活佛的缘故而组合成现今的达玉部落。</p> <p class="ql-block">  在图中的寺院中有讲解员介绍达玉部落的历史,远的藏族历史就不说了,在近代最重要的是达玉部落为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而做出的牺牲。达玉部落生活在金银滩附近的大草原上,而金银滩就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地,现在附近留有原子城作为旅游纪念之用。当年未及撤出的藏民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辐射的影响……,后来政府负责迁出移居,直到发射基地关闭。2000年后藏民陆续搬回,而“达玉部落”就是迁回计划的一部分,帮助牧民从牧业转向旅游。后来从其它资料获悉,该项目是由一藏族歌手利用政策投资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辽阔的草原是放歌喉的地方,歌声随风飘,唱给牛羊听。当年(1939年)的风流才子王洛宾就是在金银滩的草原上遇上了那个“好姑娘”,激发了他无穷的创意,才有了上世纪的华人金曲:《在那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歌中的“好姑娘”就是金银滩千户长同曲乎家的三千金卓玛,后来也是王洛宾的第二任妻子。因拍“祖国万岁”剧,王洛宾和扮演牧羊女的卓玛在千户长的卓家相处三天,三天的时间仿佛是一场梦,留下歌王的怅然若失,惆怅牵挂。三天的时间成就了一对男女的婚姻,也成就了西部歌王的世纪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该曲是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lt;在那遥远的地方&gt;歌词:</p><p class="ql-block">在那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有位好姑娘</p><p class="ql-block">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p><p class="ql-block">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p><p class="ql-block">她那粉红的笑脸</p><p class="ql-block">好像红太阳</p><p class="ql-block">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p><p class="ql-block">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p><p class="ql-block">我愿抛弃了财产</p><p class="ql-block">跟她去放羊</p><p class="ql-block">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p><p class="ql-block">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p><p class="ql-block">我愿做一只小羊</p><p class="ql-block">坐在她身旁</p><p class="ql-block">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p><p class="ql-block">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p><p class="ql-block">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p> <p class="ql-block">  高原上石头多,就地取材是藏族的一大特色,岩画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藏民的墙画和图腾。</p> <p class="ql-block">藏民信佛教,宗教文化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五色经幡塔,你就知道这是藏民的家。</p> <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看,你肯定会认为是五色旗,但是近看就会明白,每面旗上都有藏人的宗教、信仰融入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