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本次“喜迎二十大,铸魂育新人”的全县思政课优质课比赛结束,我为期两年的公开课也暂时划了个句号。我用两年的时间,给自己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 故事要从两年前在南昌的一次培训说起。那是2021年上半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小学语文的现场观摩课,第一次看到王崧舟老师上的《红楼春趣》这一课,我的内心被深深震动了。原来,语文的公开课可以上的如此诗情画意,打动人心,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做到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埋下一颗文学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教研室郭主任作为我们培训人员的领队,送给我们的一席话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依稀记得他说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随波逐流,放任自己,无论你再忙事情再多,你都一定要坚持上公开课,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两个星期要上一次公开课,最少最少,一个月要上一次精心准备的课,反复打磨,多请别人来听一听,只有这样,你才会一直都有进步。</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2021年下半年我开始参加了“活力生态”高效课堂语文课竞赛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开课比赛,万事开头难,我总算把最难的第一步迈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忘记了我第一次参加初赛是什么场景了。我选的课文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大体印象就是“假,大,空”吧,漏洞百出,教学设计一般,上课呈现不自然,教材挖掘也不够深入等等。</p> <p class="ql-block"> 随着挺进片赛,我开始找到了一点点感觉,课文的文本解读更加深刻,人物的理解上也更加清晰明了,语言运用,台风等等都有了一点进步。加上有优秀的老师指点,帮我磨课,在片赛的时候,我出线了,成功拿到了决赛的入场券。我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我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因为能进决赛,就是我以为我最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最痛苦的一段日子,是去年上半年准备参加县城决赛的那几个月。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过参赛经验的我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场噩梦。我选择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课文特别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饱满。如何在二十分钟内呈现出来达到教学目标,我绞尽脑汁。</p><p class="ql-block"> 教学设计写了改,改了删,删了重新写……各种素材找了组,组了删,删了重新找……一次次在办公室累到睡着,一个个晚上在教室里对着空桌子无声试讲……一次次的疲惫,崩溃,绝望,自卑,焦虑,退缩,再一次次咬着牙坚持,坚持,再坚持……</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比赛了,突然接到通知比赛推迟,等再次比赛,大家的课文应该都讲完了。我只能从准备的新授课公开课,又换成了复讲课公开课,又一次在大海里遨游……</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决赛的时候,我和一个老师课题一样,她提前通知了整个年级组留开那篇课文,先不要上。准备上复讲课的我傻眼了,这怎么办???比赛前一晚通宵改词通宵背……</p> <p class="ql-block"> 决赛到了,那天的阳光真的很灿烂,人也真的很多。教室里面坐满了人,过道上,教室后面,甚至窗户上都很多人趴着看。课前的几分钟真的特别漫长,漫长到它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蔓延到我的梦中。二十分钟的课上完了,我是连蹦带跳出的思源小学的校门的,并不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是我完成了自己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是啊,我做到了。曾经的我,几个人来听我的课我都会打哆嗦,紧张到忘词;曾经,听着别人能够出口就是“语文要素,核心素养,新课标理念”这些专业术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经,我对于别人能拿到教学奖充满了羡慕……那一次,我做到了。我能够站在台上完整地上完一堂课,我能自己去钻研教材,自己去设计环节,整合资源……我能在高手如云的地方,留下一个小小的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比赛结果出来,一等奖第六名。这个结果我是感到意外的,因为我对自己的课还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我能上得更好。那一次结果出来,我给很多人发了信息报了喜,激动程度不亚于……好吧,我甚至想不出我还有哪一刻有这么激动过。</p> <p class="ql-block"> 一张小小的一等奖荣誉证书,抵得过一百句“不要怕,你很棒,相信自己……”因为它让我相信了一件事——我可以!