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进修之旅3/4(1992.11.3 — 1994.05.31)德国城市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仅收集我在德国走过的一些城市的片段记忆。这些城市与德国近代、现代史的一些大事件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意志民族起源于公元9世纪。德国人称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962 - 1806年)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第一帝国是德意志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与现今德国有历史渊源。1806年,第一帝国被拿破仑推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今的德国起源于1871年。1864年普鲁士邦的首相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收回北方被丹麦占领的土地;1866年“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德国南部多个邦脱离法国统治;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第二帝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意志帝国在1914年8月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1月11日宣告失败,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覆灭。这次战争造成了参战国1000万军人和600万平民的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对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和海外势力范围做了重新规定。即,法国收回了之前普法战争时被德国占领的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奥伊彭和马尔梅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投票决定(1920年该地区划入丹麦);德国东部的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的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归还波兰;但泽地区则作为国际自由市。此外,德国的萨尔地区为国际联盟托管15年,以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归属,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和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莱茵河以东50千米不得设防,莱茵河以西和东岸桥头堡由协约国军队占领,此后将视条件分15年逐步撤军;基尔运河永久开放,与德国和好的国家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出入;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合约共损失了德意志帝国13.5%的领土,12.5%的人口;其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被主要协约国瓜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帝国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希特勒自称为第三帝国。希特勒于1939年9月1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宣告完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精神,德国东普鲁士被瓜分。其中,默默尔地区是现今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东普鲁士北部地区的哥尼斯堡成为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德国东部的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以及但泽自由市全被划给了波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二战后的领土面积357000平方公里,比战前魏玛共和国领土面积469000平方公里减少了2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945年6月5日起,德国分成 4个部分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4国占领德国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纳粹,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将德国建立成一个和平民主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后,美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开始计划遏制苏联,重新考虑德国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并把德国看成是他们对苏的 “前哨阵地”。1947年,美苏关系彻底破裂,美英法合并占领区。1949年9月,在西方各国共同推动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首都选在波恩。苏联为维护自身利益,同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历史都城,二战后的柏林被美、英、法、苏联四国分区占领。美、英、法三国占领的西柏林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苏联占领的东柏林则成为东德的首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一下子成为冷战双方斗争的前线。西方阵营从空中支援西柏林,维持西柏林的运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柏林2018年人口360余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在1415年为勃兰登堡侯国的首府。1701年至1870年是普鲁士王国首都,1871年至1918年是德意志帝国首都,1918年至1933年成为魏玛共和国的首都。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上台执政,柏林又成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的首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ederic William II;生于1744年9月25日,卒于1797年11月16日,1786年8月17日-1797年11月16日在位)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门高20米,宽65.5米,纵深11米,有5条通道,整幢建筑用砂岩砌起。城门最上方,是胜利女神尼凯(对应罗马女神维多利亚)驾驭的四马战车青铜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年战争 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于1756年5月17日开始,1763年结束,持续时间长达七年,故称七年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不仅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象征,被称作“德国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墙从1961年8月始建,自勃兰登堡门向两边延伸,全长160余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从此,西柏林被围成一个孤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6月,柏林墙拆除之后,勃兰登堡门前一带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线,柏林墙的水泥块都成了附近小商店的出卖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1989年拆除前的柏林墙(名信片图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今,柏林墙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段位于施普雷河畔,全长1.3公里。