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平:莫道人间不识君

火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生近乎隐姓埋名的画家刘石平(1921年-2016年)先生,曾就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少有人知道,师从丰子恺、林风眠、李可染、倪贻德、傅抱石、关良等艺术大师,与著名画家赵无极、席德进、吴冠中、苏天赐等师出同门。艺术功底扎实全面,六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几乎囊括了绘画意义上的所有品种。然而提起刘石平的名字,除了他的家乡父老外,几乎没人知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丰一吟(丰子恺女儿) 刘石平 及闫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折得荷花浑忘却 空将荷叶盖头归 (丰一吟女士赠送的丰家风格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乙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刘石平书画展》开幕前省市领导到河南省博物馆休息室拜会刘石平老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美术作品展开幕式(200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只是一个住在山村里的普普通通的老人,喜欢画画,于是画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国画,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小时临摹过芥子园、对国画有感情,再者如果表现祖国大好河山,水彩画不如国画有气势。”在他一个多甲子的绘画生涯创作的上千幅作品中,几乎囊括了绘画所有品种: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版画、漫画、素描、速写。在西画门类中,有人物、静物、风景。在国画门类中,同样有人物、山水、花鸟。尤其他的京剧人物,寥寥数笔,随形随意,惟妙惟肖,眉目传神,堪称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京剧是我一生最大的伴侣。”这是刘石平在90高龄时说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京剧的热爱有增无减,只要有机会,就看戏、听戏、学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2009年4月,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邀请京剧名家叶少兰先生表演传统京剧名段"赤壁之战",刘石平老人同时作画,阎正先生现场点评。许多省市领导坐在台下,老人上台后有点不适应这样的场合,阎正先生拿过一张宣纸让他试笔,老人舍不得浪费,就在这张报纸上信手勾画了叶少兰先生即將扮演的周瑜形象,后来阎正先生将这张报纸手稿保留下来,並钤盖"一文不值""千金不卖"两方印章,珍藏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方面是对京剧的如痴如醉,一方面是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这为刘石平在戏画创作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戏画上,他受关良影响最大,作画与自己的兴趣合二为一,是他大半辈子的生活。刘石平认为:“戏剧人物画虽依托于角色与剧情,但不应是图解,重要的是要用独到视觉方式表达画者独特感受,由此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关良老师表现的更多是一种稚拙的美,我追求的是幽默、活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怀沙阅读刘石平画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为难得的是,刘石平淡泊名利,独立于书画市场之外,保持着一颗清静无为之心。苏天赐曾多次邀请他到中央美院去应聘,后来又曾邀请他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刘石平说,“我已经习惯了这个地方,也习惯了一个人安静地画画。外面的世界比较复杂,我喜欢简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老先生一生无为而为、正直无染,他的作品非常朴实,饱含着对人间的关怀与真情,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作品涉猎题材也很广泛,画法博采众家之长,既有传统的国画技法,又将油画的色彩融入其中,自成一体。”黄秀峰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尽管其人其事已经受到业内很多人的推崇,但他说,“我不是画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资历浅薄。凡是画家都有很深的资历,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默默作画。第二,没有理论、知识面差。作为画家都有高深的理论和学问,能引经据典,国画家更需要诗书画印多方面的才能,而我在这方面都是不行的。第三,守旧不能创新。在当今绘画界如不能创新,还是老一套是不为所取的,被认为落后时代的,而我就是这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看望刘石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莫道人间不识君 </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文/闫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画家刘石平老人用他的经历、阅历、资历,以及他九十多岁的生命,在我心里凝固成了一块活的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们称他为:“隐居半个世纪的国画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收藏界十大人物颁奖,在会上刘石平先生发表获奖感言,他说:“我只是一个住在山村里的普普通通的老人,喜欢画画,于是画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翻动他真的需要小心翼翼,唯恐碰坏,或者触动他敏感脆弱的神经,可好奇心又管不住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我第一次听说他时,我吃惊而张大的嘴巴,半天没有合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先生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绮里村,这里有著名的王屋山,神话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2年,20岁出头的刘石平考入了当时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重庆“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5年毕业。