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邢西彬(邢锡彬1925.3—2022.12),山东泰安人,1938年1月1日参加革命,光荣在党83年。原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2011年6月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p><p class="ql-block"> 先前曾已分别编辑了诸篇父亲革命生涯中重要经历的美篇,今次感觉若将之简要汇集于一篇即可较便捷地集中了解父亲革命生涯中这几段重要经历:</p><p class="ql-block"> 一是,1938年1月1日父亲参加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发动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二团三营通信员;</p><p class="ql-block"> 二是,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父亲为创刊时65位老战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三是,1948年2月,父亲随华东野战军南下中原(山东第二批南下干部);</p><p class="ql-block"> 四是,1949年5月16、17日武汉解放,父亲率时在郑州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印刷厂50余位于5月22日进入武汉参与军事接管,创建新政权印刷工业——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前身,中南印刷工业基地),父亲为第一任厂长;</p><p class="ql-block"> 五是,1958年武汉电影制片厂组建成立,父亲任副厂长,1960年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六是,1978年父亲时任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湖北随县擂鼓墩古墓考古发掘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发掘出土曾侯乙墓战国编钟等,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见,父亲的革命生涯就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休戚与共,同频共振,具有伟大时代意义和特殊的史志价值,将铭记在心、永志不忘,永远纪念!</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山东抗战徂徕起义滨海七年烽火岁月稠,南下中原武汉军管电影文博建树功卓著。</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2日,父母同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父母同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父母同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父亲在党83年,母亲在党75年)。</p> <p class="ql-block"> 父亲最早的一幅照片,时间约于1942年前后,八路军照。</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发动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拉开了山东抗战的序幕,开启山东八路军抗战元年,这一起义日期并被命名为山东八路军、山东解放军成立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八路军旗号,打响中共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为山东抗日根据地树立了中心。</p><p class="ql-block"> 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独特历程》中曾精辟阐明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八路军的独特作用、历史地位与深远意义:“抗战期间在山东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军的最大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父亲邢西彬、伯父邢铁民一同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齐聚山东泰安纪念徂徕山起义五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20—23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后代齐聚山东泰安纪念徂徕山起义八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2017.12.21日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为革命先烈献花(左)。</p> <p class="ql-block"> 在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旗帜下(后左三)</p> <p class="ql-block"> 2017.12.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徐向前元帅题写)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大众日报回忆录1939—1999》(第一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忆文章《抗日烽火中的大众日报印刷厂》手稿,载于《大众日报回忆录1939—1999》(第一集)</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2月,奉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原中共山东省委)扩展为中共山东分局,作为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的《大众日报》于1939年1月1日创刊。</p><p class="ql-block"> 早在1938年6月,于一川同志(徂徕山起义老战士、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四支队二团三营教导员,父亲邢西彬为其通信员)已受命负责筹建中共山东省委印刷所。于一川带领我父亲邢西彬等十余人在鲁中蒙阴县蒙山顶天麻场一个破庙里创办了省委印刷所,为省委印刷文件等。</p><p class="ql-block"> 其时,排字和印刷设备极其简陋,技术人员缺乏,从所长到工人才十多人。“当时印刷所生活十分艰苦。山上没有农户,粮食全靠从山下往山上背。白天和夜晚常有饥饿的野狼在庙宇周围游动。为了安全,我们喂养了两条狗,野狼来时,两条狗就狂叫不已,我们便拿起铁叉,将野狼赶跑。”