1990年有高达百位艺术家到此创作,成为闻名世界的河畔露天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兄弟之吻》 是对1979年在东德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独特的亲吻照片的夸张涂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柏林结束了长达50年的分裂局面。德国议会于1991年重新确立柏林为德国首都,政府各部机构先后从波恩迁往柏林。尽管柏林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重镇,曾经是希特勒的老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加大对东德经济的投资,力争东、西两德平衡发展。然而,德国经济很不景气,特别是钢铁、机械制造行业严重下滑,包括西门子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裁员,大众汽车公司率先通过四天工作制变相降低员工工资,西德老百姓对此很不满意。东德的老百姓也有不满,他们的生活水平与西德老百姓相比的差距不能马上改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29日晚上,我与同来参观柏林水工业展览的、原在对外经贸大学一起学德语的几位同学一起登临位于东柏林的电视塔。在夜间街灯和轿车车流灯光映照下,整个城市呈现在眼底,真可谓“璀璨夺目,宏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两德统一后得以精心修缮,其顶部增建了一个巨大玻璃半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式宫廷大教堂,于1894年奠基,1905年竣工,华丽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教堂穹顶的回廊看到的柏林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也是德国文化最大的对外窗口。历史悠久的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以及柏林工业大学都是德国著名学府。其中,柏林洪堡大学在化学、医学、物理学和文学领域培养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截止2016年列于全球院校诺奖得主排名第14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柏林有3所歌剧院、150家剧场和剧院、170座博物馆、300座画廊、130家电影院和400家露天剧场。柏林爱乐乐团享誉世界。柏林每年还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西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由其孙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1891年奠基、1895年建成。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严重,战后保留了教堂钟楼的残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教堂旁边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对柏林进行了314次轰炸,投掷了65000吨炸弹,造成了35000人的死亡。例如1945年2月3日,美军出动了近1000 架B-17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摧毁了柏林1/4的市区,以及四郊和市区内的150多座电气、军火、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炸死1万多人,并使150万人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打响了激烈残酷的城市攻坚战役,柏林大街小巷全部变成断壁残垣,250万栋建筑化为乌有,目力所及之处,全是瓦砾。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原本被德军引以为傲的80万士兵,在短短二十几天内,32万人被歼灭,48万人被俘虏。超过1万门火炮和1500辆坦克、4500架战斗机被苏联缴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攻克柏林战役,苏军集结了250万部队,其中作战部队206万人(含波兰军队15.6万人)。占绝对优势的苏军仍然付出了阵亡8.1万人、负伤28万人的代价,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林成为一片废墟后,西方专家们感慨,“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吞噬了太多德国男人的生命,盟军不得不征召所有年龄介于15-50岁的妇女从事繁重的废墟清理劳动。在1947年7月美国启动的马歇尔计划支持下,源源不断的物资、设备等进入西柏林和西德,开始了战后重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向联邦德国提供了36.5亿美元的援助,到1950年,西德的经济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被纳粹屠杀的600万犹太人而建立的“大屠杀纪念碑群”位于勃兰登堡门外不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群场地约19,000 平方米,上面覆盖着2,711块石碑状混凝土板,在倾斜的坡地上以网格图案排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意志帝国”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被分割了土地、解除了武装,同时还需要向各胜利国交纳一大笔战争赔款。当时,德国国内的经济几乎崩溃,民众苦不堪言,德国境内的一部分犹太人却疯狂囤货,哄抬物价,乘机发国难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特勒瞅准时机,并利用深植于德国民众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节,大肆鼓吹“犹太瘟疫”论,为其灭绝犹太人的口号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一步一步升级。第一步是登记,佩戴犹太人标志。当时的犹太人没有预见到后来面临的恐怖命运。第二步是将犹太人隔离开来,投入集中营。第三步就是众所周知的毒气杀人工厂对犹太人的大屠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纳粹残害犹太人是最反人类的暴行。二战期间,犹太人在纳粹统治期间近乎绝迹,死亡人数超过600万,其中有400万人在集中营死亡。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仅是纳粹德国在欧洲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波茨坦(德文: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与柏林仅相距3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亦称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s Großen)于1745年命人在这里修建了他的夏宫,历时50年才全部完工。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王腓特烈二世 / 腓特烈大帝是修建勃兰登堡门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伯父。1786年,没有子嗣的腓特烈二世去世后,腓特烈·威廉继承了普鲁士王位成为腓特烈·威廉二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名称取自法文SANS SOUSI,称为无忧宫。1990年,无忧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忧宫建在山丘之上,是一座仅有十间主要房间的单层别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忧宫的梯田状葡萄园依坡逐层向下展开,6层弓形大台阶的底层有一个大喷水池。