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勐海味,但是对于什么是勐海味,可能一些资深茶客都不一定弄得明白,今天,我就给大家细细说道一下勐海味。</p><p class="ql-block"> 说到勐海味,我们首先要先了解勐海县。勐海,傣语地名,意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最南端,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面 积 5511 平方公里,总人口 33.72 万人。 世居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这里四季如春,风景秀美,物种丰富,生态环境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勐海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年,民间有“武侯遗种”之说。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公元 225 年)到勐海县境内的南糯山,许多士卒无缘无故昏睡不起,百治无效。诸葛亮探视后,即将一手杖植于土中,手杖随之发芽长叶,蔚然成树,诸葛亮取其叶煨水煮汤,令人给病人服用,昏睡士卒即刻清醒恢复正常,这些树木就是茶树。后来,每到清明节、 鬼神节、泼水节,当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纪念诸葛亮。(像这种武候遗种一说的故事在云南不少茶区都有)</p><p class="ql-block"> 当然,有1800年树龄的茶树茶树极为罕见。所以,勐海境内树龄 1800 余年的巴达山野生型茶王树和树龄 800 余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是研究茶树种源、茶叶生产历史状况的活化石,茶学界将这两株茶树和澜沧县发现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并称“三大古茶树王”。值得一提的是,树龄 1800 余年的巴达野生型茶王树不仅与“武侯遗种”历史时间基本吻合,也充分说明,勐海早在 1800 多年前就已开始种茶,勐海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的生长对自然环境亦极为挑剔,勐海在茶叶发展史与茶叶贸易史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非孔明先生一根手杖便可成就的,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澜沧江西岸,属于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雨脉部,山脉、丘陵、平坝相互交错,沟谷纵横,独特的地貌系统培养孕育出了座座茶山。此外,勐海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这些类型的土壤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发展茶树种植的土壤条件。</p><p class="ql-block"> 勐海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多晴朗天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从光辐射的季节分布看,春多于夏,夏多于秋,秋多于冬,这既有利于茶树越冬的养分积累,也有利于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提高;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5 ~ 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5.81%,雨热同期,降雨有效性高,完美配合茶树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多雾”是勐海气候的显著特点,也是成就勐海茶味的重要因素。每日,自午夜起,水雾便悄然而生,从平坝、山谷间生腾出万缕云烟,茫茫雾海笼罩了整个勐海;而到正午时分,随着阳光的照射,茫茫浓雾又慢慢地消失无踪。“多情”的雾气不但减少了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还能够以 0.2 ~ 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正因有了浓雾的滋润,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勐海的茶叶才具有了独特而神秘的茶味。</p><p class="ql-block"> 勐海的生态环境良好,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水源纯净,空气清洁,为大叶茶种植天堂般的“净土”,因此勐海茶正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冰清玉洁,毫无铅华,尽显茶的本真。</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勐海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路网络,它处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之间,为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以及我国与邻国之间互通有无提供了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而那些行走在茶马古道之上,风餐露宿穿梭于峡谷河流之间、带着神秘色彩的马帮,则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勐海居住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 25个民族,勐海的“茶文化”也因此呈现出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织辉映的特征。从发现野生茶到驯化种植,乃至到日常祭祀、家居生活,世代居住于勐海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已在岁月恒久中与普洱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布朗族一生中离不开茶,一位精通土罐茶泡制且深谙茶艺、茶礼的布朗族老人岩刀说:“我们布朗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定婚不得少于两包茶;婚礼更是不能没有茶;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 是必不能少的;建盖房屋、立生基定四柱不能缺茶。