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话篱笆

大漠独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篱笆是乡村的胎记,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它是一种符号——亲情符号、乡情符号、文化符号,读懂了篱笆,生命的轨迹不会偏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题记</b></p> 亲情符号 <p class="ql-block"><b>  今天(2023年2月10日)到校给办公室的花浇水,意外发现一棵君子兰举起了三簇橘红,在二十几棵君子兰中,她差不多是最矮的一棵,相貌平平的她,看起来还不到开花的年龄,实在看不出她有力量把花举起,要不老辈人怎么会说:“人不可貌相”,这样的生活哲理,在君子兰这里也同样适用。</b></p><p class="ql-block"><b> 给花们浇过水之后,门卫胡师傅送来了五本刊物,2023年的《散文选刊》和《散文》各两本,还有2022年一本《散文选刊》遗老——12期,打开2023年第一期《散文选刊》,开篇之作是马温的《篱笆》,“篱笆”很亲切的一个词语,对于它的亲切,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绝大多数时间在农村生活,篱笆是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在篱笆下长大的孩子,自然对篱笆有着一生无法割舍的情感,一道道篱笆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农家生活的酸甜苦辣,农家的篱笆,落满了岁月的风云,也落满了人间烟火。马温的《篱笆》,多的是文化味道,农家烟火味寡淡了些。</b></p><p class="ql-block"><b> 我对于篱笆的别样情感,因为它是我文字之路的启蒙,十五年前,我的第一本文集取名《永远的篱笆》,不说文集的内容有多么青涩,里面的文字有多么稚嫩,想说的是为什么把文集取名《永远的篱笆》,那时可能是一厢情愿地把篱笆和母爱联系在一起,篱笆不过是文字的一个载体,母爱是篱笆上永恒的主题。篱笆不会随岁月风烟垮塌,或是被生活的灰尘掩埋,是因为母爱,是因为母爱在岁月的陈酿中日渐醇厚。如果说篱笆的永恒是一种大爱的永恒,这是我生活中篱笆最原始的意义所在。这样看来,篱笆于我是一种符号,亲情的符号。</b></p><p class="ql-block"><b> 从文字的角度看,十五年中,十五本文集的面世,我当初的文字之旅应该是在篱笆前起步,那时没有规划,对于文字的前路一片茫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有的只是想用文字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唤醒在尘世中疲惫、困顿的灵魂。带着这样的心愿上路,十五年的跋涉,弹指一挥间,我是不是完成了当初的心愿?似乎没有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自己的灵魂不曾永远的疲惫和困顿,想一想自己钟爱的文字,有这样的功效,仅这一点也就够了,在文字贬值的时代,自己因为热爱而能有一份坚守也就够了。</b></p><p class="ql-block"><b> 童年到青年时代,在小村居住了十八年,小屋不是很大,但是园子却是大得奢侈。动物有领地意识,不知人类的领地意识,是不是从动物那里得到启示。围墙是人类领地意识的固化,有了围墙,人类不仅多了一份安全感,更是把一片土地化为私有。说围墙是篱笆也许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那么篱笆应该是围墙最早的雏形,当篱笆变成围墙,人类似乎更加封闭自己,围墙应该是篱笆的升级版,但是,这一次升级似乎不够成功,篱笆与围墙比似乎更通透,篱笆不会阻挡花香的脚步,篱笆会给鸟们一个栖息的理由,篱笆会让流浪的风平安回家……</b></p><p class="ql-block"><b> 在自己意识到篱笆对于我是一种“亲情符号”时,已是我开始用文字记录它的十五年之后。春天、篱笆、绿色……这是农村生活中寻常的镜头,我的镜头里,篱笆前站着病弱的母亲,篱笆上挂满金黄的大窝瓜,篱笆下的太阳花开得正艳……篱笆的前方,是母亲眺望的目光,母亲眺望的目光里,落满花香鸟语、落满风霜雨雪、落满苦难……但是,那份坚定的眺望,像是篱笆下播种的希望,那希望又像极了太阳花的微笑,无论生活里发生了什么,它们都在最底层灿烂地微笑。