喷水池周围立有12座罗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的花园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喷泉周围有12座罗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园甬道上也有罗马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喷水池沿右手边的林荫小道往前走,是一座圆形的中国亭子( Chinesisches Haus ),亭子周围立有各种亚洲形态的人物雕像。所有人物雕像,包括整个亭楼外壁都镀了真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之战结束后,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s Großen)在波茨坦“无忧”宫殿花园尽头建起这座大型的贵宾楼 — 巴洛克晚期风格的“新宫”。在此下榻的都是普鲁士国王的贵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持续七年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宫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这幢英式乡村建筑风格的别墅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Hamburg)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不远。万吨海轮可从北海沿易北河航行120公里抵达汉堡,易北河的主道和两条支道都横贯汉堡市区。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条河汊和小运河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网而遍布市区,因而汉堡港是河、海两用港,成为欧洲河与海、海与陆联运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到了易北河就想起“易北河会师”这一著名历史事件。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联接。为庆祝盟军易北河会师,斯大林命令莫斯科鸣放礼炮,并发表《告红军和盟军书》,向红军和盟军致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是德国的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人口170余万人,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同时也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港拥有300多条国际航线,同世界上1100个大型港口保持联系,每年进入港口的船只近两万艘,年吞吐量6000万吨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市是欧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拥有大小桥梁2400多座,比意大利威尼斯城还要多5倍,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的交通发达,船只可沿河道从四面八方抵达市区中心,许多人乘船上班或购物。陆上交通密如蛛网,地下铁路四通八达,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长450米,与河面上的柯尔布兰特公路桥构成两岸联系的两条纽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于1919年的汉堡大学是全国最大的大学,还有音乐、美术学院以及工程、航海等专业学校。音乐家门德尔松与勃拉姆斯分别于1809年2月3日和1843年5月7日诞生于此。汉堡市风光秀丽,文化古老,名胜众多,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到过汉堡两次。一次是参观完1994年CeBIT博览会后,在汉堡住过一夜即前往德国最北城市基尔。第二次是2000年陪同客户考察完德国升船机项目后在这里住过一夜。两次都没有时间在市中心看看她的美丽市容,感受她的文化、音乐底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中,汉堡不仅是德国最大的港口,最大的潜艇、军舰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城内有上万家航空零部件工厂、发动机工厂和炼油厂,150多万人为战争工业工作,摧毁这里必将极大地削弱纳粹德国的战争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英美盟军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英国较近的</span>汉堡作为猛烈空袭的第一个德国大城市。从1943年7月24日午夜至29日晚,先后5天里出动了3000架飞机投弹约9000吨,造成至少45,000人死亡,19万多人受伤,摧毁房屋25万栋,一半以上城市被摧毁,致使100万平民无家可归。仅1943年7月27日一晚,英军派出787架飞机,投弹2300余吨,造成30000人死亡,离仓库城不远的Hammerbrook工人住宅区原有27000人,轰炸后只剩100余人生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军轰炸机投下的铝热燃烧弹最具破坏力。它在城市中引起的猛烈大火迅速形成一个直径2400米,高4000米的炙热火柱。火柱中的玻璃被熔化,马路上的沥青在燃烧,汉堡城上空的氧气都几乎耗尽了,接着又与附近的冷空气形成强大的对流生成大风,城内的大树被这股大风吹得连根拔起。许多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因空气被强风抽走而严重缺氧昏死过去,走出防空洞的人又被外面带火的大风暴所焚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7月25、26日白天,美军继续派出235架次飞机对汉堡进行了轰炸。不同于英军主要对民用设施的轰炸,美军主要在白天轰炸造船厂等军用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位于德国东南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北距首都柏林150公里,西邻古城莱比锡、魏玛,南面则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向东可至波兰弗罗茨瓦夫,处于多国通衢地段,是中欧非常重要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它曾长期作为萨克森王国的首都,拥有众多精美的艺术品收藏、巴洛克教堂和精致的巷弄,许多艺术家、文化人士和商人云集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我有机会在这个城市停留过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的欧洲战场,东线的苏军已经攻到离柏林只有70公里远的奥德河畔,东线和西线的距离越来越近。为配合苏军作战,并给予纳粹德国最后致命一击,英美空军计划对德国东部的工业城市进行轰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中,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的工业中心之一,有127家工厂和5万名熟练工人为德国军队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战争物资。这些工厂中,有多家飞机零部件工厂、一家毒气工厂、一家高射炮和野战炮工厂和一家光学器材工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累斯顿还是几条关键铁路的中转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铁路、慕尼黑-布雷斯劳铁路和汉堡-莱比锡铁路都在这里交汇。每天都有满载坦克、大炮、士兵的火车,以及数英里长的卡车车队经过德累斯顿。另外,德累斯顿还有大批从东线撤退下来的军队和难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13日,英国皇家空军拉开了轰炸德累斯顿的序幕。下午5点,244架兰卡斯特重型轰炸机携带500吨高爆弹和375吨燃烧弹从英国陆续起飞,直扑1100公里外的德累斯顿。晚上10点,这些轰炸机在德累斯顿上空2400米的高度投弹,数百吨炸弹从天而降,在几分钟之内倾泻到德累斯顿的土地上。3个小时后,第二波529架轰炸机攻击又来了。此时德累斯顿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在地面97公里外和在空中800公里外都能够看到巨大的火焰,浓烟上升到4600米的高空。