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之谜

冰岩

<h3> 古城的故事之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古塔,是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寺必竖塔,有城必有塔,宝塔镇风水,古塔除魔妖的民间传说故事信手可拈。古塔为祖国山河增光添彩,也为各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div> 长期以来为打开这座历史文化的知识宝库,千千万万专家学者默默地耕耘,进行着考查探索,终揭开了罩在古塔上的神秘历史面纱,解开了一个个连在古塔背后尘封的难解之谜。<br> 古塔,俗称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在中国的一种建筑模式。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各地的佛教信仰活动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中国杰出的高层建筑艺术的奇葩。逐步也成了世界各地人民心中向往和平、自由的吉祥文化象征。</div> 佛塔源自古印度。塔,也就是坟冢的意思,是佛家信徒们魂之所在。传说佛教信徒们将释迦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珍藏于各地的佛塔内,各地的佛塔就不仅成了经书文献的储藏室,也成为各地佛家领袖人物的舍利子珍存处,随之而就形成了各地尘封的历史故事,也便芸生了一个个难解的“历史之谜”,更丰富了释迦涅槃的宗教文化。所以佛塔,又称舍利塔,成为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广布于东南亚各地佛教信仰使那里的佛塔星罗棋布,在中国的大地上的古塔就有上万座之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地的佛塔星罗棋布</h3> 伫立在古田县城关松吉山的吉祥寺塔,始建于宋兴国四年(979),塔基宽7.7米,塔身高25米。是一种典型的宋塔,造型飘逸灵动,雕刻朴实无华,风格别具一格,让人对宋时的中国建筑艺术走向与美感慕然而生。<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型飘逸生动的古田吉祥寺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朴端庄的古田幽岩寺塔</h3> 从960年始,宋历三百余年。中国经济繁荣,佛教发展。佛塔建造达到高峰。宋代佛塔中的已兼作其他用途,如瞭望、标志、引航等。宋代寺院均以佛殿为中心,在殿后建塔,或在殿旁两侧建塔,形成塔和殿并列的格局十分唯美。据传古田旧治的寺内原有东西两塔,后西塔焚毁,只存西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圆瑛法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圆瑛法师任极乐寺住持时修复的极乐寺</h3> 圆瑛法师1940年曾任雪峰住持时兼任过古田吉祥寺住持,“民变”受战火洗礼,吉祥寺塔也曾一度受损,由他组织过一次募缘活动,对吉祥塔做过一次全面修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祥塔近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底座稳重踏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部华美端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部灵动飘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视八方圆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龛雕刻唯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浮雕古朴生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像神形兼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愧为宋代建筑艺术的标本</h3> 吉祥寺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造型典雅唯美。砖石塔身上模仿木结构样式,有分间、柱额、梁枋、斗拱、平座、挑檐。塔基为八角五层须弥底座,八角雕有八尊武神。塔身九层楼阁式实心石构。二至九层均设佛龛,内雕佛座,佛龛下部有石雕栏杆。塔面有各种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浮雕,造工古朴精巧,栩栩如生。各面转角有石雕柱,造型奇特,工艺考究。塔顶置有小九层石刹,刹那间有八条铁链与檐角相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被确定为福建省十大名塔之一。1958年,吉祥寺塔经省人民政府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5月,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吉祥寺塔被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吉祥寺塔为古田县千年古邑历史见证,留下了不少民间镇城除妖之神奇传说。相传原吉祥寺塔周围均属风水宝地,寺外曾有水井一口叫“吉祥井”,井水清澈,终年水源滚滚,周围百姓都争相在此取水。说只要饮用了吉祥井水,就会益寿延年,生意兴隆。相传在吉祥井边,从前就有一个老板靠豆芽生意发了大财,说是用吉祥井水浸豆芽,发芽快、质量好、产量高,使生意越做越红火。<div> 随着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冲袭,这些民间传说正逐渐走向消逝。这意味着大水不仅要冲毁“龙王庙”,也在冲袭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基,如何镇守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家园,也成了成千上万有识之士共同关注与探讨的话题。</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拦水筑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沸腾的工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联专家现场指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联专家召开技术骨干会议</h3> 1958年,对于古田县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刚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共和国正处在百业俱废,百事待兴的历史转折关头,根据富国强民的方针所驱,国家提出在水力资源丰富的福建古田县拦坝蓄水,发展新中国水电能源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以苏联为技术后盾,开发古田溪水力发电的方案获得准许,古田县无疑被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也引起了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建设初期自然是轰轰烈烈,人心欢呼,工作如火如荼。