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名师引领悉心指导 </p><p class="ql-block"> “种子”破土谱写新篇</p><p class="ql-block"> ——名师引领教研活动反思总结</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活动的开展,就如同源头活水,滋润了”贫瘠”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烁金流石的七月,万分荣幸,“拜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第四批名师培养对象张勇杰老师门下。在张老师的精心策划组织下,《室坊站联动教研,帮扶陕压青教提升》在线研修活动如火如荼开展。</p> <p class="ql-block"> 如何打破城乡教育壁垒?更新观念必先行。张勇杰老师整躬率物,为徒弟们备了一份“大餐”——《月光曲》课例展示及《阅读教学设计培训》。张老师自由洒脱的讲授方式,让我深感名师对课堂的把控力以及对文章深刻的剖析和独到的解读。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步步为营”。一个接连一个的问题如同串联的玉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感悟能力。我们看到了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是:平静——感动——激动,月光曲的曲调变化:舒缓柔和——渐渐有力——高昂激越,而我说这堂课宛如这首《月光曲》,从一开始的平静柔和到课堂日亦饱满到课尾的激动感动,步调一致,让人赏心悦目,也深深佩服张老师精湛的教学设计,以及沉稳富有激情的课堂张力。曹雪萍、魏春鹂等名师、学带和优秀教学能手分板块对张老师的课例进行解读点评,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本课设计的理念意图。随后的阅读教学设计培训活动,更是打开了城乡共同体研修之门。</p> <p class="ql-block"> 在为期半年的5期在线教学研讨活动中,名师培养对象邓爱华老师《一年级第六单元解读》教学建议微讲座,从单元整体解读、目标要点把握、教学实施建议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们如何归类识字、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用什么方法怎样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意愿等;对于朗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加深对句子理解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细致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整体把握教材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各个单元目标之间的关联,明确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识字、朗读教学。学带张倩老师的课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说出五粒豆子的命运不同,巧妙为学生搭建支架,以读促思,以思促学。名师培养对象王艳老师又带来了教材解读,如同雪中送炭,令人欣喜。</p> <p class="ql-block"> 前有师傅领路探索,后有徒弟展示汇报。我与支娜娜老师分别分段演示教学课例——《比尾巴》和《扁鹊治病》,对于自己的课存在哪些不足,虚心请教在线的各位名师,老师们不吝指导,热情的予以回应,给出了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张勇杰老师更是细致入微,把从未教授过的一年级课程重难点进行了梳理,以思维导图形式清晰地展现给诸位老师,提纲挈领,一语点破。</p><p class="ql-block"> 从炎炎夏日到寒风凛凛,研学热情没有被疫情阻隔,名师、学带即使成了“小阳人”,也拖着病躯、声音嘶哑,依旧坚守在线指点迷津。疫情困住了脚步,却没有困住这份帮扶的热情。张勇杰老师《“新课标”视域下,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建议》讲座,如同醍醐灌顶,夜航中看到灯塔一般。使我深深觉得自己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从学习活动实践中得到学习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新知、炼就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名师引领这一泓“清泉”,让一个久坐“深山”、固守旧知的乡村教书人看到了“天空海阔”。认识到了自身的认知、理论、教学水平都差之甚远,有待提高。感谢张勇杰老师搭建网络研修交流平台,不禁让我有机会领略名师风采,听取教材解读,还能聆听不同风格的教学风采,感受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浓厚的专业素养。各位名师学带对我们种子教师的不吝指导,中肯点评催人反思。这段线上研学必将是我人生历程中影响深远的旅程,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我将以此为契机,立足课堂踔厉奋进,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为我解困;不懈努力,积极探究;坚持“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