父亲邢西彬回忆文章中说,“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印刷所的同志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个个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团结、紧张地工作和生活着。”</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此时已扩大成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迁至沂水县九区岸堤村。印刷所也奉命于8月从蒙山天麻场迁到了沂水县岸堤村北边几华里的小峪庄。印刷所在这里印刷了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一书。</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印刷所从小峪庄迁到沂水县四区王庄附近的云头峪(时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迁来云头峪后,印刷设备有了新的增添,人员也增加到30余人,印刷所改名为印刷厂,于一川任厂长。经过积极筹备,印刷厂基本具备了印刷《大众日报》的条件。1938年12月28日,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孙陶林、《大众日报》社第一任社长刘导生、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等来到印刷厂进行检查和动员。1939年1月1日,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沂水县云头峪正式创刊印刷发行。《大众日报》的诞生,轰动了沂蒙山区和齐鲁大地。</p><p class="ql-block"> 父亲邢西彬此时仍是于一川的通信员,勤务之外也兼做排字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为了在反对日本鬼子大扫荡中坚持不间断地出版《大众日报》,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即如果敌人“扫荡”我鲁中抗日根据地,印刷厂就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坚持出报。报社领导决定在滨海地区的莒南县创办报社印刷四厂。</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季,《大众日报》社管委会副主任仲星帆同志找我父亲邢西彬谈话,抽调他去滨海地区参加筹建印刷四厂的工作,印刷四厂筹建由于光同志负责。从鲁中地区到滨海地区莒南县,新的印刷四厂在莒南县十字路镇西北16华里处的王家怪草村组建起来了。1941年三季度,这个厂又改为《大众日报》社滨海地区二厂,其任务为印刷书刊。</p><p class="ql-block"> 父亲邢西彬从1938年6月随于一川筹办省委印刷所至1945年10月、父亲在《大众日报》印刷厂工作战斗七年余。自1945年10月受《大众日报》社指派支援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报建立铅印印刷厂任厂长、到1948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随军南下,又两年多时间,父亲邢西彬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在党和革命的新闻报纸印刷岗位上近十年,经历了一段光荣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1日毛主席为《大众日报》创刊周年题词</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31日习总书记就《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p> <p class="ql-block"> “《大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中历史最长、刊期最多的。1938年12月27日,中共山东分局在沂水成立,1939年1月1日,它的机关报《大众日报》诞生。《大众日报》完整地记录了党领导山东军民血战到底的烽火历程;记录了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党与人民群众如何建立起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密切联系;记录了中共山东分局贯彻中共中央战略指导思想、逐渐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系,在军事体制上保证山东敌后抗战的人民性、最终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过程。”(《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于岸青馆长2017年出版的专著《一张报纸的抗战——大众日报社史撷英》封底文字,阐释了《大众日报》的历史地位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 1987年父亲(右)前往杭州探望革命领路人、《大众日报》印刷厂第一任厂长于一川(原浙江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与于一川、沈香葆夫妇于西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父亲(左)于上海探望于光(原华东电业管理局局长)夫妇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亲(右)与《大众日报》第一任总编辑、第二、三任社长、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于武汉东湖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大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7年编辑出版《【大众日报】社史料机构人事要录》</p> <p class="ql-block"> 左上文字:“体制机构(创刊时期)”,《大众日报》创刊时65位老战士名单,父亲邢西彬为其中一员。</p> <p class="ql-block"> 2020.9.18日父亲阅读《【大众日报】社史料机构人事要录》</p> <p class="ql-block">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旧址、《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父亲题写:纪念大众日报创刊八十周年 艰苦努力 矢志奋斗 不忘初心 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 2018年专程赴济南,将父亲题写的《大众日报》创刊八十周年纪念条幅赠送《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于岸青馆长)</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到北京探望革命老前辈仲星帆(原文化部文化出版社社长)留影,1941年春,《大众日报》社管委会(副主任)仲星帆同志找我父亲邢西彬谈话,抽调他去滨海地区参加筹建印刷四厂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大众日报》开展建党100年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大众日报》曹儒峰记者采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邢西彬与大众日报的故事》。