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近日,江津区政协编纂的《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正式问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 在这夲书的“三线建设企业”版块中,刊载了原国务院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原名誉会长王春才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与江津三线情缘。文章中涉及到了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四个厂和094医院当年在江津选址建厂的一些情况。美篇作者摘录文章中的部分段落分享给关心三线建设的朋友们,便于了解自己企业的来龙去脉,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光荣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江津元帅广场望江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5年,我在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基建规划处工作。一天,中央西南局书记,省长李大章同志,对工办蒋崇璟主任讲:现在解放军缺衣少被,应尽快将江津3533印染服装厂建成投产。蒋崇璟主任就委派我到江津3533厂蹲点助推建厂。我当年30岁,这对我也是锻炼,这是我首次到聂帅故乡江津。1967年35 33工𠂆建成投产,我离开该𠂆,离开江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8年夏天,蒋崇璟主任又委派我协助第六机械工业部刘星副部长与选厂址的领导班子在江津新选厂址。当时情况有些特殊,军分区将我们安排住在江津武装部招待所。一天下午两点钟,刘部长又继续带头与选厂址领导班子乘大卡车,在大山里奔波,将405厂, 467厂、468𠂆、469厂厂址选定位。刘星副部长和领导班子住在涪陵,名称叫093指挥部。征求我的意见,4个𠂆基建机构就叫094指挥部,医院叫094医院。1970年,第六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在405厂召开六机系统三线工作会议,近百人到会,我参加了会议。1975年春天,四川省国防工办王兴副主任,在江津467厂召开了全省国防军工植树绿化现场交流会,我率省工办基建规划处8位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我作了总结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4年,中央做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将沿海一些军工𠂆部分搬迁到三线地区,405厂,467厂、468厂、469厂四个厂最初选在武隆山区建设,由于钻山太深,交通不便,地质条件恶劣,不宜建厂,后改迁到江津县德感建设。六机部组成了强大的选厂工作组,由常务副部长刘星兼组长,副部长黄忠学担任副组长,成员有六机部政治部主任杜道周,办公厅主任李岩,计划局叶绥局长,基建局浦均局长,张同格局长,俞大犹设计处长,李尔华处长(刘星秘书)等人。1968年初,刘星副部长由重庆乘火车到成都,向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主任蒋崇璟,副主任赵新民,李天民汇报,基建规划处处长田栋樑与我也参加了,同意将在武隆的4个厂改迁在江津县德感选址,加快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江津长江三峡库尾广场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8年,当时我32岁,代表中共西南局国防工办四川省第二工业部参加六机部选厂工作组协助选址。我给江津军分区领导打电话,让选厂工作组住在江津县武装部招待所。我住下后,两辆吉普车,一辆大卡车载着选厂工作人员在山沟里转。我同李尔华秘书坐刘星副部长的吉普车,在烈日的照射下进山选址,一会儿停车,下车看地形,一会儿上车,继续前行选址。那段时间,天天爬坡过沟,很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1968年5月9日,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建委正式下文批准六机部军管会报告,正式批准武隆柴油机厂(405)等4个𠂆迁离交通闭塞,缺水的武隆到江津另选厂址。接着六机部军管会下文确定了405厂,467厂,468厂,469厂在江津德感的具体位置。</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加强对三线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工作,六机部在涪陵成立六机部093筹建处,刘星副部长让秘书李尔华征求我意见,江津4个厂成立建厂指挥部,取个什么名字?我说:</span><b style="font-size: 22px;">09代表六机部。</b><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了093筹建处,就叫094建设指挥部。下设0945、0947、0948, 0949工程指挥组,医院就叫094医院。刘星副部长与4个厂领导商谈后。同意就这样定了。</span><b style="font-size: 22px;">094建设指挥长由405厂厂长孙建业厂长担任。</b><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李尔华秘书与467厂、468厂、469厂的厂领导作为指挥部的成员。在405厂办公。0947指挥组动作快。467厂领导力量强。齐心协力抓会战,开工建设走在其他三个厂前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0年12月20日,467厂成立了革委会,主要负责人有李鹏三(厂军管会主任)、张景湘、王益群、纪延敏。他们一班人狠抓“三通一平”建设。常与民工一道劳动,扛水泥、挑土、搬运石块、就地取石材建厂房、建宿舍。当时水泥、木材、钢材都是计划供应,也十分紧张,建厂房的砖供不应求。记得467厂何启芳科长(上海人)与该厂采购员到成都军区、省革委国防工办找我,要采购德阳黄许镇砖厂的砖。我给绵阳专署支重办刘汉帮副处长打电话,他又给黄许镇砖厂领导打电话,答应供应几列车砖。但由于火车皮紧张,我又陪何启芳科长到成都铁路局申请车皮。当时车皮十分紧张,一时批不下来,何启芳科长与采购员就住在成都小旅馆坐催。终于几个车皮解决了,将砖运至德感火车站,厂运输队拉回工厂施工现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建𠂆初期,405𠂆员工开挖的鱼池,后来叫荷花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9年秋天,我在江律德感解放军总后勤部3533厂组织召开全省军工统学习3533“加强学习、艰苦创业”现场会。成都军区参谋长茹夫一、省国防工业办主任蒋崇璟及2-7机部四川三线筹建处领导同志也出席会议。会后,六机部建设局局长张同格、计划处长李尔华等工程师与我一同到467厂、468厂施工现场,观看了挖掘机、推土机挖山、推土、平整现场。张同格局长看后叫暂时停工,说厂房建在平地上不隐蔽了。