</b></p> 乡情符号 <p class="ql-block"><b>  在小村,篱笆不是一个浪漫的符号,常常篱笆只能算作是一个临时性的区域符号,短命的围墙。在小村人的观念里,结实耐用是衡量生活物件好坏的标准,中看不中用,在小村没有市场。一把镰刀,用上十年锋利不减,人们对它的敬畏是可以理解的;一副车辕要老掉几匹马才能朽掉,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在小村人眼中,篱笆是中看不中用的“围墙”,是懒人的杰作,它遮挡功能远不如围墙,它的领地意识有时也会模糊,总之一句话,在小村里,如果住房的四周只有篱笆,那会被认为过日子不靠谱,不是“正经”过日人家。</b></p><p class="ql-block"><b> 在小村的东北角,有一户李姓人家,他们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围墙,或者说房屋不是被四周的围墙所环抱。按理说,他们家有没有围墙似乎不重要,他们建房的位置属于低洼地带,几乎没有邻里,围墙的主要功能——领地界限,大大降低,家里空徒四壁,也不用担心有贼光顾,围墙的另一个功能——安全屏障,也丧失殆尽。李家也不想让自己的住房孤单单立在村子的边缘,怎奈那里泥土湿黏,挖不到一米,就见到地下水,围墙不易垒高。</b></p><p class="ql-block"><b> 开始只有一道不高的土堰,后来土堰边遍植红柳,红柳长大后,自然形成一道生机勃勃的篱笆,李家四季都有红柳篱笆守护,应该是小村一道不错的风景,独一无二。每次回到小村,都设法看看李家那道红柳的篱笆,我们小时候,有多少欢乐就撒在红柳的篱笆下。四季不同,风景有别,或密或疏的篱笆,是不是也像李家的生活,叶萌叶落间,生活轮转,李家的几代人已老去了,没有围墙的他们,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安全感,一株株红柳,不仅仅给了他们安全感,也给了他们一个个希望,亦如当年我们小院里的那道篱笆,篱笆下的太阳花。</b></p><p class="ql-block"><b> 九奶和五婶家都有篱笆,她们所以用篱笆代替围墙,不是她们生活需要什么浪漫和诗意,小村人的生活准则永远是“适用”。窝瓜是小村人生活中主要的蔬菜之一,在粮食短缺的年代,窝瓜不知抚慰了多少饥饿的肠胃,滋养了多少亟待拔节的孩子。篱笆前最适合种窝瓜,篱笆透风性好,在烈日灼烤下窝瓜不易化掉。属于九奶和五婶的秘密,她们的窝瓜高产属于杂交,自然产量和品质优于小村其他的人家。在小村,春天播下的种子,基本都是前一年自家果实里种子的优选,近亲繁殖,必然造成种子退化。</b></p><p class="ql-block"><b> 九奶和五婶家的篱笆间没有围墙,方便蜜蜂的往来,一只蜜蜂在九奶家的窝瓜花上没有吃饱,于是她振动翅膀,轻轻松松飞到五婶家,于是五婶家的窝瓜花授了九奶家窝瓜花的粉,九奶家的窝瓜花也一定授过五婶家窝瓜花的粉,杂交优势,惠及了九奶和五婶,她们心里都清楚,功劳在于篱笆。当然九奶和五婶也会把杂交的花窝瓜送给左邻右舍,他们惊讶之余,一片迷茫,他们不知道同样在九奶和五婶那里讨要的窝瓜籽,为什么他们家结出的窝瓜品相和质量都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 一次,九奶和五婶的孩子发生了矛盾,有群殴的意向。九奶把他们领到篱笆前,让他们看看那一个个肥大的窝瓜,然后把道理讲给孩子们听,他们的窝瓜所以长势好,是两家窝瓜共同的努力。孩子开始不服气,待到他们明白了杂交的道理,他们握手言和。家和万事兴,不仅仅适用小家,也适用邻里之间的乡村大家。这样看来,篱笆就是农家人的一本大书,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大书”的引领,这是小村篱笆别样的功用。</b></p> 文化符号 <p class="ql-block"><b>  在文学里,有一道篱笆,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古代延伸到今天,她一路跋涉而来,让多少迷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延伸一定不会停止。</b></p><p class="ql-block"><b> 陶翁所以深爱篱笆,一定有他的乡村情结。他的童年时代,篱笆在他的生活一定出现过,而且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一定和父母在篱笆下播种过,也一定在篱笆上收获过,因此他的生命中才会有一道篱笆,一道永远也不会腐朽的篱笆。