家家火塘边除了长烟锅、土烟筒,就是土茶罐。</p><p class="ql-block"> 老曼峨位于布朗山乡,这里是中国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远古的茶香在布朗人血脉里世代流淌。高低错落于大山之间的寨子上方,金碧辉煌的寺院中矗立着一块古老的石碑——这块石碑已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表明布朗族在唐朝时就已定居在这里。拉祜族古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p><p class="ql-block"> 每到采茶季节,拉祜寨子里年轻的姑娘们熟练地穿梭在壮硕古茶树 间,飞快地爬上树顶,双手像蜂鸟一样从嫩叶上掠过,头上装饰的彩线绒 花在一片青翠中若隐若现。很快,一 箩还带着晨露的茶芽就摘完了,这 一幕风景,已经上演了不知多少世代。</p><p class="ql-block"> “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饮茶”。“火焯茶”大概算得上拉祜族最喜爱的饮茶方法:火塘边,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随后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摇动,使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再将茶叶放入茶壶冲上沸水,几分钟过后,一杯酽香浓郁的焯茶就泡好了。“烤茶”和火焯茶算是一脉相承,也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入开水煮制;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适宜。与火结缘之后,茶叶一改翩翩君子的温婉作风,也变得“刚烈”起来,这两种泡茶方式,都浸透着这个“猎虎的民族”果断刚硬的性格,茶水香气浓郁,味道浓烈,举起杯子来猛喝一口,一股冲劲直奔颅脑。</p><p class="ql-block"> 与茶结缘的哈尼人有一整套开辟茶园、选择茶种、培育茶苗、茶园管理、采摘揉制、烹茶饮茶、以茶祭神的茶道体系。这个茶道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世的义理大道,以及深刻的祀神悦祖的宗教内涵。哈尼人的几个最重大节日都和茶息息相关:最重要的节日“嘎汤帕节”期间,连续三天的庆祝活动绝对少不了用最好的普洱茶招待亲戚朋友;四月“茶王节”期间,适逢茶树发新叶,在采摘最嫩最好的叶片炒制成茶之前,通常要先祭拜茶树、祭拜茶王、祭拜祖先。哈尼人相信万物有灵,因而无论到哪里,吃饭前都以滴三滴茶水,表示对各神的崇敬,以祈求平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傣族与普洱茶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情结。在傣族人的生活中,无论生养婚娶、饮食起居、往来应答、岁时节令、占卜禁忌、丧葬祭祀、信仰崇拜,都离不开普洱茶。传统上傣族聚居于山间平地,竹林、溪水、稻田,一派诗意栖居的景象,似乎与长于山地的茶有所距离,但在勐海,各民族在千百年的长期和谐共存中,文化早 已彼此交融,无论是布朗族、拉祜族 还是哈尼族的茶文化,同样植根在傣 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最普遍的一种茶饮,与拉祜族 的竹筒茶在制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 ~ 7 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次装进茶叶,这 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 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勐海大地上的人们,在茶的饮用法则里,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冲泡清单上,各个民族怀着对茶、对天地的独特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新的灵感。在物质充裕得甚至有些泛滥的今天,我们的情感常常会变得麻木,不懂得欣赏,忘记了感恩。在勐海感受古茶醇厚味道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谢那些世代奔走于古茶山之间的古老民族,他们朴素的智慧和汗水,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普洱茶乡。</p><p class="ql-block">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云南普洱”在中国的茶叶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清代时,普洱茶成为贡茶。清·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乾隆曾作诗:“驻春才入鱼眼起,建城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p><p class="ql-block"> 清宫廷专设有普洱茶“贡茶案册”,每年上缴贡茶一千多担,时人将上贡的“普洱茶”皆视为珍品。</p><p class="ql-block"> 以“勐海味”为特征的普洱茶,在国内外饮茶爱好者中长久风靡,成为海内外茶叶市场的热宠,品茶方家赞其“内含物质丰富,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墨绿油润,叶底肥厚鲜嫩,香气馥郁飘荡,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久放之后汤色更透亮鲜艳,味道更纯浓爽口,陈香独特持久”,并称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堪称茶中珍品。</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处江外(澜沧江以西),交通不便,一直以来,勐海茶山稍显寂寞。直到清末民初,以普洱茶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加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繁荣,勐海才逐步成为普洱茶的最大集散加工中心,同时也成为云南重要的对外商埠。</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勐海在普洱茶的制茶、和推广方面一直都是领风气之先者。