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先来一张我最喜欢的透纳的作品。这是一张很有野心的晚期神话题材大作。男女主角躲藏在阴影里模糊不清,丘比特举着灯动作夸张,背景风高浪急,暗示着悲剧即将发生。透纳是我认为氛围感最佳的画家,同时也是承前启后的时代巨人。</p> <p class="ql-block">一、波提切利和意大利绘画。</p><p class="ql-block">14世纪末,意大利人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文学的美,开始了文艺复兴,从此匠人变成艺术家。</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画派波提切利的三联画,画的是一位圣徒显现神迹的故事。这时人们运用了透视,画风还是看得出中世纪痕迹。</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梅西那这幅圣哲罗姆读书的画,非常肃穆和安静,画的是1475年的场景,丢勒画过相同题材的版画,人们很喜欢从他那里汲取灵感。这时候西方已经在绝大多数领域超越中国,特别是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和科学,只有诗歌方面,我们不逊于任何国家。</p> <p class="ql-block">达芙妮正在变成月桂树。</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画家贝利尼的圣母子。贝利尼是提香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二、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p><p class="ql-block">年轻天才拉斐尔,引领审美500年。文艺复兴三杰中这次只来了他,这是他创作雅典学院同期的作品,可惜他英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琪罗同学的作品,眼睛的位置好像有些不协调。这画的可能是贵族小姐的订婚或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提香作品,他发掘了颜料的表现力。当时绘画女性比较少见,这位女士神态坚定有力,身体放松,很有权威感。</p> <p class="ql-block">提香学生的写实作品。</p> <p class="ql-block">莫罗尼的贵族女子,衣着华丽神态冷漠。</p> <p class="ql-block">马扎1575年的大幅罗马神话题材,一个裸体牧民被朱庀特幻化的老鹰俘获到奥林匹斯山。马扎绘画前会先制作铜像,这幅画的铜像模型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柯勒乔的爱的教育,画的是丘比特被智慧神和爱神维纳斯爱的启蒙。对象是手和脚似乎小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三、戈塞特和北方文艺复兴。</p><p class="ql-block">15世纪初,北方低地国家艺术家掌握了颜料运用方法,笔触细腻。宗教改革背景使他们绘画更多题材,包括风景和风俗。这幅圣母子环境画的很美,圣母无奈地看着圣经中儿子悲惨的命运,但圣婴的头画的太小了。</p> <p class="ql-block">仰视视角通往教堂的木桥,这幅画也让我心动,感觉身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两幅风俗画,透视不太准确,没有虚实安排,题材是比较少见的下层人民生活。</p> <p class="ql-block">戈塞特脱框而出的小公主,手指着丹麦所在纬度,颠倒的混天仪代表流亡身份。这一时期流行象征手法,注重细节,戈塞特是代表之一,另一代表是我喜欢的美男子丢勒。</p> <p class="ql-block">17世纪法国画家克劳德提升了风景画在欧洲的地位,这是把透纳看哭了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神话故事,但表达更多的是森林。</p> <p class="ql-block">四、卡拉瓦乔和巴洛克绘画。</p><p class="ql-block">来到17世纪。卡拉瓦乔是巴洛克代表,他的人物动态特别棒,这是著名的被蜥蜴咬的男孩,画中模特经常出现于画家画作,但后期神秘消失。画中的花朵代表转瞬即逝的美。</p> <p class="ql-block">抹大拉,画出了一个妓女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祈祷的圣母,很像拉斐尔。</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风格从委拉兹凯斯走向发展。他通过老师兼岳父接触上流社会并被认可,这是他画的主教。</p> <p class="ql-block">这是戈雅非凡的人物画,有浓烈的西班牙风情。戈雅是18世纪末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风格和主题多变,早期是巴洛克,晚期是表现主义。</p> <p class="ql-block">法国古典主义奠基人普桑1628年的酒神的养育,风格克制和谐。他多取材于古典,常年生活在意大利,此时意大利仍旧是文化中心。我第一次走马观花把它漏了,若有所失,虽然时间不够还是小跑着过了一遍,发现了它。</p> <p class="ql-block">五、伦勃朗和十七世纪欧洲北方绘画。</p><p class="ql-block">凡代克华贵的贵族青年。他擅长画绸缎丝绒,受欢迎程度反超了伦伯朗,但艺术性远远不如。</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去世三个月前的自画像,非常平静,其实当时他已是孑然一身,经济破产。</p> <p class="ql-block">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斯丁作品,画的是旅馆。</p> <p class="ql-block">城市风情画。这次没有维米尔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维尔德的小船。他擅长海景画。</p> <p class="ql-block">六、卡娜莱托和欧洲18世纪绘画。</p> <p class="ql-block">巨幅人物肖像,技法超群,缺乏灵气。</p> <p class="ql-block">七、梵高和印象派绘画。</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十九世纪,艺术中心无可争辩地来到法国。这可能是毕沙罗作品,高级的天空白!</p> <p class="ql-block">莫奈晚期的巨幅风景画,应该是自己花园的小径。</p> <p class="ql-block">萨金特的酒杯,很喜欢这种光影感觉。</p> <p class="ql-block">马奈的咖啡厅演奏会一角。</p> <p class="ql-block">我个人认为雷诺阿的取材和色彩比较俗气。</p> <p class="ql-block">高更以色彩和造型见长,据说色彩借鉴中国景泰蓝。本是股票经纪人的他35岁才走进画坛,从模仿秀慢慢变成月亮与六便士,在穷困潦倒中死去。</p> <p class="ql-block">塞尚,高更的偶像,他另一个偶像是德加。这幅画我很喜欢,虽然透视有点问题,但氛围感超强。</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精神病院期间画的医院杂草,这幅画上方的小径是点睛之笔。梵高从学习修拉的点彩发展为色彩和笔触大师,可惜到死都没被发现反而干掉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八、透纳和英国绘画。</p><p class="ql-block">18世纪初,英国刚刚开始恢复在艺术史中的大国地位。按时间顺序,它不应该放在最后,这样布局可能也是对透纳的偏爱,这毕竟是大英博物馆馆藏。这次也有康斯坦布尔的大风景画,英国人偏爱的田园,我觉得太平凡,没有把它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劳伦斯爵士的贵族红衣少年,真是天妒红颜,少年13岁就香消玉殒了。</p> <p class="ql-block">一位苏格兰画家笔下俊俏的弓箭手。</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出52幅画来自50位画家,风格实在多变每幅都值得细细品味,是以这次展出每天都人头攒动,摩肩擦踵。我错估了看展需要的时间故而最后只能小跑看名著,引来观赏者侧目。上海市民对艺术的需求有多么高,文艺老中青多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