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坐落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教子胡同,往西不远便是著名的牛街。临街,远远能看见寺院外的影壁,上书:“南无阿弥陀佛”。悯忠寺是法源寺的古称,其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多的历史,是北京城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古刹。</p><p class="ql-block">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次年七月撤军,这场战争唐朝虽未取得完全的胜利,却重创高句丽。李世民为纪念阵亡将士,决定在幽州城内兴建一座寺庙。</p><p class="ql-block">悯忠寺建寺历时51年,始称“悯忠寺”,以为“悯缅忠烈”之意。</p><p class="ql-block">悯忠寺的主要建筑在辽代毁于地震,而后经过历朝历代多次重建与修葺。</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帝赐名法源寺,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绕过胡同里的影壁,即到法源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山门并不算大,相较于北京其他古刹的山门来说它显得格外低调。</p><p class="ql-block">跨过山门,便来到了法源寺的第一进院落:天王殿,这里也是钟鼓楼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王殿,就来到法源寺的正殿——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佛像是华严三圣: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均为明代时期的木雕造像。大殿两侧还有清代的木胎贴金十八罗汉造像。</p> <p class="ql-block">下一进院落便来到了悯忠阁,这是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的一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一进院落为毗卢殿,又称净业堂或大遍觉堂。</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一座总高5.65米的明代铜质五方佛像。</p> <p class="ql-block">五方佛像上层为毗卢遮那佛,中层为东西南北四方佛,下方是一座千莲花宝座,在每一瓣莲花上均雕刻有一尊佛像,表示佛之诸多化身都围绕和依附佛的法身。</p> <p class="ql-block">在毗卢殿前有一座大石海,雕刻着海水江崖纹,其间还有山海龙马等造型,十分精美。</p><p class="ql-block">据说在乾隆年间,当时在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发现了元世祖忽必烈用于盛酒的大石海和底座,乾隆命人将大石海搬到了北海的团城,并仿造其重新雕刻了一座石海,放回真武庙的底座上。</p><p class="ql-block">1980年这座大石海连同底座一起运到了法源寺,陈放在毗卢殿前,来这里一定要看看它。</p> <p class="ql-block">我们能参观到的最后一进院落为观音殿,又称大悲坛。</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有7尊观音像,殿正中是三尊明代的木胎干漆制的大士像,中间为圣观音,左为十八臂的准提观音,右为自在观音。在殿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两尊,左侧是送子观音与众宝观音,右侧是绿度母与千手千眼观音。</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内的文物众多,留心观察能发现很多明清时代的历史文物,包括香炉、石碑、石狮、石匣等...</p><p class="ql-block">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要数天王殿左侧的一块元代圣旨碑,这是我国历史中罕有的白话圣旨文书,读起来也是非常有趣,例如“圣旨上头道着,有没体例句当休做者,做呵,他不怕那甚么圣旨俺的”(违反圣旨的勾当不要做;硬要做的话,不怕俺的圣旨吗?)</p><p class="ql-block">从碑文落款的“蛇儿年二月十三日”可以知道这篇圣旨写于蛇年,据考为1317年(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在位期间),也是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法源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树木密度极大,而法源寺以其丁香花最为出名。春末夏初的法源寺一片丁香花海,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他便来到法源寺赏丁香、谈佛法。</p><p class="ql-block">除丁香外,天王殿前的千年古树白皮松,鼓楼前的文冠果也非常有名。等到春暖花开之时,一定要再来法源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