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徐炜)兑现了他对38军的承诺

清风

<p class="ql-block"><b>“万岁军”后代徐鲁梅:父亲兑现了他对三十八军的承诺</b></p><p class="ql-block">从2017年至2022年,红船编辑部在红色文化领域已经走过五年零八个月,即将跨入第六个年头。五年多的时间里,红船编辑部专访了超过200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听他们讲述父辈的峥嵘岁月及父母那一辈用血肉刻画的历史里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儿。</p><p class="ql-block">五年多来,革命父辈的故事也成为红船编辑部讲得最久、并将持续讲下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恰五年之际,红船编辑部开“专访回顾”专栏,将系统推出“红船专访”里的旧作。虽为旧作,却是历史。</p><p class="ql-block">注:该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6日</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三十八军后代徐鲁梅的心情比起往日有些激动,她的父亲徐炜是志愿军三十八军的一员,全程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中,徐炜是一一三师三三七团的政委,他的敢于担当是三十八军的骄傲,三三七团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更是民族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大怒,要“挥泪斩马谡”</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徐炜到军部参加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梁兴初军长传达了彭德怀总司令对三十八军的批评。朝北反击战没打好,三十八军在熙川和价川、军隅里,没有按时到达命令指定位置,达到断敌退路全歼敌人的目的。彭德怀因此大发雷霆之怒,如果三十八军再打不好,他就要“挥泪斩马谡”,还要取消三十八军的番号。</p><p class="ql-block">三三七团领导(右起)徐炜、苏章、朱月华、于学芝</p><p class="ql-block">这些话从梁兴初军长口中传出来,让三十八军干部们感觉如鲠在喉。徐炜在三十八军战斗了十几年,他带领的三三七团“钢八连”和“红三连”是源于平江起义的红军连队,有着优良的传统,敢打硬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打了数百次仗,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讨论时徐炜下定决心表态,一定要打几个漂亮仗,向祖国人民报捷,争创‘抗美援朝’英雄团,为三十八军雪耻,为“老四团”争创新的荣誉。</p><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战役中,一一三师直插三所里,在没有接到志司、军的命令时,抓住战机、审时度势,主动分兵三三七团抢占龙源里,犹如神兵天降,截断了敌人南逃的最后途径,实现了彭德怀总司令全歼敌人的作战计划,一一三师因此被称作飞虎师。三十八军全体在第二次战役中的勇敢表现,获得了志愿军彭德怀总司令的嘉奖,电文的最后一句“三十八军万岁”,让三十八军一雪前耻,从此“万岁军”名闻天下!志愿军总部共奖励三十八军四个英雄个人和集体,徐炜政委、温治印团长带领的三三七团就获得了其中三个,凸显出龙源里阻击战在二次战役中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总部授予该团的郭忠田同志“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并授予其所在排“郭忠田英雄排”称号,赠“屡战屡胜”锦旗一面;授予平太信同志“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授予三三七团红三连为“特等功臣”、“二级英雄连”光荣称号,并授予“屡战屡胜”锦旗一面,三三七团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名副其实的“英雄团”,徐炜兑现了他对三十八军做出的承诺!</p><p class="ql-block">徐炜在汉江北部二营指挥部</p><p class="ql-block">而以上的这些荣誉,都缘起“飞行”145里,直插三所里、血战龙源里的战斗,三三七团在关键时刻做到了“听党指挥、敢于担当”,两次用双脚赛过敌人的汽车轮子,两次都提前敌军五分钟到达指定位置。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闸门,把南逃的敌人死死的围堵在龙源里。