受教于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丰子恺、关良等艺术大师,与著名画家李可染、吴冠中、席德进、苏天赐等师出同门。有人说:“这一串令人高山仰止、光芒四射的名字汇成的灿烂星河,当年的刘石平沐浴其中,名师高徒,为他一生的挚爱做了最雄厚的铺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先生一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在绘画艺术中耕耘了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默默无闻?这其中有多少艰辛和无奈。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风华正茂的刘石平被错划为右派,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和磨难,人也变得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无欲无求,刘石平这个名字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石平先生一直无名,也就没多少人知道和关注。尽管所有见过他画的人,都说画得好,连我这书画爱好者都看得爱不释手,欣赏他的画真的就是一种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刘石平先生的画你看不出他的年龄:姹紫嫣红,小桥流水,风光山色,乡村民居。全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场景和情节,感觉很亲切,很真实,很年轻。刘石平画法全面,基本功扎实,中西兼具,尤擅长画京剧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先生痴迷京剧,拉弦、唱戏,画戏,画戏中人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他仿佛自己就活在戏中。说到京剧,刘石平先生曾讲过很有趣的情节。在重庆“国立艺专”上学时,京剧氛围很浓,他还和同学们成立了京剧社,演唱传统京剧。与老师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第一次登台演出《王宝钏》,大受欢迎。还有一次刘石平在饭棚子里看同学邹佩珠排演京剧《乌盆记》,操琴的是李可染,后来李邹成了夫妻,也是一段佳话。前面提到的同学们,李可染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画坛巨匠,吴冠中名扬四海,炙手可热,席德进毕业到台湾成了头牌画家。苏天赐毕业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油画家之一。而同为天字一号的资格和才华,耄耋之年的刘石平却偏域深山,天时地利人和皆无,若不是热心朋友发现,当时的济源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大力关怀抢救,刘石平的名字和人以及他大量的作品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先生美术天赋禀异,油画,水彩,水粉,国画等绘画门类都有涉猎,各自精彩。第一次见到刘石平先生是2008年初,在济源市给他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上,刘石平老人身体状况很好,完全看不出他的年龄,高高瘦瘦,耳聪目明,人也精神得很。画展中领导、来宾、朋友都是主角,只有他静静地躲在一边,默默地跟着人流走,像一个旁观者,几乎没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跟刘石平先生交往的过程中,听老人说过完整的话不算多,尤其是长句,因此他每每说的话,常常就记忆深刻,记到了心里去。画展之后,“刘石平作品研讨会”上,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对他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的肯定,并称他为“埋没的大师“。但他自己最后却淡淡地说:“大家都说我的画好,我可不敢当,我不是谦虚,画画的人很多,不出名的人有很多,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是会画几笔。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的东西,可画的素材取之不尽,我喜欢画画,也只会画画,年年画,天天画,我几乎画了一辈子。现在尽管我已经老了,但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要尽可能的执著的画下去。执著,不为别的,只为一个‘爱’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淡淡的一个“爱”字,从老人口里说出,那真是大爱,现场有多少人唏嘘不已,热了眼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这社会,有一都说成十,假的都能忽悠说成真的,不少人都想尽办法出名,他却有点不合时宜,不往台前凑,甚至还抽戏台板子,静静地守着自己的终身所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到爱,随着对刘石平先生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解,却让人凭添更多感慨。老人一生为人坦诚正直,谦虚朴实,敢说真话,活的自我。正因如此,他也成了各种历史“运动”中的运动对象,历经坎坷,受尽磨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个人孤独地,孤独地走了九十多年,几乎快到了一个世纪。