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 2022年下半年,我参加了全县的思政课比赛,又一次挑战了自己。道德与法治类的公开课,我是第一次接触,我甚至都没看过一节优质的德法公开课。随着磨课工作一步步进行,我接触的德法课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德法课一定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点和价值观”“学生听了你的课,要不仅从内心认同你的观点,还要能够对他以后的行为产生指导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p> <p class="ql-block">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是我的课《这里也要小点声》的课堂终极目标。从生活场景切入,延申到各个公共场所,引发讨论“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声?为什么?怎么做?”接着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最后回归主题。学生内化于心在于认同“公共场所应该要小点声,我们要做个文明的中国人”,外化于形在于学生上完之后很清晰地知道小点声就是说话轻言轻语,走路轻声慢步,拿放东西轻拿轻放,在课堂设计中轻言轻语,轻拿轻放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一遍,行为方面的教育意义很强。</p> <p class="ql-block"> 从我同时上过德法课和语文课的感受来说,这两种课堂,还是有挺大差别的。</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对孩子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一般来说成绩差的孩子相对来说在语文公开课上不太愿意举手,因为对文字的领悟能力不足,表达起来也会稍显吃力,甚至要绕好几个问题才能问到想要的回答,成绩好的同学往往能一语中的,因此,在语文课公开课上,为了保证教学的可控性和完整性,我总是喜欢叫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总体会呈现出一种不太自然的感觉,课堂缺少生成。</p><p class="ql-block"> 而德法课设计的问题包容度很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只要听清楚问题了,学生的答案可以五花八门,没有不对,只有不同。因此学生很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男生女生,前排后排,中间边上,都有人举手,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在这样的活泼的气氛中,我的心态也更加放松了,上之前我觉得我要努力上好给评委看,上着上着,我已经无暇顾及评委了,我的眼里都是学生,学生紧张时我安慰她,有时候回答问题说了好几个都回答不到我的目标答案,(不知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小组讨论时,你下去听的时候他们的答案是a,结果一站起来的时候,他说的是b),我就耐心地听完一个又一个的回答。尽管可能会超时,我也不急不慌。我关注着坐在角落的孩子,后排的孩子,眼神里写满胆怯的孩子,我鼓励着他们,他们也紧紧跟随着我。我的语言,动作,情感似乎和他们融入在了一起。平时每次磨课我的课时常都不够,这样一来,比赛那天时间卡的是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的设计注重单元的语文要素,把突出语文要素当作课文设计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把听说读写贯穿进教学环节中。语文课本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在一个个环节中达到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而德法课本以图片为主,一节课的课本内容就几行字,老师一看很简单,学生一看也很简单,但是你要把这几行字上成实实在在的一节课,真正把它上到学生心中,却很难。这需要我们不仅读懂课本上的字和图,更要读懂其背后的涵义,课本编排的价值观的指向性,只有这样,德法课才不会停留在表面,才能上得深刻。</p> <p class="ql-block"> 此外,语文课作为一门大学科,上好一堂课你能找到的资源数不胜数。随便搜一篇课文,就能找到许许多多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你可以向大神们尽情学习,在学习和参考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而德法课我们能找到的素材和资源并不是很多,大家看过的“母版”课可能都是同一节,这就需要老师在“新”字上多下功夫。课堂新颖别致,才能容易出彩。</p> <p class="ql-block"> 说到新,也是语文和德法课的区别之处。语文课文的选编上时间跨度从古至今,地域从中到外,都囊括其中,各种人物精神永垂不朽,各种写法技巧,情感领悟也都相差不大,因此我们在补充资料或者拓展延伸时不必太过考虑其时代性特点。</p><p class="ql-block"> 但德法课却不同,作为一门政治性较强的课程,它紧跟时代步伐,因此在选取素材时,要注意其“年龄”,过于老旧的新闻图片视频需要斟酌是否合适。在主题升华上,也要注意它是否与当下的核心素养价值观相符。</p> <p class="ql-block"> 从2021年第一次参加公开课比赛,到2023年思政课比赛结束,其中经历了太多太多,成长了太多太多,需要感谢的人也有太多太多……如果没有你们的引领、指导、支持、帮助、鼓励,我一定不会有现在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过来,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今后的我,也将继续一路走下去,因为我明白:最好的自己,永远在前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