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碧水桃千枝

曦哥

​<h3>今年的桃花开得比往年早了一点,孟春方过半,已是到处芳菲,点点飞红。</h3></br> ​<h3>距离潮州市区约四十分钟左右车程的赤凤镇松水村,因水源丰富,环山松树茂密而得名。</h3></br> ​<h3>此处有一小型水库,周边建有凉亭、石桌椅,供游人休憩。有一座不大的水泥路面的桥梁,用几根粗大的石柱支撑着,颇具特色。</h3></br> ​<h3>水库上游尽头有一土坝,芦苇扎根于上,随风飘动,土坝后面应该是农田,有农妇在忙碌劳作。</h3></br> ​<h3>去年三月初曾到此一游,当时水位比现在略高,有水洼间于怪石之间,游客席地而坐,煮水烹茶,倒也有几分情趣。</h3></br> ​<h3>水库下游,一池春水,碧光静影。桃树沿堤而栽,长势喜人。</h3></br> ​<h3>随风飘落的桃花瓣,星星点点,散落于水面上。“春来遍是桃花水”诚不欺我。<br></br></h3></br> ​<h3>深红浅粉,青枝绿叶,处处透露出春天的气息。</h3></br> ​<h3>桃红媽然出篱笑,东风吹匀深浅妆。</h3></br> ​<h3>隐隐飞桥隔流水,脉脉小桃迎春风。</h3></br> ​粉红色的桃花,像邻家少女那娇嫩的脸庞,清丽娇俏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h3>​而深红色的桃花就像骄傲的公主,浓墨重彩,优雅而高贵。</h3></br> ​<h3>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唐·吴融)</h3></br> ​<h3>东风先上小桃枝,多情不觉红粉腻。</h3></br> 古往今来,桃花一直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br></br>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最有代表意义的花当属桃花。​ 桃花之美,世人青睐,更有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歌咏,传世美文佳作不计其数。​ ​从《诗经·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从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最爱深红爱浅红”到刘禹锡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众多桃花诗词,无一不体现出国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古人言春必提桃花,如陆游的“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br></br> ​元稹的:“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字里行间,描述着春天桃花盛开,红粉斗芳菲的迷人景色。<br></br> ​也有不少文人借桃花抒怀言志,叙述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爱情的慨叹、向往。如“走桃花运”就是收获爱情的代名词。<br></br> ​因桃花花姿优雅,色彩艳丽,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风情万种、美丽动人。<br></br> ​崔护诗中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描述了那位令他一见倾心的姑娘的美好容颜。<br></br> ​而后面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字里行间却又饱含多少无奈与心酸,道尽了爱而不得的惆怅失落。 ​唐伯虎诗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表达出了文人雅士豁达不羁的个性,千古传颂。<br></br>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说明了只要为人品德诚实、正直,自然受人尊敬的处世之道。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又是多少人心心向往的理想乌托邦,“世外桃源”一词也由此而来。​​ 有时我会想: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果他赠的不是一枝梅花,而是一枝娇艳欲滴的桃花,会不会更令范晔倍感春天的美好与温暖呢?<br></br> <p class="ql-block">​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松水村桃花》</p><p class="ql-block">松间碧水结千枝,</p><p class="ql-block">灿锦丹霞临曲池。</p><p class="ql-block">翠浅红深人欲醉,</p><p class="ql-block">花飞落袖望君知。</p><p class="ql-block">【七绝 平起首句押韵 四支】</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tN2rey3efBMqlnNAe5GX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