那无尽的白天连着黑夜,黑夜接着白天,他自己和自己做伴,自己和自己相随,自己是自己的中心,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让大千世界、宇宙星河围着他转。心灵的疲惫,心底的冷暖,心中的苦涩,心间的喜怒,只有自己知道,只能自己体味。其实每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来时一个人,去时也不可能结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终究是要消失的,但人的精神在天地间却是永恒的,刘石平老人的精神会让所有重新认识他、熟知他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叹!为之喝彩!为之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着老人的出名,关心的人也多了。“我现在吃得香,睡得好,什么牵挂都没有。”当问到老人现在生活状况和需求时,他还是那种淡淡的语气。我却听的心酸、无奈、感慨、动情,近一个世纪的一段人生,一个生命,他却了无牵挂,该是如何的洒脱、历练,如何的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绘画其实就是一种情感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家你怎么就能说你了无牵挂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你的每一幅画作都是你情绪的表现,感情的付出,思想的再现,精神的寄托,每一幅画作都应该是你的牵挂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十多年前,重庆嘉陵江畔沙坪坝对岸,那个叫盤溪的小山村,你也不牵挂了吗?你曾给我们多次描述:”校园内及山坡上下,有不少枝杈纵横的老梅树及成片的竹林,还有桂花树、桔子树,山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通向远方,环境十分清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你把“她"一直画在心里,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知道你孤独,你的孤独在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老人犹如一棵大树,苍老的的根系长满沧桑,盘根错节扎向泥土深处。但在他的内心,却犹如一个孩子似的,用纯洁、干净的眼睛看着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世界在眼前转来绕去,却随意自然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常常也是童心未泯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老人有时可爱的就像个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一次一块吃饭,我和刘石平老人相挨而坐。我本能地去照顾他,就拿起餐桌上的湿巾为他擦手,他迟疑了一下,然后极其配合,配合的甚至一只手没擦完,另一只手已摆好姿势等你擦了。只是后来他身边人给我讲的一个细节,让我一想起当时他的表情就想哭。刘石平先生因为政治原因及个人性格缘由,一生未婚,多年来他生活中也从不主动和女性说话,如果非说不可,他也是侧着脸,不会正面去看这个人。在石平老人的画作中,题材范围很广,但都是自然风光,山花美景,几乎没有女性出现。知道这个细节后,惊奇之余是对他的心疼,觉得不要拿世俗的眼光去看他,在老人眼里,相差半个世纪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女孩罢了。他对我的偏爱也体现到了以后的相处中,他会贴着耳朵跟我说话,他会给我讲好多好多往事,会给我说戏中的人物情节,包括给我画的画不让别人带,一定要亲手交给我。冬天我给老人送去的军用棉袄棉裤,一直穿着,第二年过冬早早就让侄子找出来,非常喜爱。跟石平老人每一次的相见都是美好和温暖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老人的另一个可爱之处是真实。一家杂志想要宣传介绍他,想着他年龄大了,就去跟他侄子了解情况。他的侄子说整理一下,资料发给杂志社。刘石平老人听见了对侄子说:“你要写什么,怎么写,得先给我看,经我同意,不能瞎写,不能虚夸,因为你写出去的东西代表的是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如他当年的校长潘天寿先生曾说:“宇宙间之画材,触目皆是,虽有特殊平凡之不同,轻重巨细之差别,然慧心妙手者得之,均可制为上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人说:人品高,画品高,画品既高,生动得至。画面的表现形式侧面也反映了画者的修养格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固执、认真的刘石平老人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不语,静静地画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时的他又让人觉得像是一汪深不可测的湖水,表面平静,人们看不到湖水的内心,湖水的颜色却随着四季而变幻莫测,让你能感觉到湖水的丰富内涵和复杂多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梭罗曾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有表情的景色,望着它的人,也可以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多次去过刘石平老人山里“隐居”的那个地方看他,山路崎岖,野花摇曳。我常常爬的气喘吁吁,有几处险要地方,甚至要有人帮忙才登了上去。不知道刘石平老人九十高龄如何走得,也许正因如此,他才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一直坚持作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住的地方号称“二翁草堂”,说起这“二翁草堂”其中还有个小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0年末,一场大病恢复后的刘石平老人,常由侄子陪着到山里转转,过去也常去王屋山,蟒河口写生。这一次在蟒河口的玉皇岭上,听到有人唱京剧《霸王别姬》,寻声而去,原来是一老农在放唱戏机。