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22日,武汉市智慧教育交流展示系列活动暨“人教数字资源与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研讨活动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举行。汉阳区10位音乐教师在区音乐教研员杨露老师的组织下在线上参与了这场研讨活动,仔细学习了筝乐之韵,课堂之美——《渔舟唱晚》展示课以及各位专家、老师们的评课。</p> <p class="ql-block"> 我区小学音乐教师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想。</p> <p class="ql-block"> 黄⽼师这堂课设计精巧,语⾔精练。⽆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为本的新型⾳乐教育理念。为学⽣提供了感受⾳乐、表现⾳乐、创造⾳乐的⼴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在⾳乐中感受美、学习美、创造美”。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充分利⽤了乐曲的⾳乐性去引导学⽣,启发学⽣,让学⽣在⾳乐引导中⾃然地进⾏学习。在教学中给每⼀位学⽣⾃我表现的机会,学⽣得到锻炼,尽情地抒发⾃⼰对⾳乐的感受。黄⽼师侧重的是引导学⽣充分感受⾳乐,从中感受要去及其表现作⽤,进⽽激发学⽣对⾳乐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定的审美能⼒。 </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冯贝贝</p> <p class="ql-block"> 第一,在授课时,显性的课堂知识在授课者的经验,知识和思考的提炼和深化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立体的体验感受,进而为把握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音乐作品提供可能性。学生在不自觉中进入,在幡然中开悟。 第二,将知识与感受、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是教学的至高目标。在黄老师进行分段聆听的过程中,“五声调式”、“清角”及古筝演奏指法等基本知识,始终贯穿于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作品意境的过程中,同学们在美育浸润的同时填补了基本乐理和民族乐器等方面的知识空白。 第三,教师专业素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奠基石。在黄老师课堂上,范唱与范奏始终贯穿其中。这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使得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一颗颗音乐的种子。 </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知音小学马麒</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应该让学生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体验、感知、表现、享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的形象和内涵,启发其音乐潜能和音乐灵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 </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西大英才小学 刘云</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如对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该让学生多表现,多实践,多体会实际的演奏效果。当然,老师那么应该为学生多准备一些音像资料,让学生多听,多看,多体验,从而理解音乐的形象和内涵,启发其音乐潜能和音乐灵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听,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但教师的讲解要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不能成为讲解员,更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想象。精讲多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听觉想象,让他们在欣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钟家村第一小学 范琳</p> <p class="ql-block"> 《渔舟唱晚》对于学生来讲是一首比较抽象的古筝曲,学生对于这首乐曲的情感不好把握。然而,黄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吟诵、哼唱、律动、聆听等多种方式结合,让学生去感受曲子的三个乐段和尾声,从主动探究中得到深刻的体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这首乐曲。在对学生的评价上,黄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也重视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既关心结果,更关心过程。</p><p class="ql-block">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 李沁</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还重点强调了音乐课堂信息化的重要性和需要大胆创新性。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尝试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这也需要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程内容巧妙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既引导学生学习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又能用信息化技术实际作用于课堂。将音乐课程特点与信息技术操作相辅相成,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化意识,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并实施“有效教学”。 </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墨水湖小学罗茜</p> <p class="ql-block"> 黄冠老师将民乐的艺术美与现代技术的智慧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一堂好课宛若一场视听盛宴。他从听赏入手,让学生欣赏教师演奏的《渔舟唱晚》,通过旋律线的辅助逐段分析其古筝演奏技巧对乐曲音乐要素、旋律进行等所带来不同情绪的变化。在感性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同时让艺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更具实效性。这是值得我去深入学习的。听了胡晓燕老师的点评,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感知、享受音乐;从智慧课堂的角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寻、感受,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与情感体验,真正让学生富有朝气和艺术涵养。 </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墨水湖小学 王萌</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我不断地看到了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扎实的专业技能,更看到了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会对自己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我的课堂,多钻研,敢创新,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三里坡东校区 梁若晗 </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所描绘的景色与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浓郁的氛围,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渔舟唱晚》的艺术形象变得鲜明生动,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p><p class="ql-block"> ——汉阳区钟家村第一小学 王琳</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与教学设计的契合,课堂环节赏中有演,演中有赏。专业技能与教学方法的融合,高年级的音乐课堂要有感性的聆听互动,同时又要让感性回归到理性的认知上,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去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我们要不断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让学生在身心的感知上更加形象化。</p><p class="ql-block"> —— 汉阳区芳草小学韩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