让前来支援的美韩联军近在咫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南逃的美军,成为志愿军战士包围圈里待宰的羔羊。</p><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魏巍主动要求到三三七团去,在采访了英雄的事迹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奋笔写下了《战士和祖国》。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英雄的可爱与伟大,读后令人感动、让人落泪、让人沉思。</p><p class="ql-block">失踪的一一三师,突然出现</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5日德川战斗打响,经过一日一夜的激烈战斗,于26日歼灭了南朝鲜军第七师。德川战斗的胜利,让美军陷入了一片恐慌。大战后的三三七团在德川东北就地搜山,利用缴获的物资补充给养,抓紧时间休整队伍,战士们还不知道,一场更为艰苦的战斗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p><p class="ql-block">11月27日下午4时,三三七团接到一一三师作战科科长陈锦渡的电话:一一三师除三三九团二营留下打扫德川战场,歼灭残敌外,主力部队于下午5时从德川向西南方向出发,经沙屯、直插军隅里、价川以南的三所里,掐断美韩联军的南逃之路。</p><p class="ql-block">一百四十五里强行军直插三所里</p><p class="ql-block">连续几天几夜的作战,疲劳至极的三三七团战士走着路都能睡着,有的战士端着饭碗没吃几口,就倒在地上呼呼入睡。在到处冒烟的废墟,炸烂的汽车旁边,战士们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休息着。此时叫醒他们,徐炜实在有些于心不忍。从地图上看,德川到三所里中间有145里山路,能否准时到达三所里是下一步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他命令立即吹号唤醒部队,迅速收拢集结,马上开饭准备行动。</p><p class="ql-block">海拔1200米的长安山,山上的积雪没过了膝盖。徐炜带头开始攀爬雪山,没有了骡马的驮运,笨重的炮身和重机枪此时显得异常沉重,战士们帮着炮手翻山时个个累的气喘吁吁。下坡时一些战士为了节省体力,躺在厚厚的积雪上往山下滚。炮手们背着笨重的炮身坐在积雪上,顺着山坡向下滑。</p><p class="ql-block">凌晨3时左右,黎明前的黑暗里,饥寒交迫的战士们早已经困到了极点。后来,徐炜给著名作家魏巍叙述过这一细节,魏巍把这些细节写在了《战士与祖国》一文,并且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很多战士走着走着睡着了,被后面的战士撞醒了再走,有的站着睡着了不走,几个人撞到一起摔成一团,有的战士失足摔到山沟里还没摔醒。”</p><p class="ql-block">兵不厌诈,一一三师去掉伪装大胆行军</p><p class="ql-block">行军途中,他们遇到了美军的夜航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颜色漆黑,战士们都叫它“黑寡妇”,美军的飞机对绵延数里的行军大队产生了质疑,在行军队伍上空来回的盘旋。徐炜观察飞机的动向,感觉美军应该没有认出是志愿军的部队,此时,如果行军部队出现慌乱,肯定会导致敌人的迅速攻击。兵不厌诈,他和团长温治印商议后,立刻派出参谋向师部汇报他们的想法,师首长决定全师去掉伪装极速前进。在毫无遮拦的雪地上,战士们唱着歌,挥手向着天上“黑寡妇”大喊着:“飞机掩护我们前进,够意思!”。飞行员听不到他们在喊什么,见此情况,误以为是从德川逃出来的南朝鲜军,飞机盘旋几圈后就离开了。后来据被捕的南朝鲜军士兵说:“飞行员通知三所里的南朝鲜治安队做好了接应的准备,还为一一三师的行军战士准备了咸鱼、开水和米饭。”</p><p class="ql-block">一一三师为了防止行军中被敌人电信侦查而关闭了电台,保持无线静默。此时,志司作战指挥部内也是一片静默,彭德怀在屋子里烦躁不安的踱来踱去,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他一直在等待消息,等待着一一三师行军的消息。一一三师的失踪也让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捏了一把汗,急出了一团火。报务员满头大汗的搜寻着一一三师的信号,参谋长解方全神贯注,一动不动地盯着电台。突然,他们接到了一一三师发来的暗语:“我已占领三所里。”瞬间,大榆洞内一片欢腾。</p><p class="ql-block">志司接到报告后,邓华副司令高兴的大叫:“这是奇迹、奇迹,14小时用双脚边打边行军72.5公里,那可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啊,这真是奇迹,奇迹!”145里这个数字,创造了世界步兵史上空前的记录,这个纪录至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能够打破。