老农姓宗,名福元,是一位经历过数十场战争的卫生员老战士,后来解甲归田。子孙满堂却在家闲不住,就跑到山里开荒,80多岁独来独往,自食其力,种花植树,隐居山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宗老汉看似一副老农模样,却不知曾经在战斗间隙把一本字典背的滚瓜烂熟,认字不少,算是平常人眼里的文化人。山里一间简陋的草屋,满墙贴满了宗老汉写的“诗作”,更多的应该叫“顺口溜”和“打油诗”,却很有生活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修土地有“此地荒芜数百秋,伊我今朝来整修。把这废物变有用,绿叶红花趁风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回忆当年的有“忆昔当年加戎行,硝烟弥漫征程忙。四六七八三年内,两党争雄各逞强。辽津淮海三决战,蒋把老本输个光。恢溜潜遁台湾去,隔海垂泪慕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蟒林景色的有:“仰瞻山峰潜云端,俯瞰沟底天地眩。虽非蓬岛胜景地,到此一游赛神仙。遥望长空无际处,百里黄河近眼前。风拥林海翻碧浪,沁蟒双流绕山前。百鸟高歌迎香客,五湖四海参佛禅。一点丹心照明月,无私至上在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老人本就向往朴素平淡的生活,读了这些”诗作”,短暂体验了宗老汉的山居生活,看到山里大自然的山花美景,刘石平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有感触。俩人一聊,很投缘,又都爱好京剧,当即刘石平老人就决定在山里住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晃几年,二人朝夕相处,刘石平老人画画,看书养花,宗老汉下地干活,晚上一块看京剧碟子,两人相互照顾,相互依靠,相得益彰,闲适惬意。两个八,九十岁老人的住所也因此得名为“二翁草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有感此事,题写了斋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天在山里,刘石平老人面对着热闹的王屋山,苍凉的王屋山,丰富的王屋山,简单的王屋山,他说:“我之所以画兴很浓,是我想画的东西太多了,迫不及待的想把它们表现出来。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是题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深秋时节,山坡上成片的黄色野菊开得正浓,杂以嶙峋的怪石,低矮的小丛林,于是就有了《南山悠然趣》。而在屋后山坡上,一片高低错落的白杨树,风中的枯枝上还摆动着残留的稀疏黄叶,山坡上赭黄色的枯草间以黑色的岩石,苍苍茫茫,浑然一体,既平凡又美丽,就有了《屋后寒山静》。寒冬深夜,黑黝黝的山崖上,一个人影在移动,天空挂着一钩凉月,好像在引路,就有了《山月待人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老人每天坚持上午画画,下午自拉自唱京剧,有时候闲了就在阳光下静静地坐着。我不知老人会不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或者有一份不真实,河水依然静静地流长,时间永远不会为谁停留,不知不觉间生命走过了九十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在生命走过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尽管路途有点漫长,却点缀的香花弥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过去常常羡慕在南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刘石平先生的画作中有一部分画的是花卉,此中菊花题材又占了很大比重,能看出老先生对山中野菊花的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石平先生如这野菊花,超脱、淡然,生命力顽强,很让人敬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暖暖的阳光,醉蓝的天空,花样的白云,清晰的远山,极目的原野,在风笛声中渐行渐远,构成了一段美丽的生命旅程。而这一段生命旅程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欣赏着风景画般的山林美景,沉浸于特有的悠闲世界,生命是如此的贴近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阎正先生写刘石平《感动了上帝的人》一文中的结尾,摘录了百年戏魂,戏剧理论家翁偶虹先生的《自志铭》,重新读来,非常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甘做花虱于菊圃,不厌蠹鱼于书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书破万卷,只青一衿,路行万里,未薄层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宁俯首于花鸟,不折腰于缙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步汉卿而无珠帘之影,仪笠翁而无玉堂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破实未破,作几番闲中忙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未归反有归,为一代今之古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莫道人间不识君,好一个闲中忙叟,今之古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愿刘石平老人艺术生命永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记)此文写于2008年,是《刘石平作品集》后面的跋文,(重发此文时做了修改)。刘石平老人当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退休美术老教师。2009年3月29日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刘石平画展在河南省博物院举行,引起轰动,确立了他国画大师的位置。2016年9月14日刘石平老人去世,享寿96岁。文中宗福元老人早一年2015年春天去世,“二翁草堂”成为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