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我准备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第一次离开家里去农村生活,需要准备一些日常用品。想了几天,在一张纸上写下所带物品清单。脸盆毛巾,肥皂香皂,牙膏牙刷,衣服被褥…。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越发不安,因为装衣服的箱子还没有着落。</p> <p class="ql-block"> 打听一下,一起插队的同学都有了一个箱子,或者木箱,或者布箱,或者藤条箱。思来想去,没有给父母开口。那时经济拮据,父母的工资到月底就花光了。家里所用的家具,一张桌子,两副床板,三把椅子,都是父亲从机关单位借的。</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正在为箱子这事犯愁时,同班同学李坤山找到我。他诚恳的说:“你要下乡插队了,原来准备给你送一小礼品。再一想,这些东西意义不大,不实惠。我打算给你做一个木箱,结结实实的,可以用一百年。”他话音刚落,我竟然激动地把他抱了起来,转了三圈。</p><p class="ql-block"> 坤山与我同岁,中等身材,圆脸盘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平时不爱说话,不爱出风头,几乎不与他人交往。他家住在鼓楼下的西巷,离我家只有100多米,每天上学时从我家门口路过,都会在门口等我。时间长了,有了感情,成为同学加朋友。高中毕业前一年,他退学了。一块走路的伙伴消失了,起初我非常不适应,曾经找到他问为什么?他苦笑着说这是父亲的决定。原来其父预判我们这一届学生毕业就是失业,唯一出路就是上山下乡。于是就让他退学,到自己工作的工厂做临时工。其父是八级木工,坤山自然而然成为木工学徒。</p><p class="ql-block"> 他离开学校后,我经常晚上去他家玩。每次去都看到他一个人在干木匠活。一边与我说话,一边手拉着锯子上下飞舞。半年后,他送了我一对四条腿的小板凳,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这个摸摸,那个坐坐。</p> <p class="ql-block"> “不要光顾着高兴,赶快找木料,我只负责提供手艺。” 坤山的话语让我仿佛从天上一下子回到人间。那时候,物资匮乏,木料不是随意可以在木材公司买到的。一筹莫展之时,邻居们伸出援手,这家给你两块板,那家送来一根料,两天时间凑了一堆木头。坤山看后笑了,“你这几块料,只够做半个箱子。木箱一般用樟木或者硬木,你这堆料一块樟木都没有,只有几块桦木、柳木可以用。你不找了,剩下的我再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半个月后,坤山让我取木箱。到他家一看,顿时怔住了。只见一个咖啡色的大木箱摆放在院子中间,比我想象中的样子更漂亮。木箱端庄厚重,沉甸甸的,一个人都抱不起来。我激动地说了许多感谢的话语。坤山感慨的说,“这是我做的第一个箱子,汗水浸泡在每一块板子上。你只要爱惜它,它就会跟随你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木箱与我一起到了农村。我把它放在床边,上面盖了一块塑料布。除了装衣服和杂物外,还把它当做书桌,是我下乡插队时最值钱的家当。</p> <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大队党支部张书记来到知青点,嘘寒问暖后坐在我床边谝闲传。一直呆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想走的意思。下意识地感到他有事情要告诉我。胡思乱想一番也猜不透他的意图。好不容易等他起身了,刚松口气。他却停下脚步看着我,欲言又止。最后开了口:“跟你商量个事,你看咋样?大儿子铁柱明天订婚,家里缺这少那,空空荡荡,你嫂子想借你的木箱充个门面。”我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明天早上拉走?” “现在就要!”接着他喊了一声铁柱。只见铁柱从大门外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见状,我立马掏出木箱里的东西。然后准备和铁柱一起抬箱子。铁柱摆摆手,只见他身子下蹲,瞬间就把木箱背了起来,转身就走。我把他们父子俩送到大门口,望着夜色中渐渐消失的两个人影,心里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过了三天,木箱还没有还回来。去要,还是不要?大队书记在社员眼中就是土皇帝,在我眼中就是父母官。一定程度上他掌握着我们每个知青的前途命运。心里纠结了好久,毅然决定前往讨要。晚上下工后,我只身一人来到书记家。他们一家正在吃晚饭。书记见我,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让我一起吃。我说,“不客气!我想把木箱拉回去。”书记没有搭话,铁柱开了口:“再用几天,过一段时间我给你送回去。” 我看了书记一眼,他低着头,一声不吭。“没事。继续用,改天记得给我送回来!”那天晚上怎么走出他家的门,恍恍惚惚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仍然不见铁柱送回木箱。为此,导致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放弃吧,于心不忍,难以割舍,这个木箱饱含了坤山以及许多人的深情厚谊。强行索要,肯定得罪书记,招工时他给穿个小靴,前途渺茫。在左右为难之际,邻村几个男知青来到我们队里串门。听说此事,顿时像开了锅的热水一样,这个说这是现代版的刘备借荆州,那个说是一起典型的巧取豪夺。等大家情绪稳定了,我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一起商量个办法,去把木箱抱回来。</p> <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在去书记家的路上,我给大家再三叮咛,按咱们商量的计策办,坚持“先礼后兵,以礼为主”。敲开书记家房门,呼啦啦一群人涌进上房。看到如此场面,书记脸上露出意外和尴尬的神情。“书记好,几个同学刚从西安回来,带了一包茶叶,知道您喜好这口,拿过来咱们一块品尝。” “好好好!快坐!快坐!”一壶茶喝完了,第二壶也完了。看到我们没有想走的意思,铁柱急得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边紧握着双拳,一边用眼睛不停的盯着书记。第三壶茶端上来喝了一半,书记不紧不慢的说,“你们来得正好,原本打算明天把木箱给你送过去,现在看不用我送了。喝完茶,麻烦你们几个同学帮忙抬回去。” “不着急,放您这,多用几天。” “不不不!拿回去,拿回去吧!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们几个仿佛没事一样,不慌不忙,继续喝茶。坐了约莫两个多小时,记不得喝了多少壶了,听到书记再三说,把箱子抬上回吧,夜已经深了。我们才起身告别。书记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嘴里还不断叨叨:“陕青这茶不错,好多年没喝过了。有时间再到家里来,我让嫂子给你们做鸡蛋臊子面!”</p><p class="ql-block"> 经过如此折腾,木箱完璧归赵,悬着的一颗心才安定下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通过这件事,村里人都知道我视木箱为生命,再也没有出现过借木箱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后来,这口木箱伴随着我回城工作,陪伴着我走进婚姻殿堂。2000年乔迁新居,置办齐了家具,我把这个“老伙计”送到母亲家里,让它继续发挥余热。过了几年,有一天,母亲专门给我说,想把这个木箱送给老家的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家境贫寒,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家具,所有的衣物都放在大纸箱里。我竟然没有犹豫就同意了,自己都感到有点意外。想了想,觉得不奇怪。因为自己一生一世都把父母的要求当做“最高指示”,只要他们讲出来,我都努力去落实,从来不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有时还会想起那个木箱。还会想,已经半个世纪了,“老伙计”它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3日完稿,共计2643字。</p><p class="ql-block"> 写于西安市未央区景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 谢谢您的阅读</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