第二波轰炸机只好在火势的边缘投弹,1800吨炸弹再次火上浇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4日白天,美国陆军航空队的316架B-17轰炸机在德累斯顿未被轰炸的地方继续投下了771吨炸弹。由于城市有的地方被浓烟和云层覆盖,一些B-17轰炸机只好使用雷达瞄准投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5日白天,原计划轰炸莱比锡附近一座炼油厂的美军B-17轰炸机群,由于该炼油厂被云层阻挡,因此这些轰炸机又把炸弹全部扔到德累斯顿才返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盟军针对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连轴轰炸,总计投下了3900吨炸弹,城市受损区域达300平方公里,75000座建筑物被完全炸毁,近十万座建筑物受损。德累斯顿及郊县大约有65万居民和20多万难民。大轰炸造成死亡人数在25000~35000之间,因为统计困难,史学界对这一数字还在不断进行研究。德国官方记录的掩埋人数为21271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这三天,英美对德累斯顿的轰炸,是整个大战中最具毁灭性,也最受争议的一次轰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前述对柏林、汉堡和德累斯顿的狂轰滥炸外,英美盟军对人口10万人以上的61个德国城市的无差别轰炸还造成了科隆90%的城区被摧毁,法兰克福市区80%的建筑成为废墟,杜塞尔多夫也几乎全城被摧毁。被战火夷为废土的德国城市名单还有莱比锡、马格德堡、基尔、吕贝克、明斯特、慕尼黑、维尔茨堡、美因茨、纽伦堡、克桑滕、沃尔姆斯、不伦瑞克、汉诺威和弗赖堡等主要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百度查询:从1939年10月至1945年5月,据美国统计,英美盟军对德国本土联合进行了44.4万次轰炸,投弹量达50万吨。这些城市人口共 2500 万人,被炸死30万人,伤78万人,无家可归者750万人,毁房360万户,占全国住房的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德国空军部的记录,德国人民死于轰炸者逾25万人, 重伤者30.5万人。西德统计局 1956 年发表的数字为平民死亡57万人,伤88.5万人,还不包括警察、民防人员、外籍工人及战俘在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从网上下载的科隆被轰炸后的惨景。</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30日英国皇家空军1,047架轰炸机向科隆投掷了1,500吨炸弹,90分钟内摧毁了600公顷范围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后,大批德国高科技和工业企业选择了向南部转移,巴伐利亚成为了德国的新兴工业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州(除城市州外)。GDP总量在德国仅次于北威州,名列全国第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人口为130万左右,是仅次于柏林和汉堡的德国第三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老城区的中心在玛丽安广场(Marienplatz)。广场北面是新市政厅,建于1867年,其最显著的标志是高85米的大钟楼,钟楼里有德国最大的木质人偶报时钟,每天11点和12点(每年5月至10月还会增加晚 17点和21点两个时段)整点报时前,上下两层木偶会转着圈地舞动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夜之后,还有人在这里弹琴唱歌,久久不愿散去。右边的四位美女来自英格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玛丽安广场往西,有两个绿色“洋葱头”尖顶的双塔建筑,是圣母教堂(Frauenkirche) ,长109米,宽40米,双塔高达99米。其样式属于后哥特式风格,是慕尼黑市的地标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毁于轰炸,1953年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处拍摄的圣母教堂(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四季,玛丽安广场周围的街道总是人潮涌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中的统帅堂正中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巴伐利亚军队的纪念雕像。两侧的狮子雕像象征狮子亨利(Heinrich der Lōwe,1129年~1195年8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狮子亨利最大功绩在于越过易北河,占领了许多斯拉夫部落居住的地区。他于1158年下令建造慕尼黑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是纳粹的诞生地,也是纳粹党总部所在地。统帅堂作为第三帝国的圣地,常举行各种庄严盛大的仪式(下面的历史照片来自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慕尼黑在二战期间,先后遭到盟军71次空袭。二战末期,慕尼黑70%的城区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几乎被从地图上抹去。当时德国为了防御盟军的空袭,在慕尼黑部署了300门重型高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后重建期间,慕尼黑清除的部分废墟堆积成了后来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中心的人造山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战历史中,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是二战全面爆发的助推器。1938年3月,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 民族自决 ”为名,占领其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主体中有360万德意志人。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这是英法主推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凯旋门是巴伐利亚路德维格一世国王命人于1843年至1852年间修建,以纪念巴伐利亚军队对拿破仑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损坏,如同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只是局部加以重建。背面的题词是“dem sieg geweiht, vom krieg zerstort, zum frieden mahnend”,意思是“建于凯旋,毁于战争,谨记和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二战结束后,慕尼黑处于美国占领区,整个城市按照战前规模、保持战前的街道格局重建起来,城市有进一步发展,经济快速复苏,成为德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并且在1972年主办了奥运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意志博物馆( Deutsches 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有50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大约28000件展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10月,CDG组织参观了这个博物馆,我看了一部特大宽银幕电影“蓝色的星球 — 地球”。银幕有400平方米的面积,这种面积的IMAX银幕大约在20年后才在中国国内市场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照片从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宝马公司博物馆(BMW Museum)环绕式设计空间里的一台展品汽车。各类宝马汽车、宝马摩托车、轻骑和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样品都按照不同年代和时期排列展出,相关背景和历史的图片音像资料则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各类博物馆遍布市区,其中多数周末都免费开放。