我说,工厂建在山区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厂房不要放在山坡上,应建在相对的平地上,才方便产品生产。张局长立即请示刘星部长。得到刘星副部长肯定后当即恢复施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0年的夏天,由六机部军管会主任亲自挂帅,在405厂召开了六机部系统三线单位领导出席的现场会。动员加快三线建设步伐。094建设指挥长孙建业介绍了江津四个厂抢建厂房几点好的做法,我也参加了会议。当时,我们住在405厂简易招待所。午晚餐均是四菜一汤。那时,405厂职工没菜吃,孙建业厂长从河南买来一批块状固体酱油给食堂,职工用热水化成酱油汤泡饭吃,于是,有几个职工在食堂贴出“大字报”,指责会议代表吃的饭菜太好了。希望部、厂领导多关心三线职工生活。部军管会主任立即做出决定:会议代表午晚餐改成一菜一汤,会议计划开三天改成两天,提前散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5年秋天,我时任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基建规划处长,廖英全任副处长、文宪芳任计划员,袁清扬、杨克昌、管德如、俞世义、黄文驰等是工程师。在467厂召开全省军工系统领导干部现场会,学习467厂就地取材,厂区道路两边植树的经验。厂区道路两边红旗招展,气氛热烈,会议代表心情舒畅,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467厂党委书记纪延敏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李尔华处长代表六机部在会上发了言,对会议在467厂召开表示祝贺,也感谢四川省国防工办对六机部系统三线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伙食标准超过了四菜一汤。说明了时代在发展,生活条件也在改善,蔬菜等生活物资供应有了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为:《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封面。本书有一个专题,第一次全面收录了江津区三线建设的历史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8年冬天,我与省工办基站规划处宋经济师乘坐吉普车去江津094指挥部,与李尔华处长商谈工作。下午,吉普车开到离德感坝几公里的山头上,超大足汽车厂一辆货车。吉普车超车时不慎翻车,侧翻在山坡路边的沟里。幸好被路边一堆修路石子挡住。否则就翻到山沟里了,车篷布被拉脱。不能开。我与宋经济师吓坏了,从车里爬出来,沿着公路走下山坡,找到当地公社,打通了3533厂蒋安心厂长的电话。蒋厂长带上吊车、大货车立即往事故现场赶。江津县交通大队孙队长也赶到事故现场。询问了两位司机当时事故发生情况。最终给货车司机罚款20元。吉普车司机罚款10元的处罚。孙队长指挥工作人员用吊车将破烂的吉普车吊上大货车,拉到3533厂大修,吉普车换上了新的支架,新的篷布。405厂孙建业厂长,李尔华处长到3533厂招待所看望我们。3533𠂆医务室医生用白纱布将我左臂打上膏药并定,用白纱布做成带将受伤的左臂吊在脖子上。第二天,405厂厂办主任带了一辆吉鲁车将我接到094指挥部,与李尔华处长见面商谈了工作。同时,强调了工地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各指挥组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天后,我坐上3533厂帮助修好的古普车回到成都。晚上回到家中,打开随身带的帆布包,取出压坏的手电筒、白瓷茶缸,爱人吕㜈常见状责怪我:“你怎么搞的?这么粗心,将手电筒、茶缸弄坏了!”我向地说明发生了车祸。命保住了,比什么都重要。她愣住了,希望我少出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964年到1997年。我参加三线建设与调整全过程。跑遍了三线建设的13个省、自治区主要项目,经历过六次车祸,每次我都是轻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094基地工程指挥长孙建业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江津三线建设纪念墙矗立在江津滨江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春才同志被誉为三线建设追梦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王春才同志简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春才,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扬州工专建筑专业。先后在成都784厂、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四川省国防工办、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局长、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主编,四川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日出长江》、《九九艳阳天》,散文集《苍凉巴山蜀水情》。《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四川省优秀报告文学二等奖,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彭德怀在三线》获文化部华表奖提名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记】:附上几张江津区政协赠书仪式上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405厂共有8位作者的纪念文章被录用(三线版块收录十九家企业,40篇文章)。当天,原405厂出席会议的作者有:何德高,刘恒森、江瑞光、袁凤冰、邹开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原405𠂆作者的纪念文章标题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前进𠂆的三线往事……………邹开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回忆我在前进𠂆的一些事……柳妙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前进𠂆水𠂆建设初期回忆……尚衍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回忆前进𠂆民工连的故事……邓新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前进𠂆子弟校的回忆…………江瑞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回忆在前进𠂆技校教书这些日子……刘恒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三线𠂆民兵参加“三防”演习的回忆……何德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8,父辈的三线情怀………………袁凤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