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澥浦“五都神殿”的前世今生

陆雄飞

<p class="ql-block">在宁波镇海北端有个始建于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的古渔镇,名叫澥浦。那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p><p class="ql-block">千年古渔镇澥浦,东临东海灰鳖洋,与舟山金塘岛隔海相望。其北面有凤凰山,南面是息云山,两山形成一个庞大海湾。加上海中有泥螺山(澥浦山)等四岛礁作屏障,是个天然避风良港。元代记载澥浦是“渔舟聚集之地,外通大洋,有巡检司及税务焉”。清代时已是拥有“三千户烟灶,三百号溜网”的镇北重镇。抗日时期,因宁波港镇海口封港,澥浦成了外海船只进出口岸,曾有“小宁波”之称。</p><p class="ql-block">古镇有条大街,人称澥浦大街,分南街和北街。南街又称澥浦老街,为繁华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各色商品及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每天还有集市。北街自月洞门至太横头为渔货交易地,每到渔讯季节,百米长街可谓是“鱼山虾海”,吸引省内外大批商贩前来贩买鱼货。</p><p class="ql-block">南街北终端有一座澥浦人引以为豪的“五都神殿”,今天就讲讲这“五都神殿”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澥浦大街(南街)</span></p> <p class="ql-block">“五都神殿”位于澥浦大街(南街)末端,凤凰山麓,座北朝南,面对澥浦大街。在咱们国家,都神殿很多地方皆有,其供奉的菩萨是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钟七秀、史文业“五方治瘟之神”,而澥浦都神殿却与众不同,其供奉的是五位抗倭牺牲的无姓氏壮士。相传,在明代中叶,澥浦已经是浙东著名的渔镇,但长期受到倭寇的侵袭。有一年农历五月廿五日,一股倭寇突犯澥浦,当地官兵奋起反击,一阵激战后,终于把倭寇打败赶下海逃了。打扫战场后,有五具我方无名官兵遗体无人认领。于是百姓就把这五具无名抗倭壮士的遗体埋葬在澥浦的风水宝地凤凰山麓。为永久纪念壮士,人们集资建成“五都祠”,为这五位壮士雕塑红、黄、蓝、白、黑五尊神像,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尊祀他们为澥浦的五都神,希冀他们的神灵,也象“治”住倭寇这样的大“瘟神”一样,成为维护一方平安的守护神。“五都祠”经过多次扩建后,改“祠”为“殿”,称为“五都神殿”,拥有中军殿、前殿、流芳厅、戏台、看楼、角亭等建筑,成为整个澥浦镇乃至周围村镇的规模最大的庙宇。另一种传说是,殿中供奉着抗倭五位无名英雄塑像,系澥浦渔民。五位渔民配合戚家军杀敌,屡建奇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戚继光为纪念这五位英雄,报请朝廷,明皇帝特敕圣旨一道,在澥浦建都神殿,并塑红、黄、蓝、白、黑五尊神像,分别代表阴阳五行,皇帝亲笔御书“五都神殿”匾额一方。这两种传说虽略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澥浦“都神殿”供奉的神,不是张元伯等五方治瘟之神,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而是为保卫一方平安而牺牲的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官兵),显示了澥浦“都神殿”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都神殿”作为老祖宗留给后人的精美的古建筑群,其精美突出表现在戏台上,而戏台精彩之处在于戏台顶上的藻井。整个藻井全部用镶金雕刻,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其正中心安置一块圆形“响铜”,能使演员唱出的声音发生回音,取得良好的音响效果。方形的方井口天花的四角刻双鹿双鹤共8只,兰底贴金。中心圆井底径4米,层层盘绕结顶于铜镜。方井四周有精巧小斗拱承托,贴金漆朱,外檐三面各4组花拱,檐下角科伸出的昂头组成朵朵花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都神殿之中大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都神殿戏台(镇海区重点文物保护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都神殿戏台的华丽藻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都神殿戏台屋顶上的吻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都神殿戏台的看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都神殿戏台看楼的精美石雕</span></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5月25日是“五都神”的忌日,这一天也就成为“都神殿”的祭日。其间澥浦要举行七天庙会以示纪念,这些日子成了古镇的重大节日,也是镇海北区一带规模最大和最有特点的庙会,称之为“十庙三殿大庙会”。庙会举行时,共有十三座庙宇(宫、殿)的会众参加,除了澥浦都神殿外、分别有东岳殿、张(世杰)老相公殿、龙王宫(庙)、新阜庙、天后(妈祖)宫(庙)、龟山庙、黄公庙、择山庙、青林庙、浮林庙、后白石庙和苏将军庙等。庙会还吸引了北达观海卫(今慈溪市观城)、南至镇海一带人们的加盟和参与。来自各地烧香、拜菩萨的信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极为壮观。在五位无名壮士“忌日”(农历5月25日)的前三天和后三天,都神殿戏台上要唱六天六夜的大戏,殿外广场上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各种小商摊挤满老街,五光十色、价廉物美的小商品吸引各方来客,整条大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人们成群结队,呼朋唤友,烧香拜神,集市购物,品尝美食,看戏观景,探亲访友,在祭拜五都神,祈祷国泰民安的同时,也享受难得的节日欢乐。 到正日(农历5月25日)举行盛大的行会(游行),这是整个庙会的最主要活动。游行队伍前有炮队开道,“澥浦船鼓”的舞动带领,并有斜掮着“泥马船”的“泥马兵”卫护。紧接着是其他十二个庙宇(宫、殿)的会众抬着各自的庙主(菩萨),伴随着体现各庙宇(宫、殿)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五都神的每个神像被八位身强力壮的会众抬着坐镇在队伍的后尾,三百六十行的装扮者紧随其后。在巡游十二个庙宇(宫、殿)所在的村、镇后,到澥浦老街达到了高潮。届时全镇男女老幼几乎是倾巢而出,老街两旁形成由密集人墙组成的夹道,游行队伍在夹道中缓缓行进,参加游行的会众个个精神抖擞,文艺表演者使出混身本事,精彩的表演博得两旁观众阵阵喝彩,数百米长的百年老街金锣振耳,鼓声隆隆,唢呐声声,笙笛齐鸣,掌声、叫好声雷动,蔚为大覌。</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尽管该庙会停办,其香火也远不如以前旺盛,但都神殿整体还在。镇政府时常在此举办一些宣传演出,热心镇民也时不时邀请一些民间草台班子来此表演(主要是越剧),虽然水平不高,在文化生活缺乏的当时,也能吸引当地和附近村庄居民来观看。“文革”中,造反派企图要砸烂五都神像,有忠实信众偷偷秘密将其转移。(本人退休后某年回乡听一位亲友说,这五座神像藏在澥浦吃水池的某个平房内,我曾试图找到该平房主人进去观看,但没有成功。)以后,五都神殿先后成了镇办企业厂址和养老院。光阴荏苒,时光飞逝,万物斗转星移,“都神殿”庙会游行的十三座庙宇(宫、殿)至今已所剩无几。所幸的是“都神殿”的门楼、戏台、看楼等主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戏台和藻井更是镇海区目前保存得最完整、最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00年被列为镇海区重点文物保护点。如今养老院已搬离重建,澥浦古镇中包括老街在内的老建筑大部分已被拆除,都神殿和同样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点的“月洞门”被保存下来,孤立於一片现代建筑之中的这对“兄弟”,以他们的前世今生,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古镇岁月的沧海桑田,曾经辉煌的都神殿的风采、神韵,也只能沉淀在老澥浦人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