他在篱笆下种豆、种花、种下彻悟后的淡然……纵观陶翁的生命轨迹,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说他是一个最善于编制篱笆的人。</b></p><p class="ql-block"><b> 读书、当官、享受荣华富贵……这应该是古代读书人苦苦追寻的生活之路,那时的读书显然很功利化,陶翁应该是当年的“学霸”,靠读书改变命运,于是在政治舞台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当他身在“樊笼”之中,当许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时,在彷徨苦闷中,“抑郁症”随之而来,在无助和无望时,陶翁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篱笆。篱笆让陶翁理性地回归,他不仅仅在篱笆下播种,更是用心在编制篱笆,这一次播种和编制,和童年的篱笆有了对比,有了对篱笆的彻悟,篱笆治愈了他的抑郁症,同时他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日出日落中,陶翁播种的淡然发芽了,他编制的篱笆不断疯长,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陶翁的篱笆仍然在蓬勃地生长和延伸中。</b></p><p class="ql-block"><b> 从文化角度看,陶翁的篱笆意义非凡,对于他自己,篱笆是最好的医者,对于在官场彷徨的迷茫者,陶翁的篱笆无疑是最好的路标。“桃花源”是陶翁创设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有多少文人在自己灵魂深处筑建“桃花源”,也曾让多少心有梦想的心仪者慕名而来,但大家都是无功而返。就陶翁的篱笆和桃花源来说,篱笆存在于现实,而桃花源活在理想王国里,对于大众而言,更容易抵达的是篱笆,篱笆多的是人间烟火味道。</b></p><p class="ql-block"><b> 陶翁也有“黑粉”,今天看到网络中那些“喷子”,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他们的祖先也许就是喷子,说不上当年对陶翁喷得最欢的就是他们的爷爷的爷爷的千辈祖先。说陶翁选择篱笆是作秀,是沽名钓誉,是在等贤君,是想谋更大的官职……陶翁没有奋力去辩解,他只是在努力编好他的篱笆。他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园生活对于陶翁来说是拯救,让他理性地回归自然,在劳动中丰衣足食,这应该是他心里最想要的生活。有了篱笆的滋养,他的诗情才会饱满而有活力,他的篱笆滤去了尘世的浮躁和物欲的喧哗,让生命得到最好的安静和成长。</b></p><p class="ql-block"><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白的文字,掩盖不住诗文的奢华,菊是丰收的意象,在五谷飘香之时,菊的微笑别有深意,为官之时,年年歉收,退隐田园,却是收获满满。“悠然”二字,像是一只精灵,在一千六百多年的人类历史中,它走得坦荡而潇洒,对于后来者,亦是极好的引领,孟浩然、王维……一步步走近篱笆。篱笆是文学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千年篱笆,挂满了多少风景,又有多少果实压弯了篱笆。多少人驻足陶翁的篱笆前,默默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他们跋涉的脚步有了前行的力量。多少人苦苦地在为官的独木桥上踽踽慢行,身心俱疲,陶翁却悠然采菊,不是灰退的与世无争,而是大彻大悟后地尽享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小村里的篱笆惠及小村人的子孙,陶翁的篱笆滋养着有良知,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它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篱笆本身的功用。走在泛黄的文字中,篱笆随处可见,就像小村里筑起的篱笆,每一处篱笆前,都有人在播种,都有人在收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3.02.10</b></p>