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宝书法艺术-传统与当代表现性探索

刘洪宝书画漫谈

<p class="ql-block">  一直想为自己的书法写点什么,也不知从什么地方谈起,因为我的书法之路太过曲折!起初由绘画转为书法,再到书法与绘画双修,虽然累点但能互补也就心安了。为教学所需作高标示范,也迫使自己深研传统碑帖的每一个环节。在书法创作上尽量放飞自我,寻求中国画的笔意表达融到书法中来,在骨法用笔中强调以钢带柔虚实相生,丰富书法单调的形质墨线表现。尤其是近年来对鐘鼎石鼓、汉魏刻石及北魏残碑等尤喜研之,自感笔力愈加沉稳,所书之线不再油滑飘浮,回看以前的书作大多浮滑,有抖纸脱落之感,也是年少笔力不足所至,人书俱老不无道理!</p> <p class="ql-block">  如若从写字到书法,我还真有点体会,年少之时只喜欢黑底白字光洁的唐楷字帖,不厌其烦的写了几年,终于写出了规范的毛笔字,以为这就是书法的高层次了,欣喜之余想当书法家的心竟然剧烈的跳动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九十年代,有幸进入学院学习书法才明白什么是书法艺术。学习书法就怕走错路,有人写了一辈子毛笔字也没有入门,实在可惜!好在这些年书法普及开了,更多像我当年盲目乱写的人,也能得到初步习书入帖的良方,少走一点弯路。</p> <p class="ql-block">  传统书法发展到现代,自从国家成立书协以来,将书法的普及教育规范化,书法的实用性减弱艺术性增强,参入习书者逐年增多,可谓是五花八门争奇斗艳,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也称得上是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历朝历代都有良莠不齐鱼龙混珠,只是当代又多了一些江湖搞怪,低俗永远伴随高雅并存。我也不能独善其身,为了生存难免沾点俗。</p> <p class="ql-block">  能在俗路上清醒自己容易,脱俗并非易事!好在我是学画出身,大部分时间研究绘画也能用绘画的眼光去看待书法,给以后改变书路提升自我创造了条件。书画双修更觉时间不经用,只有在渐修顿悟中明心性读古人,打开找到书法与绘画的核心问题,初步解决了我当时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思想的转变让我重新起航,学古人看今人请教艺友参加培训不耻下问,不再重复之前熟练的写法,从熟转生如同转世,一切重新调整,将平时临习的各朝代的碑帖往一起融合协调,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创作,着魔般的苦练终于在本世纪初敲开了中书协的大门,成为了其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学知不足,不敢狂语!我对古人的学习与理解,是以人为本深探其艺,将社会属性与艺术属性分请,找其根源的必然性,反思自己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应当如何支配手中之笔,不去复制古人就要打破规矩,笔法易练结字最难,融会贯通逐步有了自己的面貌,向小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我在多年的实践创作中,开始专注各历史时期的书法发展与艺术特征 ,在清人的笔下看到尚碑复隶,尽管没有堆起艺术高峰,能感受到清人对古人的继承与革新发展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使我在面对传统与当代,有了助推新思潮表现的强烈意识。</p> <p class="ql-block">  传统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水,就看你怎么去利用。记得早些年有老先生们常说,只有把传统碑帖吃透才能创新,我真当回事了,就拼命临帖背帖,最后能背写下来,虽然能创作但是出不了新,于是乎就开始质疑老先生的话!其实创新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对古人思想的理解,在于对传统的取舍,决不是为创新而创新。</p> <p class="ql-block">  古人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时代是什么?什么样的作品算是时代的?我代着问号走进展厅,走进书家工作室,也去翻看书店的名家册子,看得我眼花缭乱无从下笔,最后就索性乱写起来随地扔,隔夜发现乱纸堆里的字与往常不一样了,捡回整理后悟出感性的东西才是我想要表达的。捋清了头绪明了时代是旋律是风尚是自由,它能淘汰腐朽的思想,而作品是体现时代表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笔墨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从事书法与绘画教学近三十年,始终将自己探索研究的东西与教给学生的分开。指导学生临古与创作的转换,重点放在主观性的把控上,我看到学生习作走样的字体,有些也很有趣味,这种失控性在某种状态下是自然的属性,也契合了我在创作时的吸收与表现。</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在绘画之余,又开始了我的书法创新探索,以画入书进行探索研究,将绘画的虚实与点线面的运用,在表现当代探索性笔墨,适当的改变了一点传统笔法与结字的形态,重点在章法上进行重新构建字与字的黑白空间,所书之作与以往大不相同,慢慢的与传统写法拉开了距离,笔底墨迹的表现性增强了当代气息与时代感。</p> <p class="ql-block">  探索是最具吸引力的,创新是最废脑筋的,我在年复一年的创作探索中,始终不敢长期不临古碑帖,创作的作品就象生产的电动车,古代碑帖就是电能。我在充电的同时也在关注当代优秀书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我把自己评判出的结论加以研究,融到我创作所需之中,以此丰富自己的创作表现。</p> <p class="ql-block">  表现的欲望是每个人都有,有的强烈有的淡然,就象一个员工想当主管,在上司面前表现的积极主动尽其能事!书家在创作的表现欲虽不象那个员工,但肯定是积极的,理性惯穿着创作劳动的过程,感性才是作品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我没有灵感能否创作出好作品,我说不能!