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最美旅行》无锡古街《南长街》

红太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月22日下午去无锡的一条老街南长街观赏,它位于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地段。南长街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街区由南长街、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南下塘、伯渎港、大窑路一带等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组成。现在被定为清名桥古运河风景区,景区以古运河为轴,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则是街区内的标志。 2014年6月22日,清名桥历史街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杭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国奇观,已有2500多年历史。横贯于无锡市的古运河段以吴桥经西水墩、南门至清名桥这长约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乡风情。清名桥位于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会处,是古运河无锡段的最佳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也是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也是江南砖瓦窑群的研究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它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四十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末,三千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建勾吴国,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就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613年,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以后,无锡古运河就发挥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6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又获评国家4A级景区。目前,整个街区商业依南长街、南下塘两条沿着古运河岸线上的老宅而设,以文创产业为主。而在大窑路及南下塘两侧,则依旧保留有大量的传统江南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展现了古运河畔江南人家的原生态风貌,沿河历史街区现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历史街区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成了既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能够反映古运河畔江南人家的原生态风貌,沿河历史街区现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历史街区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成了既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河不仅是无锡最早的人工河,应该说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了。如今无锡人叫它伯渎河,也叫伯渎港,经梅村可到常熟。如今,这条河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所烙刻的历史印记众多,原有的黄泥桥始建于南宋,南长桥、日晖桥、清宁桥(清名桥)建于明代,从南禅寺到清名桥的运河两岸,明、清时期还曾先后建造过8座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横跨在水弄堂上的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无锡人的心目中,清名桥在历史上的繁荣就象那幅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一样,是古老运河历史的符号、繁荣的象征、文化的缩影。在清名桥下生活的运河人家安逸、自足,这也许就是悠悠古运河带给他们的那种自信与满足吧。他们在极普通的生活中回味着过去,感受着当下。清名桥是一个窗口,是体味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的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有运河开始,无锡先民就傍河而居,因河设市,以河为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在无锡能够一览这种江南水乡生活画的最佳角度,应该是在无锡的清名桥。清明桥两岸的水弄堂是无锡最具特色的水乡风景。两边民居高低错落,码头石埠错落有致,白天人家临窗面水,夜晚船家橹声灯影,后门洗汰下船,前门逛街上桥,每逢下雨时节,丝丝小雨飘洒在白墙黑瓦上,好一幅“人家尽枕河”的民俗风情画。虽然有的房屋已经破旧,墙壁斑驳,但仍有许多人面对着这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弄堂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运河交通的便利也给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浪漫的巡游方式,据说康熙、乾隆几下江南都曾在无锡逗留,位于无锡古运河中的黄埠墩,由于周围水面宽阔,就成为他们换乘小船去惠山游玩的驿站,两位皇帝曾多次在此留下墨宝,由于时间的流失,墨宝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仅是故事和传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长街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存有历史建筑上百处及九座古桥梁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洋溢浓郁江南市井风情的南长街,曾是马蹄哒哒的古驿道。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古运河并行。位于南长街北端的马昌弄,即为古代锡山驿馆的遗址。驿馆是历代王朝赖以传递公文,迎送来往过境官员歇息食宿、换乘车马船只的交通机构。马昌弄因地处水陆要津,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水陆驿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运河交通运输的方便,当时无锡运河边上的烧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到清代,这里的砖瓦窑有一百多处,砖瓦通过运河运往全国各地。时代的变迁,这些砖瓦窑虽已不在生产,但是,从这些残留的窑包遗址,我们依稀可以想见它当年的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锡风俗画作所描述的就是无锡古运河在明清时期漕运高峰时的盛况。当时它同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1888年,清政府实施“南漕北移”的措施时,就把无锡作为南方一些省县漕米的起运点。当时,各省县常年派人住在无锡,采办漕粮。据史料记载,当时无锡的仓储大米每年都达到130万石以上,从而粮食业成为无锡的百业之冠。无锡米市的兴旺同时带动无锡各行各业的繁荣,据说当时运河沿岸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各地客商也纷纷云集于此,洽谈生意,贸易交流,使无锡真正成为“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年疫情虽然遇到影响,但南长街依然生机勃勃,运河两岸百姓繁衍生息,这条十里古街,如今已成为无锡古城数千年吴文化、水文化、佛文化凝聚而成的网红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个值得游览和观赏的古街,历史古建筑和文化底蕴向人们展现了无锡市的风彩,同时也让游客享受了轻松烂漫的愉悦,留下深刻的印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