1940 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创建了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这座完全有别于传统作坊的普洱茶机械化茶厂,揭开了普洱茶千年制造的新篇章,世界上第一所工业化、现代化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就此诞生,勐海漫山遍野的古老茶园就此幻变,成为被世界认知的一流茶品,勐海这个名字,也随着茶厂的扬名天下而闻名遐迩。普洱茶发展史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云南七子饼茶的生产推广和普洱茶人工后发酵的陈化工艺,也主要在勐海茶厂完成。勐海茶厂的扎根,为日后勐海茶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乃至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奠定了重要基础。茶产业几经沉浮,但勐海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几乎都对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1951 年,云南省农科院在勐海县建立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茶树种质理论研究,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土肥、修剪、采摘、养蓬”关键技术和“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法,实现了云南大叶茶由“乔木”向“矮树”的革命性跃进。1958年,勐海县政府成立了“茶叶办公室”,这是云南省设立时间最早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现如今它在茶叶种植、低改和技术推广上仍然发挥着作用。勐海茶厂建立了普洱茶加工工程研究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普洱茶的茶种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支撑。勐海普洱茶是自然的恩赐,是时光打磨的艺术品。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普洱茶进入新的辉煌期,如同古茶树的新枝一般,古老的勐海,勃发出了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除了茶叶本身的研究、生产与销售之外,勐海县也正在致力于“勐海茶文化”研究与推广。“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支,许多到勐海旅游的人都是慕“普洱茶乡”的盛名而来。</p><p class="ql-block"> 通过深入挖掘、整理民族茶文化,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以及茶艺表演和培训,勐海县已建成了许多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 每年一度的“勐海茶王节”已成为勐海推广“茶文化”的一大亮点,以勐海茶、勐海味——“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为主题的 “勐海茶王节”内容包括赛茶大会、勐海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项目,涉及金芽赛、金手赛、茶王赛(生态茶赛、古树茶赛)、茶艺茶道等竞技比赛,并评选出年度“勐海茶王”。</p><p class="ql-block"> 勐海县以建设“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普洱茶、科学普洱茶、安全普洱茶、放心普洱茶、满意普洱茶的战略行动。围绕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目标,全力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县。</p><p class="ql-block">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中国布朗弹唱艺术之乡……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勐海,正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扶优扶强普洱茶龙头企业,扶持优质茶叶原料建设,加强普洱茶品牌建设,全力提升茶叶产业,形成了“大益”、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七彩云南等为龙头的普洱茶精加工企业群,打造普洱茶著名品牌。</p><p class="ql-block">勐海——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正在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勐海味”一说,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指的是云南勐海茶厂在勐海县生产的普洱熟茶。到本世纪初,“勐海味”的范畴已经不单单指勐海茶厂出品的普洱熟茶,而是延展到了勐海地区出品的优质普洱熟茶。</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勐海味”很快为茶友知晓,并成为勐海地区高品质熟普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在普洱熟茶的发展历程中,“勐海味”是第一个以地域特征来命名的味觉标识,此前无论是印记茶还是号级茶,都没有出现专门的以地域为标识的味觉称谓。</p><p class="ql-block"> 要说“勐海味”具体是一种什么味道,其实很难描述。有人说它像雨后泥土的味道,有人觉得有一种海鲜的腥味,也有人说它像麦秆味,但总而言之,它是勐海茶区特有的一种味道。这种味道的形成,离不开三个要素:勐海原料、勐海发酵和勐海仓储。</p><p class="ql-block"> 所以,狭义的勐海味是指勐海茶厂使用勐海茶山的原料在勐海生产的普洱熟茶,并在勐海县存放数年以后上市的普洱熟茶所具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现在,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各大茶厂改制,保密的普洱熟茶制作技艺也在市场广为传播,所以造就了勐海更多的普洱熟茶制作厂。那么广义上我们所认同的勐海味是指在勐海县生产和制作的优质普洱熟茶所具有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