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质”,多样课余生活,让校园生活“活”起来。“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积极落实政策,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按照“1+X”课后服务模式,精心设计并扎实开展“X”服务项目,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div> 学校精心设计并扎实开展“X”服务项目,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形成了实践类、体育类、艺术类、阅读类和书法类五个大类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课,充分激发学习乐趣。</div> 每周一下午学校开放科技馆、机器人室、多功能室等实践基地,让孩子纷纷去学习和体验,感受多样生活。同学们在德育讲坛厚植爱国情怀、在劳动基地锻炼学生意志、在科技馆启发思想感受科技魅力。 为激发学生的团结拼搏意识,学校结合体育社团举行了足球、篮球、排球联赛,采用“常规+竞技”的模式,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每天下午50分钟的联赛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运动场上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学校立足乡村教育,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富有特色艺术社团,尤其是富有永昌镇石碑特色的“滚灯舞”社团。“滚灯舞”社团以传承非遗文化为纽带,学生们通过学习武威市非遗文化——“滚灯舞”,既丰富学生的艺术课程,也活跃校园氛围。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核心,在“双减“契机之下,学校积极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艺术课,如剪纸、舞蹈、葫芦丝、绘画等课程,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能够感受艺术气息,领略艺术之美。 读书受益终生,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根据学生情况开设了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阅读、诗配画;中高年级诵读经典、讲红色故事;中学部读名著,诵经典等。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阅读,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写一笔好字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看眼前可以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看长远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文修养。我校在书法方面开设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两类,小学低中年级重在硬笔描摹临帖,从小培养孩子的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中高年级则软硬兼修,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写好字的习惯。 落实“双减”工作,让欢乐重归校园。学校将本着“减量不减质、加量不加负”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让欢声笑语重回校园,让孩子们喜欢上校园。<div><div><br><div><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