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的一家

孙建荣

<p class="ql-block">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1956年12月份《人民画报》著文:靳以</p><p class="ql-block">摄影:吕向全</p><p class="ql-block">繁体字译文及编辑:孙建荣</p> <p class="ql-block">  1956年,依照年龄来说,61岁的吴丹可以退休养老了,厂里劝过他,孩子们也劝过他;但他却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他说:“我到汽车厂就是为了造汽车,汽车没造好我就休息,可太不带劲了!”</p><p class="ql-block"> 吴丹在16岁学会了修理汽车,后来,他让两个儿子也干了这一行。几十年来,他摸来摸去都是些外国车子,早就盼望着看到自己国家的汽车。他快60岁的时候,听说长春在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他就欢天喜地赶了来。他的一家人也跟着先后来到长春。</p> <p class="ql-block">  这一家16口,四世同堂,都住在汽车厂的职工宿舍里,差不多估了三层楼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  全家除开老的小的,都进了汽车厂。老吴丹在厂里管技术安全工作,他性子直,做事挺认真,对人对已从不马虎,因此很受大家尊敬。大儿子亚洲是试制车间的副主任。解放牌汽车出来了,全家是那么激动和兴奋,唯独他说:“这还不是我们最理想的汽车,我们正在研究设计更新的车型。”他很留心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新闻,谈到汽车的事,全家谁都不如他知道的多。二儿子汉忠是个幽默的人,什么事从他嘴里出来都变得很有趣,他常把自己工具车间的事说得娓娓动听。三儿子吴华是厂里的翻译,这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是全家唯一的知识分子。他不大爱说话,但特别喜欢听父亲和两个哥哥谈汽车的事。大媳妇张秀芝和二媳妇王俊在厂里做事务工作,晚上还在夜校学文化。这家人对汽车情感之深,是外人难以想像的,就连刚会说话的孙子毛毛也成天嚷“汽切(车)”、“汽切(车)”。或许是受了一家人的影响吧,连过门不久的三媳妇韩玉兰也进了汽车厂,在冲压车间做钻床徒工了。</p> <p class="ql-block">  计划一大家子人的开支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平时,吴丹和他的儿子、媳妇们上班,大孙子、孙女上学,家里仍然安静不下来,几间房子立刻成了孙兄子小保和毛毛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  他们跳上跳下,吵个不停。但这对79岁的老奶奶一点影响也没有,她照样安静地捻毛线或睡觉,因为她的耳朵听不见。</p> <p class="ql-block">  56岁的奶奶可生气了:“你们把我的头都闹昏啦,”这个有3个儿子、7个孙子的奶奶是全家的主妇。她不但要安排日常家务,遇到放假、过节,还要帮助大家筹划吃穿游逛。事情虽然不少,她也不显得太忙累,因为媳妇们总是乐意抽出时间来帮助婆婆的。</p> <p class="ql-block">  星期天,吴丹又带着亚洲和大保到郊外打猎去了。</p> <p class="ql-block">  也许正是这个老习惯オ使他的身体那么壮实。</p> <p class="ql-block">  他们出去可不是每天都有收获。碰上打不到野物时,大保就很泄气,但爷爷依然兴致勃勃,因为他就是要在大自然里消磨半天,多吸些新鲜空气,多走些路,多看些一眼望不到头的青山绿树。</p> <p class="ql-block">  留在家里的人,都有自已的事。汉忠填平了门前的道路,就弹起从苏联带回来的曼德林。王兰要考文化班,吴华帮助她准备功课。两个年轻的妈妈秀芝和王俊收拾好了居室,赶着把自己、丈夫和孩子们的衣服洗出来。才进小学的小臻在楼下院子里和新同学拍皮球。原来在一起玩得好好的小保和毛毛又闹翻了,这倒不用操心,不多一会他们自己就会议和的。当我到他们家的时候,猎人们已经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特意把从千山带来的藤杖送给老吴丹,他接过去顺手放在墙角,笑着说:“我还得过些年才用得上它呢!“快吃晚饭了,我站起身来准备告辞;他一把拉住我,一定留我一道吃牛肉芹菜馅的饺子,并且特意告诉我说:“还有点野鸡,就是上次打来的。咱们一块喝两盅。”我不能再推辞了,就和他们一家人度过了这个有趣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学百年党史,讲经典故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