《大众日报》2021.2.9日三版登载。父亲阅读《大众日报》</p> <p class="ql-block"> 《大众日报》曹儒峰记者采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邢西彬与大众日报的故事》。《大众日报》2021.2.9日三版登载。</p> <p class="ql-block"> 1948年父亲随华东野战军中原支队南下中原,8月途经河北邯郸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中共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报停刊,父亲邢西彬与报社及印刷厂战友编入华东建设大学,从利津渡过黄河先于山东无棣县、惠民县整训,编入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校长陈毅),后到达河南濮阳县集训,组建南下中原支队,编入中原支队(支队长金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后任国务院秘书长)第六大队即新闻大队,父亲邢西彬任新闻大队三中队副指导员。中原支队6月从河南濮阳出发经河北邯郸上太行山,经山西下太行山,经洛阳再渡过黄河到达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所在地河南宝丰县魔冢营,8月分配到中原区新华书店驻洛阳办事处主任。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遂调郑州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印刷厂任副厂长,在淮海战役期间,《中原日报》每天都出版一张报道淮海战役战况的《号外》。</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南下干部证明书》。1948年2至5月,“华东野战军随营军政学校”在河南濮阳集训,并组建南下中原支队。6月,学校政治部向南下干部颁发了“南下干部证明书”,主要用于南下干部原籍(解放区)基层政权照顾其家属,因当时未寄回家乡而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新建的山东老战士纪念馆完成陈列布展开馆,纪念馆二楼第四展区:“北上南下 开辟新区”之“南下——多批次山东干部随解放大军南进”板块展陈父亲邢西彬、母亲王雯南下革命事迹。</p> <p class="ql-block"> 山东老战士纪念馆二楼第四展区:“北上南下 开辟新区”之“南下——多批次山东干部随解放大军南进”展陈的父母照片。</p> <p class="ql-block"> 山东老战士纪念馆展陈的这幅照片为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报社负责同志1947年7月摄于山东日照县涛雒的合影,前左五为父亲邢西彬(报社印刷厂厂长)。</p> <p class="ql-block">山东老战士纪念馆二楼第四展区:“北上南下 开辟新区”之“南下——多批次山东干部随解放大军南进”展陈父亲邢西(锡)彬的《南下干部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 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父亲邢西彬刻名于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第31排第118列。</p> <p class="ql-block">母亲王雯刻名于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山东南下干部纪念碑”第32排第118列。</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31日,父亲于病房阅看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山东南下干部纪念墙(碑)刻名证书。</p> <p class="ql-block"> 《沂蒙南下干部》(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p> <p class="ql-block"> 《沂蒙南下干部》中“中原支队第六(新闻)大队干部名单”父亲邢西彬(南下前职务或职别《滨海农村》报社出版科副科长兼印刷厂厂长)的名录</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父母于病房阅读《沂蒙南下干部》与《沂蒙根据地历史资料汇编》。</p> <p class="ql-block">中共山东莒南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编印的《莒南南下干部》。</p> <p class="ql-block"> 中共山东莒南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编印的《莒南南下干部》“莒南县部分南下中原干部名录”中父亲邢西彬(南下前职务《滨海农村》报印刷厂厂长、南下后职务《中原日报》印刷厂副厂长)、母亲王雯(南下前职务《滨海农村》报材料发行科会计、南下后职务河南郑州市委宣传部科员)的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中共山东莒南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编印的《莒南南下干部》彩色插页父亲南下干部证明书、父母亲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父亲题写:纪念中原支队新闻大队南下七十周年 南下 南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父亲题写:纪念中原支队新闻大队南下七十周年 南下 南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16日、17日,武汉三镇相继解放。中共中央中原局于5月13日即已发出南下接管武汉的通知,5月17日,接管干部陆续由郑州南下武汉。父亲邢西彬率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印刷厂50余人17日从郑州出发,先乘闷罐子火车到骡河,再换乘卡车,于5月22日到达武汉,参与接管武汉国民党印刷业,创建新政权印刷工业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前身,中南印刷工业基地,一度为中南六省印刷中小学教材,父亲为第一任厂长。</p><p class="ql-block"> 父亲邢西彬负责国民党印刷业方面的接管 ,到5月29日,先后接管了《新湖北日报》印刷厂(当时设在汉口江汉路),《大同报》印刷厂(设在汉口江汉一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印刷厂“民生印刷厂”(又称民生印刷公司、设在汉口生成北里)。这三个印刷厂合计有职工八、九十人,三个厂子的印刷设备合起来有铅印平台对开机3部、四开机3部、元盘机3部、对开手摇切纸刀两部、手摇铸字炉两台和一些不完全的排字设备,印刷生产能力全部铅印平台机月产量不超过1500令纸。