一一三师的电台刚刚打开不久,美军很快就锁定了他们的位置,这支突然出现的志愿军部队,让麦克阿瑟大吃一惊。</p><p class="ql-block">切断敌人退路,关门打狗</p><p class="ql-block">11月28日,美军对三所里阵地发起猛冲,三三八团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后,师部命令三三七团二营、三营投入战斗,配合三三八团反击敌人,将敌人打到了三所里以北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战场上渐渐沉寂,大量敌人向纵深处慢慢退去。一种直觉让徐炜意识到,三所里的敌人可能还有另一条退路。</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路线图</p><p class="ql-block">他立刻将这一情况向师部反映,此时,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已经发现这一情况,通往龙源里方向有一条路,敌人很可能从这条路向龙源里方向逃走,但志愿军总部和军部都没有指示,如果贸然把三三七团拿过去,敌人没从那里跑,三所里又守不住,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情况紧急,师部立即组织召开党委会。</p><p class="ql-block">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侦查参谋急匆匆的赶回来报告情况:“西边龙源里有公路,而且比三所里公路还大。”师部侦查参谋说的这条路旁边还有铁路,敌人肯定是要从这里逃向龙源里。一一三师果断下达命令,徐炜带领三三七团抢占龙源里,务必截断敌人在龙源里的汇合。</p><p class="ql-block">徐炜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团参谋长温克弟:“天亮之前一定把一营带到龙源里。”此时,二营和三营配合三三八团反击,距离比较远,也正在急行军向这里汇合。五天五夜没得到休息的三三七团官兵,此刻被一种信念支撑着,直插龙源里,切断美国佬退路,他们要关门打狗!</p><p class="ql-block">主动分兵龙源里这一做法正中了彭德怀总司令的心意,得知这一消息的他连声叫好。三三七团一营在温克弟的带领下,经过近一夜的奔波,又一次抢先占据龙源里,堵住了敌人报以希望的南逃之路。此时,西线敌军已经全线退却,南逃的美第一军和美第九军,以及北援接应的美骑兵第一师,全部把矛头指向了龙源里,此时的三三七团正面临着敌人的南北夹击,陷入了极度危险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三三七团一营三连阵地一角</p><p class="ql-block">29日凌晨4时,三三七团前卫一营到达龙源里的葛岘岭。在这里与美军前卫第二师遭遇,一连与三连先敌开火,打了敌人一个猝不及防,敌人迅速退却,慌忙中丢下了许多物资,给了他们一个小惊喜,没有想到占领葛岘岭能缴获颇丰。</p><p class="ql-block">上午8时,一辆美军吉普车引着三辆大卡车驶进一连二排埋伏圈,二排长郭忠田沉着指挥,六班班长张祥忠用机枪打穿了敌人吉普车的油箱,四班从山右翼甩出手榴弹,打得敌人跳下车狼狈逃窜。五班趁机冲上去抢搬弹药物资,就在他们刚刚回到阵地,美军的数百辆汽车、坦克滚滚而来。郭忠田命令放过前头的坦克,集中火力打掉了敌人的弹药车。</p><p class="ql-block">此时,另一个阵地上,敌人一个连兵力,在二十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三连一排发起猛攻,三连顽强作战,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三连长张友喜带着二排前来增援,敌人的五辆坦克车迎面冲了过来,杨太秋、唐永祥、徐汉民、郭凤祥等勇士一阵风似的冲向坦克,徐汉民冲上去,把三颗手榴弹塞在了坦克车的履带上,巨大的爆炸声里履带飞上了天。郭凤祥冲上了另一辆坦克,被飞速前进的坦克车载着跑了几十米远,突然,他从坦克上滚落到了公路边,一声巨响被炸的坦克和几辆大卡车撞在了一起,死死地堵住了敌人前进的公路。</p><p class="ql-block">被炸毁的美军坦克</p><p class="ql-block">敌人也被打红了眼,集中火力向三连阵地猛攻,三连阵地工事完全被摧毁。失去了工事屏障的战士陶玉友端起机枪猛烈地扑向敌人,手榴弹如雨点般在敌群中爆炸,副班长徐汉民一枪打倒了敌人冲锋的指挥官,失去了首领的敌军迅速溃退。龙源里战斗却并没有结束,而是越来越激烈。</p><p class="ql-block">为了减轻三三七团的压力,彭德怀命令三十八军主力迅速发起进攻,向一一三师靠拢,与此同时,四十二军及其他部队也要迅速发起突击。