到后来随着中苏关系走出了“蜜月期”,两党关系决裂而进入冰霜雪域,直到苏联悍然撤走专家,而导致发展计划受阻,经济受挫,人心惶惶,后果就不必细说了。<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德亲临考察调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坝区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德、谢觉哉、陈毅等领导人畅游人工湖</h3> 张鼎丞(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视察古田翠屏湖 共和国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纷纷沓至古田参观考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高层领导人古田县迁城移塔的项目,也存有不同的意见,由此也引来了各界的奇异目光。<div> 迁城,意味着让成千上万刚走出了饥荒的贫困农民,又要离乡背井,去寻讨新的生存环境,这是关系到国家民生政策的导向问题。</div><div> 移塔,也关乎到党心民心的向背取舍,善良的老百姓连家园都可以舍弃,他们只要求留住千年古邑的标志有什么为过?纵然说吉祥寺塔只不过为宋代的一座古塔,在泱泱大国数以万计的文物遗产建筑中,也只为沧海一粟。但保护好这一文化古迹,不仅关乎国策民心,也寄托着老一辈领导人对老百姓的一片深请,这里就隐藏着一个难解之谜,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br>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迁城建坝工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坝区工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地晨曲</h3> 随着朱德委员长,谢觉哉,陈毅、张鼎臣等一线国家领导人陆续到古田参观调研,让外界的目光,也很快聚焦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文化部决定拨款二万八千元,启动了对吉祥寺塔进行异地文物搬迁的决定。消息传出,全城哗然。<div> 舆论聚焦点之一:迁城移塔此举能否成功?吉祥寺塔饱受历史风雨的侵蚀,摇摇欲遂,塔身的很多构件均已风化,易地搬迁究竟是否可行。再说区区的国家拨款,还不及肩扛车拉的材料运费,资金缺口有什么办法支撑。</div><div> 焦点之二:迁城移塔项目是否可行?移塔在国内也尚属首举,文物搬迁要维持原拆原建的原则,否则就失去文物属性和搬迁的意义。就今天发达的科学建筑而论,人们可以将数十米高的楼盘进行移位,也只能定位在有坚固的楼盘基础,在短距离内进行。而面对的现实是,物质与科学技术一片空白,建筑业还停留在以手工操作的低下水准,要搬动这庞然大物从水底搬到十几公里的水面,谈何容易?</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沸腾的工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工半边天</h3> 这时,外界也频频传来逆耳的质疑声。有的认为“迁城移塔”是“杀鸡取蛋”的不明智行为;有的人认为,这纯是个风险的计划,是“冒险”的行为,搬迁的成功率也是微乎其微。但古田的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他们理解国家的困难,感怀国家的决策,毅然勒紧裤腰带,也要与国家同甘苦,共磨难。他们热响应党号召,支持国家的计划行动。“弃小家,为大家”,宁愿淹没万亩良田,举家离乡背井,也要迎难而上,逆境中写下了一篇篇爱国爱乡的动人文章,可圈可点,可歌可泣。 <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地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干巧干 攻克难关</h3> 科技是动力,科技也是瓶颈。“迁城移塔”项目最缺乏的就是科学的依据,但“逆境”往往会产生“奇迹”。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他们选择了进取。在一片质疑声中算是“赶鸭子上阵”。上级只派出了三个专家,本地也凑合了三十多个技术骨干,组成了一个协作队伍。他们团结进取,立下军令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披星戴月,苦干巧干,攻坚排难。专家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参加勘查、测量、绘图、拍照。技术人员对工地上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进行了细致地考察。摸清规律,掌握特性,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在拆塔前,他们对塔身作了详细记录,各石件的尺寸,按层次顺序查对,每块塔石用红色油漆进行编号。他们费尽心机制作了一个木质沙盘模型,尔后才逐层拆下塔石,按编号排序堆放。迁到新城后,再按原型砌垒,重新恢复原貌,他们用一丝不苟的、胆大心细,战略上敢于藐视困难,又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发扬精益求精科学态度,为文物搬迁和保护开创了成态度功的先例。<br><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姿依在 秋毫无损</h3> 一年后,当人们一晃间看到新城的松吉山上出现了一座新的寺塔,人们欢呼雀跃,感叹不已。自古流传的“走城飞塔”民间神话故事,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吉祥寺塔易地搬迁,文物风貌秋毫无损,得到了上级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赞赏,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十大成果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祥寺塔(60年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祥寺塔(70年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祥寺塔远眺</h3> “迁城移塔”的故事感动了上苍,感动了无数专家学者,也成了古田百姓饭后茶余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的塔山公园,宝塔镇山河,成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了海内外游子寻根追踪的游览胜地,更成为全国各地的文物专家学者探讨学术、分享奇迹的胜址。<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古城的丰碑</h3> 古塔也给古城留下一座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古城也在历史的长河里树起了一座丰碑,感谢这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但他们却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他们的总名称是:张爱国、李爱乡、王为民、扬国威……<br>历史不会忘记他们,<br>古田人民时刻铭记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