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知青

零点

<p class="ql-block">  见到“知青”字眼,就会联想到那个火热的年代,它是当年热血的代名词。我对知青印象尚存一丝记忆,其他作者对它记叙甚多。抽丝剥茧,这里以知青业余爱好为主,侧面勾勒一下他们的平凡生活,故作少年见闻的一点补充。</p><p class="ql-block"> 一一楔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眼 中 的 知 青 </b></p><p class="ql-block"> 零点</p><p class="ql-block"> 在一阵锣鼓声中,我们队迎来了一位男知青。</p><p class="ql-block"> 他是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到来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知青到农村去的宣传画</i></p> <p class="ql-block">  知青被安排在我们塆正屋转角一间木夹墙房子生活。这对于全村人来讲也是一桩新鲜事,当初几天成了大人们谈论的话题,我那时虽小,但已上小学几年了,多多少少能听懂叔辈们说了些什么。知青名叫晓平,说来也巧,他的父亲年轻时是从我们队走出去的,在县医院工作,母亲是小学老师,而今他高中毕业了,根据当初对城镇青年的政策,县知青办考虑到他家有个脑残的弟弟,凑巧就近安排在这里插队落户。</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知青当年住的那间小屋</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现为城中村,早已衰败不堪</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笔者实地留拍)</i></p> <p class="ql-block">  他个子中高、方脸、平头,最初有些腼腆,不会与人答讪,礼节性点点头,平时和社员们一起出工劳动,挣工分。出工时脚穿解放鞋,收工回来更换干净衣服,系上回力球鞋,收拾得整整齐齐,闲来打理他那把锄头,因是新锄,不够光滑,在阶檐边一块砂石板上打磨,然后清理干净。</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乡间蔬菜收获的场景</i></p> <p class="ql-block">  一天晚后,塆中蓦然响起笛声,十分悦耳动听,我很诧异,寻音而去,走到了他屋前,只见他站在门前劲吹竹笛。原来他会吹拉弹唱,早有小几位少年儿童以及大人静候在旁边聆听,我跟着看了热闹。叫晓平的知青见人多了,越吹越起劲,一连吹了好几首,有的歌曲有线广播播出过,学校教唱过,如《北京的金山上》、《学习雷锋好榜样》、《阿瓦人民唱新歌》、《万泉河水青又青》,让人心醉,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乡村粮食收割的场景</i></p> <p class="ql-block">  他热爱生活、更热爱音乐,无形中打破了小村子生活规律,送来了新鲜快乐。此后,遇雨天或劳动之余,常常会听到耳熟能详的笛声,穿透整个塆中,荡涤心灵。我们借机跑过去,尽情观听。原本不算太小的房间,本安放了一张木架床、一张土漆书桌、二根板凳和一付洗脸架,再容一些人,也就显得拥挤了,但他来者不拒,自顾吹奏,有时坐下来,拉几把二胡,吭唱一二首歌曲,然后与进门的儿童调侃几下,屋子充满了朝气。久而久之,我们也大致清楚了他最爱的曲目就是《北京的金山上》、《扬鞭催马运粮忙》、《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牧民新歌》和《珊瑚颂》等。当然,不少歌曲吹唱时间长了,我才知晓歌名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表演笛子独奏剧照</i></p> <p class="ql-block">  一个生产大队前前后后,知青就他一人,吃饭在兰贵家搭伙,他父母偶来看他,碰见队里的人彬彬有礼。人品不错,自然他没吃更多的苦,一经磨炼,掌握了好秧、种菜、担粪、积肥、装窑等农活,锄头也变得光滑锋利了,变为了地地道道乡村人。加之诚实有艺,社员们喜欢上了他。</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公社举办文艺演出,被抽去大队组成的临时宣传队排练节目,他自编的快板加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珊瑚颂》在演出中,让现场观众心旷神怡,大大舒服了一把,掌声不断,斩获精神奖励,被推荐至县上汇报表演和文化下乡活动。</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怀旧知青生活</i></p> <p class="ql-block">  知青开始返城那年,他获得了头筹,当了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据说后来他工作出彩,当上了县上某中学校长,以后发展调去本土大城市教育系统上班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1日</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那个年代田间表演《白毛女》节目扎红头绳剧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