问者不语,许久言之:原来是没有等到灵感就去创作了,难怪作品没有灵气,死死板板。我说你错了,我在创作前也没有等到灵感,灵感是突然而来也易忽然消失,它不是等来的,它是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为了创作出传统一路的韵味,只有去翻传统的库房找找所需,我又一次的将三千多年的书法发展(书法的自觉时期)展开,用手中的毛笔从上至下翻了一遍,这一遍耗掉了我该休息的许多时间,虽然累点但是我很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写古法的还是现代的,我在创作前习惯的去临点所需的碑帖,就是加强对传统血脉的传承,作书之时能够融入到自己想要的那点关键的神髄,无论笔法字法都取三分足矣!大多是自己的思想观点与审美意识占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  传统与当代是我常思考的问题,传统较比之前的传统也是当代,那么古人是怎么对待传统与当代?首先他们是持批评与继承的对待传统,也是在围绕着当代、书写着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审美取向。就象“宋朝的米芾学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之后就骂其书是丑书之祖、恶扎之祖”,虽无道德但见批判其不足的判逆性,艺术的发展有时需要判逆更宜出新。</p> <p class="ql-block">  笔墨逐渐走向成熟时想表达的东西自然多了起来,思想追求一复杂就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问题是不断的被自我否定,甚至出现一点瑕疵就的重来,可问题常出在作品完整了、字法或章法又显平庸,于是乎就放开传统的束缚,试探着用笔在开合虚实的节奏上找感觉,只有感觉上来了才能把大脑那份清晰模糊的图像,写出比较顺眼一点的效果,终于摆脱了平庸。</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只要是真正研究书法艺术的人,没有不想写出点具有时代感的创新作品。这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既不能重复传统,也不可重复自我,创新真的很难!他需要深厚的笔墨修养与宽博的学识,还要具有时代的审美意识与强烈的表现欲望。</p> <p class="ql-block">  在一幅作品中掺杂的字体越多就越难统一协调,反之就容易单调乏味,只有将笔法调控在一个调子上,就容易解决这类矛盾。下一步求的新又是一个更大的难度,它甚至要超出自我的想象,不被人们所接受,也可能被批判打倒,这就需要书家的勇气,敢于判逆方可立足引领时代。</p> <p class="ql-block">  当代书法的发展与创新出现了骂丑之风,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被骂作丑书的人,都是站在高平台的专业书家,骂丑书的群体基本为业余书法爱好者,以及写规范字一成不变的复制古人与重复自我的人。我个人观点:江湖书法与民间毛笔字杂耍以及书写的近乎电脑字体的书家,应该引起大家重视,这类作品属于低俗之作,更可怕的是这类书作普及面非常广,早以挂到千家万户的墙上,直接拉低影响大众的审美标准与生活品味,这与当代新思潮的书法艺术完全相驳。</p> <p class="ql-block">  我在书法创新上主张:“藏巧于拙、拙中求美,继承传统血脉、打破传统固有形态,重新构建新图式新面貌,表现时代风尚”。这就需要融合多方面的表现手法。古人讲的字外求法,就是跳出法外破法而得法,与之在艺术层面的绘画舞蹈以及音乐诗词等都能寻到启发点,再以传统为母本吸收有利因素,以探索求新的思想意识,发挥主观性的表现手法,是出新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  书法的求新发展必然涉及到书家风格,风格是一个书家的产品商标,也是时代的坐向标,大部分书家倾其一生也没有形成标新立异的风格,最终落了个功夫字书法聊以慰藉!艺术贵在风格独特,我深知其理,也明白不能为了独有之风格而丟失传统,更不能守着传统不思求变,甘做书奴。</p> <p class="ql-block">  谈到最后,我对自己当前做个总结:我对传统书法的各种字体始终不舍追求,人生苦短在专、博、传统与创新之间,带着压力与矛盾前行。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能使自己畅快表达思想情感,就可以驾驭诸体去创作表现,只要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我,创作出新、表现时代,就是我目前的追求。亦如佛家思想所讲:“一切不可着相也不可空相”。如果在书法的本质上停留必然落个空相,明了半百人生求艺在心相,相由心生乃为书法之风格,也不能为风格而着相,一旦偏离书道本质所创之新便无意义,要做到化心相于当代表现、为时代而书。 </p><p class="ql-block"> 癸卯杏月上浣-长白墨人</p> <p class="ql-block">  刘洪宝号长白墨人,生于文革年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国美协培训中心“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中国书协现代刻字艺术名家创作班。数十年的探索研究明心治艺,近三十年的书法与绘画教学,旨在传道解惑,意在启迪创新。其艺术主张:“法取高古融碑入帖,诸体通会创新求变,勿使重复古人与己,个性表现时代风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员,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特聘画师,吉林省首批职称评审认证美术师,吉林省美协书协会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院士,吉林省中山书画院理事,吉林.桦甸市美术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微.电:138446827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