从1993年10月来到这个城市,我还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西门子博物馆、绘画陈列馆、巴伐利亚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有欧洲最大的一个城市公园,占地350公顷,由于园林营造上效法英国, 园中草地开阔、草坪浓绿、林荫密布、野鸭嬉水,因此起名“英国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北部以树林为主,多幽静小路,人较少,能看见骑车跑步的市民。南部有大片的草地,是有名的FKK(天体浴场)场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中有一座建于200年前的古朴的楼阁式五层木塔,有些像中国少数民族的塔型,被称作中国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的慕尼黑大学就在英国公园附近。她的全称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始建于1472年,在德国非工科大学中常年排名第二,截至2016年以35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球院校诺奖排名中位列第17名。</p><p class="ql-block">慕尼黑工业大学也很著名,截至2016年已培养出2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球院校诺奖排名中位列第32名,也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母校。</p><p class="ql-block">此外,慕尼黑还有商学院、音乐和戏剧学院,以及慕尼黑电视与电影大学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有许多画廊、剧院和各种音乐会。如果不去50或60马克一张票的一流音乐厅,可去附近“文化中心”聆听免费或票价很便宜的小型音乐会,如中、小学生的小提琴演奏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慕尼黑只有130万人口,但有10条线路的区间火车和6条地铁线,外加公共汽车线路,人们出行上下班、购物和参观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芬堡皇宫位于慕尼黑的西北郊,建于1664年,于1675年落成。宁芬堡是巴伐利亚历代王侯的夏宫。宫殿主楼雄伟壮观,呈几何式对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对模特再现了当年的皇宫贵族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市小区周围有许多绿地,是老年人和儿童们的活动天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沿伊萨尔河岸骑行是件很惬意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尔河从城中穿过,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夏天,这里常有各种聚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伦堡(Nürnberg)是巴伐利亚州仅次于慕尼黑的第二大城市,与它相邻极近的姊妹城市埃尔朗根(Erlangen)是世界著名大企业集团西门子公司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纽伦堡圣母教堂(Frauenkirche),位于纽伦堡主集市(Hauptmarkt)前,建于1352年,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的藏宝库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周末广场集市。每年的圣诞市场也在这个广场举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静的佩格尼兹河(Pegnitz)和河上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纽伦堡圣洛伦茨教堂(St.Lorenz),高约81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伦堡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多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纳粹德国时代的纳粹党借助纽伦堡的历史传统,使纽伦堡成为纳粹党一年一度的党代会会址。在这座城市的东南郊区,占地超16平方公里的全国党代会集会会场是希特勒举办军事游行的重要场地,前后举行过8次全国党代表集会 (1927, 1929 ,1933到 1938)。其中 1934 的集会被拍摄成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纽伦堡成为英美盟军的重点轰炸城市,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老城区90%的城市建筑被毁,6000多居民身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于1945年10月18日在柏林举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于1946年10月1日结束。在前后216次的法庭审判中,超过5000人被控有罪,800余人被判死刑,不过最终只有469名战犯被执行绞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伦堡审判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的组织者、阴谋者、煽动者和计划执行者进行的国际审判,开了将战犯押上国际法庭接受法律惩处的先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照片是纽伦堡街头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被卷入的有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以上的人口,总计死亡7000万人上下(6015万至8068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2257万至2548万,平民死亡3758万至5520余万人。平民中相当一部分死于交战各方、特别是纳粹德国的刻意杀戮,更多一部分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胜负双方的伤害从来是双向的。以下未计入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仅是与欧洲战场相关的不完全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军人包括死亡的战俘共死亡531.8万人,其中对苏作战死亡418万人。平民死亡110万至315万人,总计军民死亡641.8万至846.8万人,基于战前全国7000万人口,死亡率9.17%至1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联军人在苏德战争中死亡681.7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苏联平民死亡1270万至 1460万。总计苏联军民死亡2135.6万至2325.6万人,基于战前16852.4万人口,死亡率12.88%至13.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军人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二战未央及美国本土,平民死亡人数忽略不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军人死亡38万人,其中,在欧洲和北非死亡35万。平民死亡2万左右。英国军民死亡共计40万人左右。(另有一组数据:英军死亡38.38万人,平民死亡6.7万人,军民死亡合计45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黑暗历史的结束,也是德意志民族同过去的纳粹划清界线、深刻自我反省的开始:国家不能容忍极权主义的存在,国家的崛起绝不能变成希特勒那种纳粹独裁者个人欲望和疯狂的膨胀剂,不能让他们以“国家”的名义发动战争,将国家和人民推向战场,让无数青壮年和没有反抗能力的无辜民众活生生地永远消失,无数家庭破碎,世代痛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争让德国经济遭受了一场浩劫。