</p><p class="ql-block">两个营打出了三个团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11月29日上午10时,敌人几十辆坦克大炮,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连续不停地向三三七团阵地狂轰滥炸,大量凝固汽油弹把三三七团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半个小时后,一千多名装备精良的美军嚎叫着冲了上来。敌人以为在这样猛烈的火力下,绝不可能有人生存。当敌人距离我军30米时,一串串的手榴弹飞过来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退却的敌人一头雾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此猛烈的炮火下居然还会有人生存。</p><p class="ql-block">一营龙源里阵地一角</p><p class="ql-block">战斗打响之前,郭忠田带领着全排战士加紧修筑工事,并在工事内挖了侧洞,敌人炮火猛烈时就躲在洞里,敌人进攻时再出来作战。排长郭忠田和战士们一起,在旁边还修筑了几个假阵地,这些阵地工事看起来和真的一样,用来迷惑敌人的飞机。起初战士们不知道修这些假工事有什么作用,还有人抱怨过,经过这次战斗,大家才知道这些假工事的重要,正是这些假工事,吸引了敌人的猛烈的炮火和飞机投下的大量凝固汽油弹,战士们安然坐在阵地里等着敌人上钩。他们在没有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击毙进攻美军两百余人。</p><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29日晚,为扩大战果,刘海清副师长和徐炜带三三七团的一、二、三营阵前出击,三营在麻洞打退了围攻一一四师指挥所的美军之后,又接到江拥辉副军长的命令,转而进攻中南面的火车站,三三七团二营在出击几公里后返回阵地。徐炜说:“现在我们阵地上只有一营和二营,这两个营要顶三个团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早晨,美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龙源里三三七团阵地发起猛攻,徐炜指挥一营、二营官兵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始终坚守在阵地。这场战斗让多年以后的敌手谈起来依然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据美军第九团情报科长阿兰琼斯回忆,30日早晨,第二师师长凯泽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扫清道路两侧的山脊,他命令第九团两个营执行这项任务。但是,他还是高估了伤痕累累的第九团。</p><p class="ql-block">阿兰·琼斯记得,这两个营都损失过半,每个营最多只有300人,而正常情况下每营不少于800-850人。尽管没人确信他们到底有多少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天刚刚开始,就有一个中国师在路边等着他们……</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俘获的美军军官</p><p class="ql-block">在美国人眼中,志愿军两个营的战斗力相当于一个师,三十八军三三七团的两个营,在龙源里阻击战中真的起到三个团的作用,而且越战越强,越战越勇......</p><p class="ql-block">徐鲁梅说:“我的父亲有一本日记,记录了他出国作战时的工作内容,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感受。他在日记中说,三三七团的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真正学会了打仗。”</p><p class="ql-block">1951年12月31日,徐炜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胜利的1951年已经行将逝去,新的伟大的一九五二年已经来临。在这新旧两岁交接的今日,不禁引起无限往事的回顾。</p><p class="ql-block">徐炜日记内容节选</p><p class="ql-block">1951年是值得纪念的,在我的一生中也是突出的,在战火弥漫的朝鲜整整度过了十二个月的日子,这样漫长的日子,我们也感到短促,因为,我们是为了神圣的事业,不停的战斗着,工作着......</p><p class="ql-block">1951年的第一件事,便是元旦日在零下30℃的严寒里,突破了美李联军吹嘘的防线——三八线,而挺进朝鲜首都汉城,从而解放了汉江两岸的大块土地。</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便是在汉江北岸休整了20天,这是部队自1950年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较长的休息,恢复了我们的体力,准备了再战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