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第221篇 中原曾经大象成群

索易演义

<p class="ql-block">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21篇 中原曾经大象成群。</p><p class="ql-block">在洛阳博物馆里有一头长5.7米、高2.8米的完整大象化石。这副大象化石的发现地是今天的涧西七里河村。1994年,考古人员在地下17米深的地方发现了这个大象的化石,经过考古人员判断,这是一只古菱齿象,距今时间为3~5万年。考古发掘结束后,大象化石被送到了北京。三年后,大象化石得以修复并复原。洛阳出土的古菱齿象化石印证了中原曾经是象群繁衍生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省的简称是一个象形文字——豫,即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豫的本义就是产象之邑。这表明河南以前有成群的大象。《二十四孝》中写道: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这就意味着四千年前大象广泛见于中原,也就出现了舜将大象用于耕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甲骨卜辞中记载,从商王武丁时期到商纣王时期的田猎卜辞中,均有获象的记载,最多一次捕获了二百五十只野生象。考古发现,殷墟墓葬中还出土了许多用象牙、象骨制成的装饰品与器皿,如妇好墓中的三件象牙杯。1935年,殷墟王陵东区一大墓附近埋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祭祀坑中出土一头幼年亚洲象,戴着一个铜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大象。《吕氏春秋》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这句话是说商朝人驯化大象,用于对东夷叛乱的征服活动。周朝灭商后,周公奉命东征,一路将商朝的战象部队驱赶到南方。《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这个是说,殷商用大象、虎、豹、犀牛来打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出土化石及气候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在4000~3000年以前,大象分布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气温比现在湿热,气候在亚热带和热带之间。按气象学家的说法,商朝前期中原处于全新世大暖期。中原活跃着亚洲象、犀牛、马来貘、圣水牛、竹鼠等各种亚热带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大象什么时间在中原消失了。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这说明东汉时期,大象只是“南越大兽”,在中原地区已经屈指可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气候开始逐渐变冷了,野象在黄河流域逐渐减少。至宋朝初年,中原的大象已经消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