这些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按照我党制定的“原封不动、点滴归公”的方针全部接收了,旧职人员按照“原职、原薪”政策和“多数留用、少数遣散”的政策基本留用了,(当时母亲王雯接管《新湖北日报》印刷厂财务)原民生印刷公司的陆昆继续留做财务(后与王雯一同担负华中新华印刷厂财务工作)。 </p><p class="ql-block"> 在接管《新湖北日报》印刷厂等三个印刷厂的基础上,采取一面开工生产,一面积极采购印刷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一面积极寻找新厂址的工作方针。1949年7月,在华中新华书店总店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组成八人采购小组赴上海采购印刷器材,有蔡有才等参加。这八人带四支短枪、四十箱钞票(银行尚未实行汇兑),从上海购回旧全张平台印刷机3台,旧对开胶印机一台,万能铸字机两台,铜模两副,手板三面切书刀两台,铁丝脚踏订书机3台,以及铜锌版设备,还招请了八名铅印,装订、铜锌版工人,使得我们的印刷装备得以大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随着1949年8月1日华中新华印刷厂宣告成立,对武汉国民党印刷业的接管工作也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 父母1949年12月摄于武汉(湖北启星照相馆)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1949年,父亲邢西彬(右),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第一任厂长;李进东(中)中原区新华书店经理;马保林,华中(中南)新华印刷厂副厂长(第二任厂长)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54年父亲汉口新华印刷厂总厂副厂长任上照</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父亲(左)与同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印刷厂老战友的山东省新华印刷厂厂长高志纯(中),武汉市东西湖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王安仁(右)于汉口新华印刷厂总厂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父亲题写:纪念建立华中新华印刷厂七十周年 南下武汉军事接管 创建新政权印刷工业</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武汉市政治协商会议《武汉文史资料》“纪念武汉解放60周年特刊”——《解放我与五一六》刊载父亲邢西彬专文《我到武汉接管国民党印刷业》(见特刊封面下行文字)。</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2009年3月16日湖北《楚天都市报》专版登载父亲南下武汉的事迹(此为电子版)。</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夏季,武汉电影制片厂组建成立,湖北省委调派省政府分管文教工作的副秘书长方西出任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兼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厂长、党总支书记。八月份,父亲邢西彬由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副厂长调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当时,组建制片厂的首要任务是抽调、培养电影制片厂的各类艺术、技术、管理人员,送往协助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的上海电影局所属电影制片厂代为培训。当年,武影厂调派去上海培训的人员有:省话剧团团长许伯然、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徐枫、武空文工团许丹(学习导演),潘定石、廖树生、李季春(学习摄影),张文甲(剪辑,后任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曹艮俊(美工)、崔治国(技术鉴定),还有学习洗印、录音、灯光等各类人员曾琼华、朱鸿琳等。</p><p class="ql-block"> 1959年初,上海电影局为使武汉电影制片厂早日投入制片生产,从其所属的上海天马、海燕、江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洗印厂等抽调了一整套艺术、技术专家来武影厂工作。如电影导演陶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演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演员黄婉苏、傅柏棠(四十年代名演员)、曾昌,编剧刘任涛,编辑杜边、温刚,制片主任韦布(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韦廉之父),摄影师姚梅生,美工师李平野,录音师王仲宣、汤荣春,洗印师李思长,照明师赵永祥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湖北摄影站及陈祖武、杜丰、罗超云等也并入武影厂。初组建的武影厂下设办公室,崔文涛任副主任;故事片室,许伯然任主任;新闻片室,昌引年任主任;生产技术室,王仲宣任主任。四个室的党支部书记分别为陆锟、陶轶、余炳兰、(母亲)王雯。厂长室秘书苏馨。</p> <p class="ql-block"> 1958年父亲邢西彬时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赴上海电影局接洽支援武汉电影制片厂事宜于长江轮上的留影,背景已可见上海外白渡桥旁的上海大厦。</p><p class="ql-block"> 此照由电影摄影师陈祖武摄。</p> <p class="ql-block"> 1961年父亲与母亲王雯(时任武汉电影制片厂生产技术室党支部书记)于武汉东湖留影,此照为电影摄影师罗超云(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湖北记者站摄影师,后合并于武汉电影制片厂)摄。</p> <p class="ql-block"> 武汉电影制片厂部分负责同志留影,自左至右:邢西彬(副厂长,后任湖北省文化厅副厂长),崔文涛(办公室副主任),方西(厂长,后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昌引年(新闻纪录片室主任,后任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许伯然(故事片室主任,后任湖北省话剧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秋,武汉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影片由谢添、陈方千、徐枫联合导演,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王玉珍、夏奎斌主演,导演谢添饰演张副官。