由于战火的摧残,德国到处是废墟和流民,国家经济几乎被摧毁殆尽,老百姓缺衣少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波茨坦会议决议,苏、美、英、法从德国获取的战争赔款均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考虑到苏联战争损失最大,苏联还可以额外从西方占领区取得25%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联为尽快恢复国内经济,从苏占区拆迁企业676家。西方估计,包括西占区在内,德国被拆迁的企业数字可能达到1367—2033家。这些企业涉及造船、飞机制造、重型机械、光学和精密机械行业,还包括生产能力很小的轻工行业(如纺织、造纸、酿酒)。拆迁的规模包括整座工厂,拆迁的设备包括主要机床、厂内发电站、电话机和交换机、管道、汽车、城市有轨电车和铁路轨道等等。高峰时,每天通过铁路运往苏联的设备达836车皮,通过水路运输的设备达12.5万吨。凭借这些运回国内的工业设备,战后苏联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尤其重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苏联还以劳务赔偿的名义征用了德国大量的科技人员和战俘。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6年10月,苏联将总计2370名学者和工程师及其4600名家属运抵苏联。这些专家一半以上拥有院士头衔,甚至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工程师,绝大多数所从事的工作与军工相关,如飞机制造、火箭研制、光学、原子能等。至1948年时,在苏联工作的德国专家、技术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已有20 万人之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重工业和能源企业大都集中在美英法占领区。自美苏关系进入冷战后,1946年5月美国通知苏联“美占区将不再向苏联提供赔偿”。因此,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遭受灭顶之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的德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科技大国,研发出古斯塔夫巨炮、鼠式坦克、飞碟等非常规武器,在装备领域的研发能力远超美英等科技大国。在二战初期,德国就在着手研制核武器,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于是,在攻克柏林之前,美国军方与情报部门就联手制定了一项名为“回形针”的特别计划,拟定了一份涉及弹道导弹、空间技术、喷气式飞机和潜艇等技术的一份1500多名德国顶尖科学家的名单。德国投降后,美国立刻派出特别行动队开始按名单抢人。到1953年,544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因回形针行动而在美国工作。最终,516人成为美国公民。此举大幅度提高了美国战后的科技发展能力,快速实现经济腾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些专家之中,有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著名火箭专家韦纳·冯·布劳恩。他对V-1和V-2火箭的诞生起了关键性作用。大战结束之际的1945年5月2日,布劳恩及其科研班子投降美国,1955年加入美国国籍,继续在美国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研究,曾获得一系列勋章、奖章和荣誉头衔。1969年,他领导研制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1981年4月首次试飞成功的航天飞机,当初也是在布劳恩手里发端的。得益于这位“现代航天之父”,至今美国仍在航空航天技术上保持着领先优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从网上下载的照片是被带到美国的104名纳粹火箭专家。其中就有冯·布劳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德国乘火车旅行极为方便,各大火车站均是开放式结构,没有中国车站式样的验票入口。可能是因为乘车人数没有中国这么多的原因,换乘火车无须签票,均可按事先选定的车次自由上下车。火车开动后,会有列车员前来座位上检票。站台上到处可见的火车时刻表的排列非常便于旅客选择车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我从拉多夫采尔去往600公里外的杜塞尔多夫,打算在中途经过的斯图加特(Stuttgart)停留四个小时,从10:20下车算起,我可以在14:00至16:00的时段中找我下一个目的地的火车车次或中转车站。上火车后,该趟火车在各车站的停车时间,以及可换乘去其它目的地的车次和时刻都一目了然地列印在单页时刻表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街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赛德斯-奔驰总部和斯图加特大学是斯图加特市的两张名片。前者的著名原因自不待言,后者则是1900年成立的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的九所德国理工高校之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图加特王宫广场。</p><p class="ql-block">这座王宫建于1746-1807年间,当时在位的是符腾堡公爵卡尔二世 • 欧根(1728-1793)。王宫建成后,入住的是符腾堡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新王宫呈巴洛克晚期风格,拥有365间房间。</p><p class="ql-block">眼前的这座建筑是二战后在1963年重建完成的。现在这里是巴登-符腾堡州财政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图加特州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德堡(Heidelberg)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法兰克福南约80公里处的内卡(Neckar)河畔,是德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大学城。二战时期,海德堡幸运地躲过了盟军飞机的轰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桥下流过的清流、映照着山上的古堡,矗立的青山绿树、掩盖着两岸的白墙红瓦,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迷人的色彩。怪不得诗人歌德“把心遗失在海德堡”,马克·吐温说海德堡是他“ 到过的最美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这座石桥有9个桥拱,于1786─1788年建造。河南岸有一座桥头堡巍然屹立,与山上的古堡遥相应衬。桥头堡有两座圆塔,塔下面的门洞原来是海德堡老城的入城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早在16世纪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截至2016年诺奖得主排名位列全球院校第13。此外,该校有18位莱布尼茨奖(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及2位奥斯卡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2016年,列入全球院校诺奖得主排名前50的德国7个院校一览表:</p><p class="ql-block">43人,哥廷根大学 排列11位;</p><p class="ql-block">41人,海德堡大学 排列13位;</p><p class="ql-block">40人,柏林洪堡大学 排列14位;</p><p class="ql-block">35人,慕尼黑大学 排列17位;</p><p class="ql-block">20人,慕尼黑工业大学 排列32位;</p><p class="ql-block">19人,弗莱堡大学 排列33位;</p><p class="ql-block">14人,法兰克福大学 排列43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知名大学以外,还有以下优秀的大学都有诺贝尔奖得主:1.波恩大学 8人,2.基尔大学7人,3.汉堡大学6人,4.亚琛工大 6人,5.吉森大学 6人,6.卡尔斯鲁厄大学 5人,7.柏林自由大学 5人,8.纽伦堡大学 4人,9.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4人,10.布伦瑞克工业大学3人,11.斯图加特大学3人,12.汉诺威大学3人,13.罗斯托克大学 3人,14.明斯特大学 2人,15.科隆大学 2人,16.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 2人,17.美因茨大学 2人,18.耶拿大学 2人,19.哈勒大学 1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近300名诺奖得主的数据是德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二战前的德国工业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还是德国战后崛起成为欧洲强国的原动力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登-符腾堡州的弗莱堡(Fraiburg)是一座大学城。其中,建校于1457年的弗莱堡大学历史上曾产生过19位诺贝尔获奖者,截至2016年位列全球院校诺奖得主第33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黑森州最大城市,位于美因河右岸,临近美因河与莱茵河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欧洲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之一。德国最大的100家工业企业中有20家总部设立于此。这里拥有332家银行(其中194家是外国银行),770家保险公司。欧洲央行和德国中央银行,继纽约和伦敦之后全球第三大股票交易所也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是德国最重要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枢纽,法兰克福机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机场和航空运输枢纽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底是我离开德国的时间,想着再也不会回到这里,趁一次经过法兰克福的机会,我专程从市内乘坐地铁去法兰克福机场巡礼了一番,再看看机场的规模和跑道上飞机的频繁起降。没有想到,之后我又有5次机会从国内飞来这个机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市中心的罗马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马广场是法兰克福仍然保留着中古街道面貌的唯一广场。广场旁的旧的市政厅阶梯状人字形屋顶别具特色。广场中间竖立着面向旧市政厅的正义女神喷泉,女神手持象征公正的天平。照片中央是凯撒大教堂,建于1239年,曾是德国国王加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世纪时期,罗马广场是整个法兰克福的中心广场。集市和商品交易会,以及政治性集会和法庭审判都在这里举行。这个地方可能是由当时主宰了当地商界的意大利商人命名的。二战中,围绕着这个五角形广场的桁架楼房遭到了彻底摧毁。二战后不久,广场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大学的全称是“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德语: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以纪念世界级文豪歌德在文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贡献。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相比于德国其他历史悠久的名校,法兰克福大学在百年的发展中迅速繁荣,已有19人获诺贝尔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是该校的毕业生。美国曼哈顿计划期间,他在1943年主持创建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而后于1945年7月主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爱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某种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学生正在进行慈善募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塞尔由德文Kassel (堡垒,要塞)演变而来。卡塞尔市是黑森州以人口计的第三大城市,居于法兰克福和威斯巴登之后。它的威海姆苏赫山地公园(Wilhelmshöhe Park)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欧洲最大的依山而建的巴洛克式公园。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设计,修建于1701-171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卡塞尔是德国飞机坦克的制造中心,饱受空袭轰炸,成为一片废墟。经过战后重建,卡塞尔转变成了一座经济文化发达的现代化都市。今天卡塞尔是个重要的工业城市,火车机车、卡车、公共汽车等产品具有世界声誉,德国的高速火车也是在这里制造的。卡塞尔又是交通枢纽,设有高速铁路车站,几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方半山腰上屹立了一座威廉宫。它是威廉姆苏赫高地公园一部分,建于1786 - 1797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威廉宫不仅独具风格,目前还是历代大师画廊(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所在地,是全球首屈一指的17世纪画作收藏机构。在此能看到鲁本斯、伦勃朗、提香和丢勒等巨匠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受郭同学邀请,我到德国最西边的城市亚琛(Aachen)停留了两日。郭同学在亚琛某研究机构进修,是我的武汉老乡,比我高一届在《中德语言培训中心》结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琛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创新驱动力之一。从1905年至2013年有6位诺奖得主,有10位莱布尼兹奖得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琛工业大学附属医院外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筑界风行模块化设计与预制建造。施工过程中空调等管线很难在建筑内部完美解决,于是建筑师将各种管道外置,这也贴合了以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代表的高技派审美取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德语:Niedersachsen)首府,我在1993和1994年来过这座城市三次,两次为看展览,一次参加CDG进修结业总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它的第三产业已占就业人数的2/3,除商业、金融、保险业外,汉诺威最著名的就是会展业和旅游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恩豪森王宫花园,占地50公顷,由大花园、小山花园、乔治花园和威尔芬花园所组成,原属于汉诺威王室遗产。二战中花园大部分建筑被炸毁,1966年才得以部分重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1692年至1866年,德国汉诺威地区被汉诺威选帝侯国统治。花园由汉诺威选帝侯Ernst Augusts夫人Sophie (索菲亚,1630年10月14日-1714年6月8日)主持修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03年,汉诺威被法军占领,直至1814年拿破仑倒台。为给予英国国王在德意志事务上的发言权,在1814年10月维也纳会议上决定将汉诺威选帝侯国提升为汉诺威王国,并与英国组成共主邦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诺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整个城市的三分之二被轰炸成为废墟。1947年英占区军政府下令在汉诺威举办工业博览会,有几十万人前来参观。