</p><p class="ql-block">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汉剧是湖北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五、六十年代是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的艺术颠峰期。1959年,武影厂首拍的影片便是汉剧《二度梅》舞台戏剧艺术片,陈伯华饰陈杏元。</p><p class="ql-block"> 汉剧舞台艺术片《二度梅》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父亲题写:纪念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六十周年 四载春华秋实 影坛百花齐放</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父亲时任湖北省文化局电影处处长参加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南下、南下》,5月30日《长江商报》以“山东南下干部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拍摄《洪湖赤卫队》——邢西彬领导发掘随州战国编钟”为题报道父亲事迹。</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父亲时任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湖北随县擂鼓墩古墓发掘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发掘出土2400年前战国编钟,后又主持战国编钟的科学复制工作。此为于擂鼓墩古墓考古发掘现场,右为时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张玉华,中为考古学家、考古队队长谭维四,发掘出土2400年前曾侯乙墓战国编钟等,举世瞩目。</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陈列厅展陈的战国曾侯乙墓青铜编钟(2019.3.摄)</p> <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父亲(右三)接待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视察湖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湖北省歌剧舞剧团排演古装歌舞剧《编钟乐舞》,演出结束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局领导与演员留影,父亲(后排右十四)。</p> <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为庆祝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协议签订,父亲邢西彬与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同率文物展览代表团、携擂鼓墩曾侯乙墓部分出土文物、曾侯乙编钟的部分复制件赴香港展出。此为父亲出席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开馆暨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开幕式在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左)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5日,父母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于战国编钟陈列厅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父亲题写:纪念曾侯乙战国编钟发掘四十周年 国之礼器 金石之音 灿烂楚文化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 2007年父亲邢西彬《我从泰山来——参加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文集编印完成。</p> <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山东广播电视台《红色记忆——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暂名)文献纪录片摄制组一行专程来汉采访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父亲邢西彬,父亲回忆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父亲阅读新近印制完成的《邢西彬文集》。</p> <p class="ql-block"> 父亲2014年居住小区照</p> <p class="ql-block">父亲2015年居住小区照</p> <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制作完成父亲口述历史视频片《徂徕山红旗飘——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邢西彬口述历史》,当年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父亲,恭祝父亲94岁生日快乐!片尾字幕同时标明“谨以此片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 </p><p class="ql-block"> 视频片时长88分钟,共六个篇章:第一篇、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第二篇、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第三篇、创建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铅印(刷)厂;第四篇、南下南下;第五篇、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印刷厂战斗历程;第六篇、武汉接管国民党印刷业、创建新政权印刷工业;祝愿篇。</p> <p class="ql-block"> 原第131野战医院老战友杨平安发来观后感:@邢光 你好!今天下午当我打开你发来的长达八十几分钟记述老父亲战斗一生的画卷时,就被作品的素材、画面、旁白、音乐、特别是老父亲九十三岁高龄还在镜头面前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所感染。我一气呵成看完了此片。这 是一部少有的具有感染力、冲击力的纪实佳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圆了战友们的梦,说了战友们想说的话。你就是当今传播正能量的达人,老哥向你致敬![强][强]。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祝老父亲健康长寿!祝家人美满幸福!</p> <p class="ql-block"> 父亲光辉的一生,名垂青史、彪炳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