随后,每年四月有来自全球不下6000家厂商参展,成为世界最新机器设备和新技术的风向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一年一度的工业博览会外,1986年起又从工业博览会分出CeBIT(办公技术、信息通信展览),航空博览会,国际建筑博览会等,把博览事业提升到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园里的金色大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诺威新市政厅,是德国汉诺威市长办公所在地,经过12年的建设,1913年6月建成。从那以后汉诺威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再使用老的市政厅,改迁到新市政厅工作。</p><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建筑受到损坏,战后得到修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诺威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熟的教育体制,尚学的社会风气,对学术权威的尊重及信赖,再加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这些因素孕育出以下众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后来者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推动了德国乃至人类的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p><p class="ql-block">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缩写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学派创始人;</p><p class="ql-block">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p><p class="ql-block">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裔德国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p><p class="ql-block">恩格斯(德文: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p><p class="ql-block">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p><p class="ql-block">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p><p class="ql-block">保尔·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1875年6月6日-1955年8月12日),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p><p class="ql-block">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出生于德国波恩,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p><p class="ql-block">门德尔松(德语: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p><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5.7 - 1897.4.3),德国钢琴家、作曲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琴(德语:Wilhelm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1901年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发现的X射线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普朗克(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犹太裔德国现代物理学家,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p><p class="ql-block">沃纳·卡尔·海森堡(德文原名: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p><p class="ql-block">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研制了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他在印刷术上的贡献在于,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印刷工艺。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进行快捷、大批量的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德国宗教改革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德国生活的这19个月里,以下一些印象十分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德国人严守公共纪律。</p><p class="ql-block">记得刚到萨布吕肯过一条比较僻静马路时,我们按下了过街红绿灯,看两端无车来往,不等信号灯变绿就过马路了。这时来了一辆车正遇我们按下的信号灯在他前方变红,明明再没有人过马路,小车司机硬是要等到绿灯才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离开德国之前,我去邮局提取储蓄本上的存款并销户时,我身后的人没有保持足够的一米距离,受到工作人员对他的严厉提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德国年青人个人生活极为简朴,特别能吃苦。</p><p class="ql-block">如果工作环境没有礼仪需要,同事们上下班的衣着打扮都很平常,平日一袭牛仔裤,冬天里外加一件质地不错的风衣或呢大衣。在旅游中,男女青年们背着塞有睡袋毛毯的超大旅行背包上下火车或步行。德国女青年似乎从不施粉黛,在办公室或在街上没见过夏天有穿裙子的,她们的脸孔总在洋溢着自信的神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安全要求。例如,自行车横过马路一定要推行,上路一定要有摩电发光的前后灯;小孩骑车不光要戴头盔,还一定要在车尾插个反光小旗子;路上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坑,一定要把四周密密实实地用围栏堵满,还要配上警示灯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是无处不在的德国标准体系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它原是作为标准化协会的注册会标,以后广泛用于各种产品。例如,DIN 1451规定了作为交通标志和路牌,以及技术文档和绘图的主要字体;DIN17006规定了钢铁材料的规格……。还例如,公共建筑物或目力所及的场合,如街道路灯电杆、公共邮箱、无外窗的厕所通风等等都有相应的DIN标准加以规定。</p><p class="ql-block">为方便工业电气元件的安装,德国标准化协会还特意规定了一种宽度3.5厘米的“DIN导轨”,支持符合此标准的电气元器件方便地卡在导轨上而无需螺丝固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德国回来这么多年里,每当我在我家附近公园里看到刚更新竖起的有些路灯杆不直溜,马路上新铺的盲道上下坎不平滑,住宅楼道里的各种电缆、光纤如乱麻一般……。如果有了各自的标准,会不会都做得更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当代,从1970年12月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的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1974年5月年至1982年10月),到“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1982年10月至1998年9月27日),再到坚持务实外交的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10月至2021年10月),他们都是难能可贵的实操政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德国有新的创新和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